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黄土高塬日光温室黄瓜越冬一大茬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onsc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光温室黄瓜越冬一大茬栽培,幼苗期在初冬度过,抽蔓期处于严寒冬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1月份开始采收,整个生育期达8个月以上,是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生产中技术难度较大、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形式。现将甘肃陇东黄土高塬地区日光温室黄瓜越冬一大茬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且具有植株长势强、不易徒长、分枝少、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瓜条品质高、高产抗病等特性的品种。目前生产中适宜品种绿黄瓜品种选择津优36号、津优38号、冬丽158、博耐13号等;水果黄瓜选择京研迷你1号、京研迷你2号、绿秀1号等;白黄瓜品种选择甘丰春育、甘丰袖育、天津白叶三等。
  育苗
  越冬茬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一般在10月上旬播种,翌年6月中下旬生产结束。育苗需采用嫁接育苗,嫁接育苗是克服长年连作致使枯萎病、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的最有效措施,抗逆性增强,生长旺盛,增产效果突出。当前生产中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
  育苗床准备
  在建好的日光温室内做宽1.2 m、长6 m左右的苗床,将苗床土块打细、耙平,利用中午强光铺上黑色或白色地膜,高温烤苗床2~3 天。使苗床温度上升到50 ℃以上,以杀死土中病虫,也可用药物等其它消毒方法。
  营养土配制
  充分腐熟马粪或厩肥50%~70%,田园土50%或30%。营养土和有机肥的比例为1:2.3时,营养土中加尿素0.5 kg/m3,过磷酸钙2 kg,草木灰1 kg;营养土和有机肥的比例为1:1时,营养土中加尿素1 kg/m3,过磷酸钙4 kg,草木灰2 kg。有机肥和田园土充分过筛后,在混匀时,将化肥兑成肥液,边翻动边喷洒在营养土中。然后用塑料棚膜盖严,5~7 天后,将部分营养土铺入苗床,厚度10 cm,部分装入育苗营养钵,浇足底水。推荐选用压缩型基质营养块育苗技术进行育苗。
  育苗床消毒
  每平方米播种苗床用40%甲醛30~50 mL,加水3 L,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 天后揭膜,待气体散尽后播种。
  种子处理
  黄瓜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每667 m2栽培面积育苗用种量100~150 g,直播用种量200~300 g,嫁接砧木黑籽南瓜需3~3.5 kg。
  先把种子摊开,在阳光下暴晒1~2 天后,用50~60 ℃的热水处理1~2 min,不断搅拌使水温下降到25~30 ℃浸种,黄瓜种子浸种4~6 h,黑籽南瓜种子浸种8~12 h;药剂消毒可选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6 h、200倍液代森铵浸种20 min,或100倍液福尔乌林浸种1h,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浸种1 h。药剂消毒后用清水将种子充分冲洗干净,放在室内室温下晾干种子表面水分,用消毒后的湿毛巾(纱布)包好,放在适宜温度(黄瓜25~30 ℃,黑籽南瓜30~33 ℃)条件下催芽。在催芽过程中,每隔12 h取出包裹的种子,用干净的温水进行淘洗,晾干后继续催芽。黄瓜种子催芽时间约需24~36 h发芽,黑籽南瓜需36~48 h发芽。
  播种
  催芽的种子70%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水渗下后用营养土找平床面,然后按黄瓜3 cm株距、黑籽南瓜5 cm株距,将发芽的种子均匀地播入苗床。播后黄瓜覆盖1 cm、黑籽南瓜覆盖2 cm厚的潮湿营养土,每平方米苗床再用50%多菌灵WP 8 g,拌上细土均匀撒于床面上,防治猝倒病。播后及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当80%的幼苗顶土时及时撤去地膜,以防烧苗。
  采用靠接法嫁接育苗,黄瓜要比黑籽南瓜早播5~7 天;采用插接法育苗,黑籽南瓜要比黄瓜早播4~5 天。
  嫁接及嫁接后管理
  嫁接
  嫁接应准备刀片和竹签、嫁接夹、消毒用品。嫁接前嫁接苗床要浇透水。应选择晴天气温25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散射光或遮光条件的场所进行嫁接操作。为防止苗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嫁接前1~2 天可在苗上喷洒百菌清、多菌灵等药液进行预防。
  靠接法 当黑籽南瓜幼苗7~12 天,苗高5~6 cm,第一片真叶半展开;黄瓜幼苗11~15 天,苗高10 cm左右、第一片真叶长到2 cm大小时,为嫁接适期。嫁接时将砧木和接穗一同拔起,用竹签挖去黑籽南瓜两片子叶的中心及生长点,用刀片在南瓜生长点下0.5~1 cm处向下斜切一刀,角度35°~40°,深为茎粗的确2/5,在黄瓜生长点下1~1.2 cm处向上斜切一刀,角度30°,深为茎粗的3/5,然后接合,使黄瓜叶压在南瓜叶上面,互为“十”字形,用塑料嫁接夹固定,栽入营养钵中,注意将两棵苗茎根分开,南瓜根在中央,黄瓜根在一边,浇足温水,及时放入嫁接前已搭好小拱棚中。
  插接法 将砧木放置在高度合适的平台上,首先去掉砧木的生长点,再用竹签紧贴砧木任一子叶基部的内侧,向另一子叶基部的下方呈30°~45°斜刺一孔,不可刺破表皮,深0.5~0.8 cm。取一接穗,在子叶下部1.5 cm处用刀片斜切一个0.5~0.8 cm的楔形面,长度大致与砧木刺孔的深度相同,然后从砧木上拔出竹签,迅速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刺孔中,使砧木、接穗子叶交叉成“十”字形。嫁接后及时将嫁接苗栽入营养钵,浇足温水,放入嫁接前已搭好小拱棚中。
  嫁接后管理
  环境条件管理
  黄瓜嫁接后科学的湿度、温度、光照管理是嫁接苗成活的关键,具体为:
  湿度管理 嫁接后苗床上搭建小拱棚覆盖棚膜进行保湿,嫁接后前3天苗床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3 天后逐渐增加通风换气时间和换气量。7~10 天后,去掉薄膜,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
