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资源向主要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规律

来源 :中外会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俊 /总经理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地会展业在疫情常态化下有序复苏。作为曾经疫情暴风眼的武汉会展业如今恢复的如何,武汉会展业者对今后行业的前景有何看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作为武汉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会展场馆的负责人,刘俊向记者分享了对于当前一些行业现象的看法以及博览中心今后的战略调整。

《中外会展》:您是否注意到疫情常态化之下会展活动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市和主要展馆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是什么?


  刘俊:疫情常态化之下会展活动集中在主要城市和主要展馆是必然趋势,疫情只是加快了这一趋势的进展。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势必造成资源的高度集中,会展其实就是资源集中的直观体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疫情常态化后,主要城市的治理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治理能力始终跑在疫情发展的前面,会展相关产业链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势必前往主要城市发展,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会展资源的集中。第二,全国主要城市的经济体量、人口数量、产业规模、人力梯队、政务服务能力都明显优于其他城市,与此同时主要城市还在不断强化对资源的争夺力度,营商环境更加开放透明,政策条件更加优越。第三,主要城市疫情前已经实现产业会展与会展产业双循环的发展,会展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反哺会展发展,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与循环;主要城市的会展生态保存完整,产业发展受损较弱,因此会展业得到快速恢复发展。

《中外会展》:您认为,经过疫情洗礼之后,展会资源的集中度是否将进一步提高?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展馆的出路在哪?


  刘俊:经过疫情洗礼后,会展资源的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使得这一现象会出现在新的城市,例如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等。这一现象不会一直固定在特定的城市,一定会随着我国产业转移而转移。
  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展馆的发展我认为要抓住以下三点:第一,本土展是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展馆发展的根本。二三线城市要立足本土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产业会展,作为展馆要鼓励和扶持主办机构落地办展,引导本土展高质量发展。第二,探索多种经营,改变单一收入模式。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展馆大多数以场地租金和现场服务为收入来源,收入结构较为单一;与展会活动相关的住宿、旅游、餐饮、文体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和开发,我认为未来中小展馆将成为一个有特定流量的综合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可以实现会展+文旅+食宿,从而实现展馆多种经营与收入。第三,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型展馆要加速对展馆智能化的升级和改造,提升参展商和观众的体验感。场馆智能化是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需要,是展馆自身收集和利用大数据的需要,是展馆吸引更多的客户落地办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需要。

《中外会展》:武汉可能是国内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城市,会展业复苏也慢一些,请问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当前恢复情况如何?面对今年的不利形势,中心将做出那些调整?


  刘俊:武汉是国内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城市,但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在疫情期间毅然承担了社会责任,全体员工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8月13日,武汉疫后首展“第十八届华中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随后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场馆共举办展会及活动20余场,展览面积达53万平方米,“武汉国际车展”“婚博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相继登场,恢复情况良好,这也为武汉会展业的复苏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武漢国际博览中心

  面对今年不利的形势,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仍然初心不改,将继续引领武汉会展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应有的社会责任。展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不利形势:第一,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为制定会展扶持政策提供建议,推动疫后武汉会展扶持政策尽快出台;第二,由于疫情影响,武汉会展业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需要时间,我们将利用业务不饱和的这段时间完成展馆智能化的升级和改造,提升展馆服务水平。第三,对内将整合公司营销力量,加强对巡展和活动的营销投入,同时加大对自联办展的扶持力度,实现巡展和自办展的双发展。

《中外会展》:经过疫情震荡后会展业再度启程,您认为今后会展行业尤其是展馆领域会出现哪些变化和趋势?


