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勇退,他辞官当了晚清最有名的“教书匠”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yyive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厚均(1766-1846),湖南安仁人,湖湘文化重要代表人物。加岁成秀才;28岁中举人(第14名);34岁中进士(第7名),赐进士出身。中年仕宦艰难,任户部主事等职。嘉庆十九年(1814)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外放在即,因乞假南归而止。晚年执掌岳麓书院,声名鼎沸。任山长27年,弟子如云,称盛一时。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李元度等晚清名臣皆出其门下。
  1814年,欧阳厚均“乞假南旋”,回家尽孝,等于自毁仕途,无疑是其人生重大转折。其因固然很多——
  体谅寡母孤苦,念家心切是主因。欧阳厚均的童年很悲苦。乾隆丁酉年(1777).其父病故,其时,母亲周氏34岁。长兄18岁,自己12岁,五弟9岁。孤儿寡母,门庭难撑,但周氏“治家有法度,人不能欺”。父亲临终遗言“教子读书,广行嘻事”。母亲遵言而行,内外兼修,“延名师,课诸子”,教子成才,五个儿子顺利成家立业;对外积而能散,慷慨施舍,比如捐田创建欧阳义塾,捐租周济邑族贫困,捐金倡建考棚和宜溪书院等,广有贤名。
  不幸的是,家庭变故“连岁迭遭”,接踵而至。先是“手足之变”。欧阳厚均五弟欧阳厚墀于1797年先殁,年29岁。18(13年,长兄去世,年44岁。1804年,三兄继亡,年41岁。五兄弟已去其三。只剩二兄和自己,且一个任职桂东,一个远在京城,都不在老母身边。尤其欧阳厚均自1789年离家求学岳麓书院,中举人,成进士,做京官,加多年未谋生母一面,因此自责难受。几次三番要回家赡养慈亲。二兄均“以母命止之”,让他留京发展。为照顾生母和伯母,二兄以伯母患眼疾致盲,行动不便,需要照顾为由,从桂东教谕任上开缺回家,才了却欧阳厚均后顾之忧。后是“爱子早夭”。长子嗣钦“生而颖秀,记诵倍人”,可身体素来孱弱,年仅22岁竟客死京城。再是“子侄多夭”,生多活少。多位亲人因患失血、咯血等症不治而亡。加上庸医误治,家族人丁寿命普遍不长。
  至1814年,母周氏已71岁高龄。面对晚年丧子,亲人凋零,老母孤苦凄凉的境况。欧阳厚均难以释怀,深恐“子欲养而亲不待”,枉为人子。一有同乡或同僚离开京城回归故里,总会心绪翩跹,唏嘘慨双:“嗟我天涯一游子,七十老母今倚闾。”“今日饯君须尽醉,醉后有梦循陔趋。明日君南我仍北,我心辗转随君车。”可谓归心似箭。
  深感官场污浊,是欧阳厚均急流勇退的重要原因。欧阳厚均之父湘亭公素想科第及仕,却因英年早逝,最终落空。其母对儿子读书授课格外重视,管得相当严,“非奉命不得出塾门”。好在孩子们争气,“诸孤悉成名通籍,孙曾多游泮璧”。1799年,欧阳厚均更是一呜惊人,进士及第。可他之后的仕途并不顺,在户部做了多年低层小吏,由户部主事到陪员外(员外郎副职),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开始。方时来运转,半年时间里(到1814年三月),连升三级。七月七日被任命為郎中,授陕西司郎。七月十五日记名以御史用。第二年三月十一日,转官浙江道监察御史,终于看到仕途希望。
  可就在这时,欧阳厚均却请急南旋,急流勇退。这与他对官场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或许与他《祭二兄树堂文》陈述的一个情况有关。文载“岁甲戌,察典以—等荐转官御史,外用有期矣。厚均自维才识恐难外任,目母亲年高,决意告归,稍慰乌私且藏鸠拙”。欧阳厚均任京官,职位长期在郎官以下。交际圈不广,以文人雅士为主,热心于参加同甲会、同乡会、同门会、二百岁同年会等。生性又儒雅,纯正善良,恐怕自己没有能力应付污浊官场和地方E各种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故不愿“贪念升斗,久淹长安”。
  或许与他对人生和名利的看法有关。兄弟相继凋零,尤其五弟盛年而亡,对欧阳厚均的打击和震动极大。五弟“幼颖悟,八岁能诗。及长,耽吟永、摩书、作画、弹琴、弈棋,亦皆精妙胜人”,文名甚著,同治《安仁县志》里有他好几首诗文。可是仅活了29岁。人生太苦短了,名和利都算不得什么!正在博取功名的欧阳厚均彷徨愁闷。萌生“绝意名场”的想法。幸亏二兄苦口婆心,“连床夜话”,才勉强做通工作,但“意仍游移”。最终虽接受了“当以及时显扬计”的劝诚,骨子里应依然不屑于功名利禄。
  还有一个原因或许与一桩牵连家族的“黑案”有关。嘉庆己酉年(1789),欧阳厚均家族遭遇了一场差点带来灭顶之灾的官司。这年冬天,新邑令(知县)到任,长兄因未在规定时间献金拜贺,被认为是藐视邑令大人,新邑令就构陷罪名把长兄抓进衙狱。其实长兄是因子嗣不盛,在外纳妾生子,寓居长沙,人在外,路又远,没来得及献上殷勤。二兄去奏明情况,也被抓。三兄跑到衡州府陈情申诉,刚回来,同样被差役带走。好在三兄临阵不怯。据理力争。邑令无法定罪。把他带到一旁,让其目睹他人受审“锒铛罗列,血肉淋漓”的惨烈场面,连唬带吓。但三兄始终没有屈服。最终因衡州郡侯过问,“乃释兄”,全家总算逃过一劫。欧阳厚均因此深恨官场腐朽。
  欧阳厚均的文集中,多处流露厌弃官场,向往恬淡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景。如《庚午除夕》云“官如鸡肋偏难弃,迹比鸿泥到处留”,视官位如鸡肋。《酒债》云“纵使杖头钱已尽,何妨日日典春袍”。喝酒没钱了,就典当这身官袍,这官不当也罢。