  温度管理 嫁接后前6~7 天嫁接苗床白天保持在25~28 ℃,夜间18~20 ℃。7 天后白天温度22~28 ℃,夜间16~18 ℃。   光照管理 在搭建的小拱棚棚膜上覆盖黑色遮阳网。前1~3 天,晴天可全天遮光,以后先逐渐增加早晚见光时间,后缩短午间遮光时间,直至完全不遮光。嫁接后若与阴雨天,光照弱,可不遮光。
  养分及水分管理
  嫁接成活后合理的肥水管理利于培育壮苗。具体方法:
  嫁接成活后5~7 天浇一遍肥水,可选用保利丰、磷酸二氢钾、撒可富等优质肥料,浓度以0.1%~0.125%为宜。结合肥水还可加入OS-施特灵、甲壳素等植物诱导剂,以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断根及炼苗
  靠接法嫁接后10 天左右,及时断掉黄瓜根。定植前7~10 天,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夜间温度控制在10~12 ℃,加大通风量,进行低温炼苗。
  壮苗指标
  子叶完好,茎基部粗壮,叶色浓绿,无病虫害。茎粗为0.6~0.7 cm,株高15 cm 左右,3~4 片叶,苗龄40 天左右。
  定植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10 天进行扣棚,提高地温。用硫磺粉2~3 kg 敌敌畏0.25 kg,拌入适量锯末分堆暗火点燃,密闭熏蒸一昼夜,将应用的农具同时放入棚内熏蒸消毒。定植前10 天进行整地施肥,每667 m2 撒施腐熟圈肥5000 kg,深翻30 cm以上,按垄高20 cm,垄面宽80 cm,垄沟宽40 cm起垄,垄中间制作宽20 cm、深15 cm的暗管沟,有条件的可铺设滴灌带。垄起好后,垄面及垄沟覆盖0.08 mm厚度的黑色或白色地膜。起垄前在垄底按每667 m2 集中施入磷酸二铵25~30 kg、磷肥75~80 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30 kg。推荐使用作物秸秆反应堆和膜下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
  定植工作
  定植时间
  温室内土壤温度稳定在8~10 ℃,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5 ℃时,即可定植,以增加前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定植方法及定植密度
  定植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在起好的垄面上,按行距60 cm,株距25 cm挖好定植穴,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嫁接苗去掉营养钵,放入定植穴,每株浇入250 mL定植温水后,及时封穴。要求双行定植,每667 m2保苗4400 株左右。
  定植后管理
  缦苗期管理
  定植后加强缓苗管理,下午17:00时就应盖上草帘或保温被保温。特别是在突然降温的情况下,放帘子时间要提前。若发生轻微冻害,其抢救措施是在日出前后给秧苗遮阴,不让阳光照射在秧苗上,同时给秧苗喷少量的冷水。室内温度(近地面处)超过30 ℃时及时放风,以防烧苗。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保持在10~15 ℃。上午温室内气温升到28℃开始放风降低湿度,下午降到25 ℃关闭风口。
  结瓜期管理
  温度管理
  结瓜初期20 天,晴天白天上午25~28 ℃,夜间16~14 ℃。盛瓜期白天25~32 ℃,前半夜18~16 ℃,后半夜14~12 ℃,可使结瓜数量和速度明显加快。
  水分管理
  定植后3~5 天后浇缓苗水。“根瓜”坐住后,结束蹲苗,开始浇水。深冬季节,根据天气情况,15 天左右浇水一次,早春气候变暖,根据天气情况6~7 天浇水1 次,结瓜期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比较适宜。
  养分管理
  每生产1000 kg黄瓜,需N 2.6 kg,P2O5 0.9 kg,K2O 3.9 kg,CaO 3.9 kg,MgO 0.7 kg。黄瓜具有选择性吸收养分的特性,是属喜硝态氮作物。但只供给铵态氮肥时,叶色变浓,叶片变小,生长缓慢,钙、镁吸收量降低,且常发生缺钙的生理病害,使产量降低。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按照平衡施肥要求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根据需要可喷施叶面肥防早衰。具体为:
  苗期追肥 定植缓苗后及时进行施提苗肥,每667 m2施尿素5~7.5 kg,开沟施入后覆土浇水。提苗肥施入后,植株生长逐渐加快,叶面积逐渐扩大,此期为黄瓜转折期,不再追肥浇水,以免植株徒长而抑制座瓜,主要以中耕为主。温室黄瓜在转折期内,出现死株现象,多判断为沤根和烂根造成死亡,实际上是光、温、肥、水等因素调控不当所致。在气候好的年份和通风光照较好的温室内死亡率比较高。是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有利于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此时供水,使植株徒长的茎叶,与根系竞争光合产物和养分中占优势,使根系生长受阻,吸收能力弱,在竞争中得不到养分而无法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导致死亡。
  结果期追肥 在黄瓜结瓜盛期,也是黄瓜旺盛生长期,需肥量也达到高峰期,此阶段水肥管理是持续高产的关键。此期追肥原则是:各种肥料追施要少量多次进行,硝态氮肥多而铵态氮肥少,化肥与有机肥交替使用。具体为:一般每隔7~10 天浇水1次,10~15 天追肥1次,每次667 m2追肥硝酸铵或磷酸二铵15~20 kg,硫酸钾10~20 kg。浇水追肥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要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
  根外追肥 可根据植株长势,每隔7~10 天叶面交替喷施0.1%尿素和0.2%磷酸二铵混合液,或0.1%尿素和0.05%硼肥或0.05%硫酸锌混合液。
  植株调整支架绑蔓
  当植株高度达到15 cm以上时,及时进行吊蔓、绑蔓。对过多的卷须、雄花和雌花,应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茎蔓长至2~2.2 m时开始落蔓,同时摘除靠下部的老叶和病残叶,带出棚外,集中深埋。使黄瓜茎蔓始终保持12~15 片功能叶,高度1.8~2 m。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主要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烟粉虱、潜叶蝇等。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二是环境控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三是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 年以上;四是科学施肥。进行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物理防治
