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曼方建华:到线下还单纯卖货,肯定是死路一条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店主本人就要具有社群的能力,它是传统门店、电商生意再加社群的一个结合体,用老的思维是玩不转的。
  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一点,就是无法或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个人看法是,店铺不一定要做得很大,但是把自己产品做好很关键。因为只有“1”(产品)做好了,才有“2”“3”,甚至“10”。1没做好,你其他营销、推广等等做得再好,都等于0。
  我们做茵曼,初语,生活在左也是这种思路,当时生活在左一年做到千万元级,2014年开始做的时候没有人看好,觉得那个时候天猫上顾客的消费习惯是200元左右价位,而我们卖的是300—1000元,怎么能卖好呢?
  但是我们确实做到了店铺三项评分都在4.9分,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1.我们做的绣花是中国印花,面料很贵,很多是定制的颜色;
  2.是工艺,我们真的是到贵州等地方建立合作基地,在哪里去加工。做品牌要明白,炒作和真正去做给顾客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成本很高,在工艺下面下足了功夫;
  3.我们的产品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喜欢的人会很喜欢,所以有极高的复购率。
  连自己都打动不了,你很难打动顾客
  第一,创业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方向,连自己都打动不了,你很难打动顾客。
  真心去认同自己品牌,喜欢自己品牌、产品,才能把品牌的态度和自己的态度传递给顾客,做品牌要从内到外。
  第二,产品质量要不断提高。
  整个互联网品牌里面,我们是第一家自己建造了实验室的。我们从摩擦值、pH值等各种测试都是模拟消费者的感受来做实验,不对自己产品不断进行改善,都不敢放到市场上去。
  第三,不要盲目去变更想法。
  原本做韩风的觉得艰难,就去做棉麻风;做棉麻风也觉得难,又跑去做OL风,这样很难成功,要坚定自己的品牌风格。服装品牌会根据创始人的特性而走,会随着创始人的年纪增大而受到影响,这是一种时代的特征。
  2008年的时候,整个市场都是做18岁年轻人,那时就不少人担心茵曼的棉麻风会不会没有人买,我们都没敢告诉别人前期其实亏损了几百万元,但是我们把之前的老顾客留存下来了,并且复购率都做到比别人高,所以我们才有今天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做一些小而美的事情,产品不一定在多,而在精,要让喜欢的人成为我们真正的铁杆粉丝,把一群喜欢的人紧紧抓住。
  举个例子,如果哪一个品牌做“同志”的市场,可别小看这个领域的潜在能力。同性恋人群大多数高收入高学历,搞创意的艺术人才有很多,对工作的疯狂和极致的追求程度很高,大家有机会请到在这领域里有很高造诣的职员,是很大的荣幸。
  这个市场很大,甚至可以把品牌做到全世界去。
  茵曼为什么去线下?
  1.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全渠道已经步入融合的时代,不分线上线下。有一个服装品牌,在天猫真正发力是从2015年开始,他们家在全国有上千家门店,2015年冲进了类目TOP10,因为线下有根基,所以才能支持它在线上跑起来。
  2.在品牌商面对消费者的时代,你要符合新的定价逻辑。这几年看到奢侈品走到线上,还有高倍率的传统品牌,想到互联网上分一块蛋糕。但因为要经过层层的代理,他们的高倍率定价在互联网上很难卖得动,离消费者(接受)的价位相差很远。
  3.我当时在想,如果我们和传统品牌做的一样,还走原来单纯卖货的模式,肯定是死路一条(我们在线下做单店社群,经营粉丝经济)。
  前两年,其实我们觉得很恐怖。线上的增长慢慢趋向于平稳,还有很多人在疯狂地砸广告。
  线上线下本质上都是一样,做得好才能得到好的位置、资源。所以你们可以看到在广州、深圳以及二、三、四线城市都有我们的线下体验店。
  我们茵曼旗舰店把一个顾客引过来之后,除了能买到女装,也能买到其他品类的产品,凡是这个生活圈的我们逐渐都会有,这样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UV价值。
  另一个考量点是提高品牌价值。
  我们多品类多店的布局策略,可以让品牌得到更全面的曝光、获得更多单品入口的顾客。截止到2016年,茵曼已经涵盖了鞋子、女装、包包、鞋子、童装、家居、内衣、家具,这么多品类连结起来,就是一个慢生活的生活圈。
  我们还鼓励粉丝都可以去开店。原来的品牌方在线上和线下是相互博弈的,但是我们线下和线上的利益是共享的,完全同价同款,线上线下完全打通,我们采用的是零库存模式,而传统的零售模式是囤货的模式,所以我们的模式很“轻”,而且同款同价、利益共享,这是我们的优势点。
  我们更多是一群年轻的粉丝店主。原来传统的店铺经营,只会销售卖货,是很难达到我们标准的。茵曼千城万店的模式具有很强的社群属性,店主本人就要具有社群的能力,它是传统门店、电商生意再加社群的一个结合体,用老的思维是玩不转的。
  现在国际大牌都来网上捞金,而线下呢,别人都在关店你还去开店,这样能成功吗?租金还在涨的时候你租得起吗,但是当别人都租不起的时候,租金反而降下来了。
  当线下没有人看好它的时候,你能想到一个新的模式和新的机会去尝试,你的生意可能会突围而出。以后线上线下是全部融合的,不能只顾其一。