  终于在1814年,“转官御史,外用有期”之时,年已四十的欧阳厚均“以母老告归”。冬天,省亲获批。回到老家,刚好是小除夕.即十二月二十四日。
其他文献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外交上的努力与成就为中国抗战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珍殊港事件爆发后,美、英两国的加入,使得中国的抗日御侮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为一体。随着二战胜利的临近,美、苏、英开始联手考虑国际安全与和平问题,并着手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美国更是力主邀请蒋介石政权代表中国广泛介入,国民政府也由此迎来了十分利好的国际局面。  如果当时能够抓住这个机遇,以一种更加蓬勃的姿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新建与
期刊
目的:测定黄体功能不足患者黄体中期血清瘦素值和子宫内膜上瘦素的表达情况,探讨黄体功能不足和体内瘦素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48例黄体功能不足患者的血清和子宫内膜样本来自
长沙天心阁下有一组“太平军魂”的石雕,主题是表现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于咸丰二年(1852)率部攻打长沙南门的场景。而离此约7公里的韶山南路南园小区内,则有一座“陕西忠义官兵墓”,这是当年来自陕西西安的清军在援守长沙时第一批阵亡者200余人的合葬墓。这两处皆是太平军攻打长沙的重要见证。  长途奔袭  1852年6月8日,太平军从广西挺进湘南,两个多月中连克多县,8月17日攻占郴州后,西王萧朝贵提议乘势
期刊
为参观“许世友纪念馆”,时隔70余年后的2018年9月8日,我再次来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山东省海阳市战场泊村.rn远远望去,当年胶东军区司令部大门前,伟岸的槐树依然矗立在那
期刊
1942年10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蒙哥马利(1887-1976,英国陆军元帅,二战盟军杰出将领)率领英军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然而,以隆美尔为统帅的德意联军负隅抵抗。两军势均力敌,陷入对峙局面。  蒙哥马利决定对德军指挥所实施“斩首”行动,但问题是德军利用地形地物,采取隐蔽伪装措施,把指挥所巧妙地隐藏了起来。蒙哥马利派出的几支侦察小分队多方侦察,都无法确定德军指挥所的准确位置。  一天上午,
期刊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镇守大唐北境的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悍然反叛,率领北方各族部众组成的15万大军,号称20万长驱南下——腰斩整个唐朝历史,堪称中国古代史分水岭的安史之乱猝然爆发。仓促间,由于唐王朝精锐力量尽数分布在边境,无法迅速调回组织有效抵抗,内地驻防军又因为太平日久、武备不修,导致叛军在极短时间内就占领了河北、河南大片州郡,甚至攻克了东都洛阳,兵锋直指都城长安。  眼见形势
期刊
伍中豪(1905-1930),又名伍昭茆,湖南耒阳人,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黄埔军校第四期。他是秋收起义重要领导人,参加过湘南起义,曾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红十二军军长、红二十一军军长,首届中革(中央)军委委员,1930年10月牺牲在江西安福县。军事界、党史界公认伍中豪是毛泽东的第一爱将。那么,伍中豪为何会成为毛泽东的第一爱将呢?  一位肝胆知己  伍中豪从小聪明好学,19岁考入北京大学,在校
期刊
1933年10月下旬,根据包家寨会议精神,陕甘边红军决定开辟南梁革命根据地.习仲勋、张策以红军后方特派员身份前往南梁一带,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为创建根据地做准备工作.r
期刊
在前赴后继的革命洪流中,有的人参加了共产党,在档案里却没有名字,有的人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史书上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老革命张天林就是这样的人。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石门南乡起义  张天林,1903年出生在今湖南石门县夹山镇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从小熟读诗书,学余还拜师练武。到16岁时,他读遍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并打得一手出色的梅花拳。  20岁那年,他只身外出闯荡江湖,寻求改变社会的出路。他走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