  一是黄板(蓝板)诱杀。利用黄板(蓝板)诱杀美洲斑潜蝇、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黄板(蓝板)规格25 cm×40 cm,每667 m2 悬挂30~40片;二是铺设银灰膜避蚜。棚内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后墙张挂银灰色膜条避蚜;三是杀虫灯诱杀。利用电子杀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杀虫灯悬挂高度一般为灯的底端离地1.2~1.5 m,每盏灯控制面积一般在1.33~2.0 公顷。
  生物防治
  优先采用浏阳霉素、农抗120、印楝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植物源杀虫剂,如近年开发出的植物性农药制剂有2.5%鱼藤酮乳油、0.2%苦参碱水剂、27%油酸烟碱乳油、枯草芽孢杆菌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其主要是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作用,使害虫缓慢而死,并影响下一代繁殖。
  化学药剂防治
  霜霉病 可用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 600~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WP 2000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1000倍液,或52.5%的恶酮霜脲氰WG 1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WP 600倍液,或72.2%霜霉威AS 600倍液等,每7 天交替喷雾防治1次,连续防治2~3 次。
  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40%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20%噻菌酮SC 500倍液,或77%可杀得WP 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WP 400~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白粉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25%烯唑醇WP 2000倍液,或40%氟硅唑EC 2000倍液,或10%世高EC 2000~3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枯萎病 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WP 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 1000倍液灌根防治1次,灌药液0.25 kg/株。
  灰霉病 选用50%速克灵WP 或50%扑海因WP 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600~8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若遇阴雨雪天不宜喷雾,可用10%速克灵FO 300 g/667m2熏蒸防治,或用10%灭克DP 3 kg/667m2喷粉防治。
  疫病 用72.2%普力克AS 800倍液,或50%扑海因WP与70%甲基托布津WP 1:1混合的800倍液喷雾防治。
  蔓枯病 发病初期用75%达克宁WP 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叶面喷雾。也可用上述药剂涂茎防治。
  蚜虫、白粉虱 用20%浏阳霉素2000~3000倍液,或25%阿克泰5000倍液,或10%吡虫啉WP 1000倍液,或25%扑虱灵WP 2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白粉虱时,在10:00时前喷药效果较好,注意叶背面均匀喷洒。也可用22%敌敌畏FO 0.5 kg/667m2于傍晚闭棚熏蒸防治。
  美洲斑潜蝇 初见幼虫时选20%浏阳霉素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30%虫蜡净FO 0.3 kg/667m2夜间熏蒸防治。
  采收
  在保证上部瓜坐稳、植株不表现疯秧徒长的情况下宜及早采摘根瓜。根瓜以上部位瓜的采收,要在瓜充分膨大定个后进行。采收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至6月中旬前后,根据黄瓜植株长势、市场效益情况和下茬安排确定拉秧时间。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19日,农业部邀请相关专家对《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工作方案》以及《“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进行研讨。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强调,《规划》作为“十三五”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既要符合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实际,又要真正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要在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的探索和尝试,下一步要对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梳理、凝练和提升,体现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科学教育无论对科学的未来还是对世界的未来都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社会第一生产力,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人文和科学精神成为现代公民基本的素质,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科学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为了应对21世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从而给国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科学和人文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中国的现代科学教育始于上个世纪初,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和