其他文献
“以客户为中心”有哪些误区?  “以客户为中心”,出现在很多企业的标语墙上,出现在很多老板和员工的口号里,出现在很多宣传册和文案上,但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销售更多地理解为一种态度。但它真实的含义是一种思维模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从客户利益出发实现双赢的行为模式。  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行为,“以客户为中心”有最典型的两个误区:  预设答案  这种情况常见于有经验的老销售,可能
期刊
这几天,大叔被一个信息刷屏了,“今日头条砸10亿元扶持火山小视频,用于补贴UGC用户”,与此同时,又传出“快手一哥”MC天佑以2000万元天价被火山小视频“挖角”。今日头条的火山小视频与快手的正面交锋一触即发。目前看来,快手并没有计划参与到补贴大战中。那么刚刚拿了腾讯3.5亿美金投资的快手打算把钱花在哪儿呢?  “我们的成长蛮简单的,快手没有做任何的市场活动,包括付费或者是不付费的市场推广。在六年
期刊
为什么说今天还只是产业互联网“早春”?  媒体也好,投资人也罢,多半把目光投向“消费升级”,对应的交易模式为B2C。我要表达的观点是:“消费升级,倒逼产业升级”,即B2B模式下的传统产业升级,再精确解释“交易型B2B”。  阿里前CEO卫哲在一场分享中提到“B2B的春天已到”,而且已有两三年了,我基本同意卫哲先生的判断,但与他的观点略有不同。  传统产业五花八门,具备很强的品类属性、区域属性(农业
期刊
实际上,经销商老板将投入公司的资金拿出来理财,有可能回报也会大于经营利润。  北京海福鑫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福鑫公司)董事长徐某因涉嫌骗贷1.4亿余元在北京海淀法院开庭审理,在快消行业飘摇动荡的彷徨之际,无疑又给人们带来了一次痛心的纠结。  海福鑫深深陷入资金困境,早已是海福鑫不可逃脱的命运,而这命运的由来,正是人们一直以来从未重视过的商贸公司的融资黑洞。  商贸公司的融资背景  由于行业低毛
期刊
这一轮消费升级,因为增量不大,根本不是一场狂欢,需要你更努力,才能走下去。并不可能像之前的每一次泡沫一样,浑水摸鱼。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消费升级”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出现在各种场合。但最近我越发觉得“消费升级”可能并未随滚滚红尘而来,或者就算来了,大多数的红利都是被海外品牌吃掉了。只是上一次被海外通吃的模式是:改革开放之初将落后产能引入中国。这一次是将几条高端线同步投放到中国市场。  不信
期刊
一个从乡村搬迁到城市、从线下搬迁到线上的时代来了。  OPPO排名第一说明了什么?  乡镇是中国商业的终点。  为什么?  IDC刚刚公布2016年第3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OPPO排名第一,vivo紧跟其后,并且二者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它们取得如此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于它们的渠道下沉到县城,乃至乡镇。  前段时间,一家为蓝领提供手机分期服务的公司,在江苏昆山的乡镇做蓝领分期消费调研,发
期刊
端午期间,支付宝做了一个“全球送粽子”的活动,在全球多个城市,一边送粽子,一边宣传其“无现金支付”方式,而发布这条消息的微博账号叫“世界的支付宝”,野心不小啊,这是真的要“占领全球”了?  这或许算不上一个大事件,但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而支付宝最近还真是比较火,因为以它和微信为代表的“无现金支付”方式,在国外刷屏,给国际友人开了一扇窗,了解了一下目前中
期刊
组织不变革,学到的再好的想法也执行不下去,第一刀我就砍下了官僚体制,这把刀是最痛苦的。  转型不一定能活下去,但不转型就一定是死路一条。  多数传统企业都不会转型,但这家公司却转得相当成功,一年靠一款爆品能做到20多亿!  这家公司名叫实创装饰,过去完全是做传统生意,现在却连续两年天猫品类第一!这个成立于20世纪的装修公司,是如何靠一款爆品一年做到20多亿,又是如何转型成功的呢?  答案是:做爆品
期刊
随着电商的兴起,品牌方、厂家撇开了中间商,直接到天猫上开起了旗舰店。而零售商们因为还有点渠道优势,纷纷直接找厂家做贴牌,干起了所谓的C2M。而当初帮双方打天下的中间商们一时间就变成了没人疼没人爱的孤儿。  面对这样的“中间商窘境”,怎么破?  不必囤货,做物流  面对互联网+的时代,面对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者们就像是磨人的小妖精,你越满足他们,他们就越贪婪,简直就是有恃无恐。  所以,无论是上游的
期刊
我跟马云说我们是革命者,创业了十年,当时看到传统线下的流通和制造业的关系不正常,可是我们现在是不是既成了得利益者,也成了反革命?  我对我们的电商是充满期待的。  最近朋友圈流传一篇文章说电商的阵亡名单大概有几百家,每家平均烧了几千万美金,然后现在死掉了。  我想提醒大家,如果列一个实体业的阵亡名单,那将更长,烧掉的钱更多。  你们知道酒吧、餐馆的死亡周期和死亡率吗?10个月70%关闭转手,12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