  刘俊:我认为今后展馆领域会发生以下变化:第一,展馆建设方面,随着“新基建”战略的提出,未来新建展馆配套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硬件更加智能,展馆体量趋大化,使用功能更加复合。新的建馆热潮将逐步从二三线城市往四线城市发展。第二,展馆业态会更加多元化,未来展馆集会议会展服务、体育活动、赛事表演于一体的趋势明显,这有利于展馆多元化经营,同时也给展馆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展馆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委托经营或者是承包经营向自建自营转变。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15日,青岛?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现场,展商搭建了一个巨大的“稻草人”。(本图片来源于主办方)  ▲2020年11月7日,上海?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两名观众正坐在“船上”体验“飞越西湖”。(本图片来源于主办方)  ▲2020年11月9日,长沙?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现场,一个机器人正在享受“人间烟火”。(本图片来源于主办方)  ▲2020年10月29日,浦江?20
期刊
记者:回顾2020年,您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Damion Angus:最难忘的经历当数在三月份封闭之前竭尽全力确保当月展会如期举办。往年,3月份也是我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月份。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疫情迅速蔓延、瓦解所有人的信心之时,我们不顾一切想要留住参展商,争取让展会如期召开的情形。记者:2020年给会展行业带来了什么有益的事情?您希望在行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能够持续?  Damion An
期刊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亚非认为,作为一个品牌展会,首先需要至少10届以上不间断举办的历史积淀,达到一定的展览规模,得到参展商的高度认可,并且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其次,展会本身还应该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或某个行业发展的责任,具有一定的区域、行业意义。最后,品牌展会应该要能够引领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趋势,起到“风向标”“指向灯”的作用。  国外很多的知名会展品牌主要是指展览主办企业,例如
期刊
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十四五规划编制意见,关于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方向的讨论热烈起来。十四五规划包含着国家层面对未来经济形势发展的研判,对于处在疫情重重迷雾之下的会展人而言,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指引。十四五规划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显然也适用于会展业。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会展业虽然告别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增长模式,但总体上仍将处于上升期,不过
期刊
11月19日,第17届亚洲打印技术及耗材展览会(ReChina亚印展)新闻发布会在珠海成功举行。发布会由亚印展组委会、《打印时代》新媒体、上海广会会展和龙品锡亚印展览等联合主办。  大会宣布,ReChina亚印展2021年项目的各项筹备工作开始启动。第17届亚洲打印耗材及技术展览会将于2021年5月19-21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预计展出面积为15000平方米,将吸引近300家展商、12000人
期刊
12月16-17日,在这个充满磨难的2020年即将过去之际,第二届中外会展品牌大会将在京召开。本届大会以“品牌的责任”为主题,这是一个值得会展人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品牌与责任不可分割,品牌企业与品牌项目自带光环,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品牌在履行责任中彰显光辉。  疫情发生以来,会展行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武汉数家展馆被改建为方舱医院收治新冠患者,各地会展企业积极组织对武汉捐款捐物,一些会
期刊
2020年12月16-17日,2020中外会展品牌大会(英文缩写:ICEBC)将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  2020中外会展品牌大会是由《中外会展》杂志社主办、北京新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新展智慧大数据技术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的全国性、国际化的会展行业交流活動。大会以推动会展行业从高速度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加速中国从会展大国走向会展强国为使命;以发现品牌力量、弘扬品牌精神、宣
期刊
2020年11月16-19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第87届年会成功以线上形式举办。本次年会作为UFI首个纯线上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UFI会员参加,成为迄今为止参加人数最多的UFI年会。  今年,受疫情影响,UFI年会推出了低于往年参会费用的参会费组合,使之成为全球会展行业“最便于参与”的盛会。虽然疫情导致实体年会受阻,但来自各地的参会人士成功地通过荧幕连接彼此。 
期刊
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MDS”)总经理马睿博先生(Marius Berlemann)告诉记者,作为国际知名的会展主办方,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公司在全球拥有7家子公司。其中,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40多场展览会中有22场是所在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品牌展览会。此外,其子公司在全球运作的诸多展会项目,也成为了当地相关垂直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马睿博先生认为,广义的品牌包含了知名度以及来自行业的
期刊
11月17日,河北省会展业协会会长王建东一行莅临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与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理事长/北辰会展集团及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魏明乾、协会副理事长/振威集团董事长张学山、协会秘书长宁芳等开展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协会和两地会展业的基本情况,并就会展行业面对疫情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成功案例进行了充分地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表示,两地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密不可分的人文环境,为京冀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