【摘要】英语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的优质英语教学资源,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英语绘本辅助教学。虽然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使用英语绘本,但是在实际开展绘本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爱国主义教育,以至于现阶段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英语绘本教学中未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基于此,本文重点对为何要在英语绘本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阐述,并形成小学英语绘本
参加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侧记    2010年6月28日~7月2日,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ICASE)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了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中国科协应邀组团参加大会。会议期间,中国科协代表团举办了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CAST Symposium),向与会的世界各地代表介绍了中国科协组织的有代表性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进行了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仙人指和仙人掌进行显微观察,确定了其形成层的位置;将仙人指作为接穗嫁接在仙人掌的髓部、刺座、形成层处,对其成活率进行比较研究;对砧木与接穗接合部位进行解剖观察研究;初步探究了仙人掌嫁接成活的原理。试验结果显示,嫁接于刺座成活率最高,髓部次之,形成层最低。解剖结构观察表明,嫁接于刺座、形成层,接穗与砧木的维管组织是接通的;嫁接于髓部,接穗与砧木的维管组织并没有接通。本文对其成活原
核电站泄漏一般会释放出哪些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对人体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    核电站发生事故时,反应堆内产生的混合产物(核裂变产物)可能会向周边地区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对健康具有风险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为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铯。如果防护不当,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铯可通过呼吸、饮食、皮肤和伤口进入机体。救援人员以及核电站工作人员因为所从事的专业性活动并且直接处在核电站内部的放射性物质环境,就
美国洛杉矶时间2011年5月13日中午,第6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各学科大奖及最高奖揭晓,本届大赛落下帷幕。中国科协组团的中国代表队有8个项目16名选手获得12个奖项,其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施轶萌凭借《基于风洞实验的昆虫及仿生翼流场特性研究》获得物理与天文学一等奖,以及美国物理教师协会,美国物理学会专项一等奖,美国商标专利局专项一等奖,联合技术公司专项奖等三个
【摘要】德育课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创新实践,介绍了小组合作的组建、课堂管理的技巧、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德育;小组;合作;班级  为了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的班级管理体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人在实践中,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入手,不断完善、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班级自主管理体系,让学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竞技活动,比赛时间短、对抗强,场上情况变化万千。青少年通过开展机器人活动,从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个体责任感不断丰富:从认真负责到敢于承担责任;从能勇于面对挫折而不气馁到享受成功而不自满;集体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加,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精神。但在竞赛中一些队员因多方面原因,操控失去稳定,影响水平的发挥。为此,本文针对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容
有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的程东红书记,曾任中国科协青少年中心主任、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不仅有着30多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经验,而且熟悉国内外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日前,本刊就如何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功能等问题专门采访了程书记——  《中国科技教育》:相对于学校科学教育,您认为科技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对于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