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及启示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sb1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理解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历史逻辑、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找准历史方位,确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方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集成现有研究成果,梳理了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过程,总结了主要要素的变迁特点,探讨了这些历史变迁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研究表明,两千年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的多尺度准周期波动、黄土高原破碎化、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扩张、河口三角洲海岸在泥沙沉积作用下逐步外移、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湖泊萎缩、森林和温带草原面积下降。人
其他文献
随着闽浙廊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推进,廊桥知名度不断提高,闽东北和浙南民众逐步认识到廊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文物价值,对廊桥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闽浙特有的廊桥,如
葡萄在我省新区广为选用的多是扦插苗。扦插苗又分为扦插近一年后出圃的大苗和冬季打破休眠期催根长叶一月后出圃的春苗两种类型。对此,必须认真选好这两类葡萄苗。优质大苗
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人地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轨迹和机制可为有效衔接古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过去人地关系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提出"支点"概念模型尝试解释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和机制。当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随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
作者从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角度谈两点个人的感想:对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觉得是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
四川省沪州市园林学会安富小组于1987年5月到纳溪花背溪溪谷考察中,在“百丈泉”下方20米高的红砂石壁上发现三株大家未曾见过的花草,并采得两株回家莳养。其花酷似兰花(见
作者从“申报与保护”的角度出发,谈谈对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一点看法。文章阐明,申报是保护工作的开始,为加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应继续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同时
打开近代中国画坛的大门,一路走来,吴昌硕始终是绕不开的一座巍峨大山。有意思的是,在一代代“吴门”艺术家中,总有两股不同的风潮:或是亦步亦趋,因循守旧,或是“离经叛道”,舍形取神。从齐白石,到程十发,再到今天的张雷平,三代杰出的艺术家所成就的辉煌,恰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张雷平是上海画坛非常独特的一位女画家,也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代表性的水墨画家。作为吴门画派的嫡系传人,张雷平曾经花了很
襄汾县下梁村1979年栽植矮生苹果20亩,第3年开始结果,1986年总产2万公斤,1987年达到4万公斤,亩产2000公斤,亩收,1800多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Xia Liangcun, Xiangfen Count
城市轨道交通及其沿线土地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性和土地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关键需掌握轨道交通客流与土地功能之间的依赖关系,而回归分析是研究二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既有研究对于土地利用的描述多基于用地面积等概略数据,难以揭示各类属性的用地对客流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效应。采用百度地图POI数据以刻画用地信息,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吸引范围内用地功能的细粒度描述方法,基于全局常
由省果树所主持的梨树专用肥开发研究首次协作网会,于7月5~6日在义县召开,与会人员共20余名。会议期间参观了义县前阳乡果园专用肥试验现场和义县化肥厂复肥生产车间。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