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商业中国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m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混乱的中国政坛猛烈地摇晃了一下。在上一年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国民党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紧接着却盛传将出任内阁总理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暗杀了。很快,国民党在江西宣布“二次革命”,袁世凯的北洋军在战争中获胜。
  这一时间,地球上发生的最重大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于欧洲列强陷入混战,无暇东顾,亚洲列国竟在经济上成了最大的获益国之一,日本乘机扩大势力,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民族企业家获得了喘息和崛起的机会。中国的工业经济从这一年开始,进入到一个高速成长的轨道上。据美国经济史学者托马斯·罗斯基的计算,从1912年到1927年之间中国的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5%,位于世界各国的领先地位。在中国百年企业史上,这样的高速成长期只出现了三次,其余两次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和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被史学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将一直持续到1924年。与上一轮的洋务运动时期相比,它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
  洋务运动是一次自上而下,由处于衰落期的清政府发动的工业化变革,它的主角是洋务派大臣以及附庸于他们的官商。其工业化的特点是对军事工业的关注,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国营资本为主力,创办大型企业为主轴。到后期则把重点投注到铁路、矿务和钢铁等资源性领域。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基础。
  这一轮工业化则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在这期间,中国完成了轻工业的布局。其中,上海是纺织、食品和机械制造的中心。从1912年到1924年,上海地区出现了202家机器工厂,主要生产针织机、小型车床、马达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等;广东地区则是烟草、造纸和火柴工业的集散地。
  这些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进口替代型”。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热潮。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一特征与1978年之后的中国民营公司的成长路径惊人地相似。
  面粉与棉纱,同步急进
  1914年6月,无锡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闸北的光复路上建起福新三厂。至此,沿苏州河,一字排开了四家荣家面粉厂,高耸的烟囱日日浓烟滚滚,机器的轧轧声昼夜不绝,苏州河里运麦装面的船只更是川流不息,景象已是十分壮观。随着欧战爆发,欧洲工业停滞,面粉军需却暴增,中国面粉以价格低廉、产量可观而一跃成为全球新的采购市场。荣家的“兵船”牌面粉远销到欧洲和南洋各国,因质量稳定,它成了中国面粉的“标准面”。
  在面粉上建立霸业的同时,荣家的棉纱工厂竟也同步急进。
  1914年,荣宗敬在上海郊外的周家桥选址,开建申新纱厂,购英制纺纱机36台。投产开工后,正赶上欧战期间的需求饥渴,上海的棉纱价格大涨,从每件90余两狂涨到200两,出现了“一件棉纱赚一个元宝”的暴利景象。申新在开工后的三年里,棉纱产量从3584件增加到9811件,棉布产量从2.9万匹增加到12.8万匹,盈利更是惊人,三年增长十余倍。
  荣家兄弟在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是新一轮工业化浪潮的缩影。除了面粉、棉纱之外,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在战争中需求大增。以有色金属钨为例,1913年每磅价格为7.42美元,到1916年就涨到25.33美元。用于军备的皮革、羊毛以及英国军人大量消费的红茶等,都是战时紧俏品,中国成了原料的大供应商。
  银元帝国
  1914年2月,在张謇和梁士诒等人推动下,北京政府铸造了民国统一的银币,这是中国走向币制统一的第一步。这款银元采用的是袁世凯的大人头,因此被民间称为是“袁大头”。由于铸造质量好、含银量较高,“袁大头”在1949年之前一直是最受欢迎的硬通货币。
  战争加速了各国的货币铸造量,白银需求大增。在1914年,每一盎司白银为0.56美元,到1919年就上升到了1.12美元。作为一个传统的“白银帝国”,中国因此大受其利。据美国商业部的一份报告,1917年的7000万中国银元就足够偿付上一年所要付的一亿元债款,这大大增强了中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
  在金融业复苏及日渐融入全球化的同时,传统的金融业态则面临灭顶之灾。1914年10月,天津《大公报》刊出了一条轰动中国商界的大新闻,“天下票号之首”,也是晋商著名票号日升昌宣布破产。报道称:“彼巍巍灿烂之华屋,无不铁扉双锁,黯淡无色;门前双眼怒突之小狮,一似泪下,欲作河南之吼,代主人喝其不平。前日北京所传,倒闭之日升昌,其本店耸立其间,门前当悬日升昌金字招牌,闻其主人已宣告破产,由法院捕其来京矣。”
  晋商没落之后,中国的金融中心从平遥县城的青石板大街,南移至十里洋场的上海。穿马褂的票号日渐式微,着西装的银行取而代之。
  告别“食土民族”
  1914年冬天,31岁的青年人范旭东独自一人到了天津塘沽。这里的海滩边盐蛇遍地,如冰雪一般,无边无际。他目睹此景,显得有点激动。日后他对伙伴说,“一个化学家,看到这样丰富的资源,如果还没有雄心,未免太没有志气了。”
  范旭东早年被家人送到日本读书,一个日本校长对他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此言,刺激了他的一生。从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毕业后,他随即回国,立志于复兴中国的盐业。自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就对盐、铁实行专营,中国人虽然守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食用的盐却仍是土法制作的粗盐,效率低、纯度低,并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已明确规定,氯化钠含量不足85%的盐不许用来做饲料;而在中国许多地方仍用氯化钠含量不足50%的盐供人食用。因此,有西方人讥笑中国是“食土民族”。实际上,制作精盐并不难,成本也不高,只是中国当时缺少化工人才,无人涉足。精盐市场,长期被英商和日商垄断。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令纯度达到90%以上。然后以海滩晒盐加工卤水,用钢板制平底锅升温蒸发结晶,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范旭东亲笔设计了一个五角形的商标,起名“海王星”。
  抵制日货运动
  一战开响后,日本乘机在中国争夺利益。1914年8月,日本出兵占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这一事件成为当年最严重的涉华国际事件,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抵制日货运动。
  从数据上看,日本商业势力的涌入是十分猛烈的。在一战前夕,日本商品占中国进口商品总额的15.5%,到1919年已经猛然上升到29.9%,仅纱锭一项,就从11万枚增加到33.2万枚,上升了三倍。自1917年开始,日本取代英国成为最大的贸易商,而且成为对华工业设备的主要销售者。更让中国人难堪的是,日本商品在传统的“中国货”上也取得了优势。日本茶叶、丝绸的国际贸易额都相继超过了中国同类商品,成为最大的出口国。甚至在中国市场上,日本货也成了颇受欢迎的时髦商品。除了经济上的咄咄逼人之外,日本对中国领土和政治特权要求也一点没有放松。
  1915年1月,日本对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准许日本修建自烟台连接胶济路的铁路等诸多经济特权。这些条款立即遭到各界的强烈抗议。随之,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抗议集会此起彼伏。商人拒卖日货,人人要用国货。从此,抵制日货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中国将日本牢牢地定位为头号政治和经济敌人。
  [编辑 梁 爽]
  E-mail: ls@chinacbr.com
其他文献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我想到了一个词:拆掉思维的栅栏。后来,我在机场看到了《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心有戚戚,作者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发现,有时候限制就是限制本身。你认为做不到,你就真的做不到。你觉得自己可以更强大,你就真的变得更强大。  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我们很多人才不自觉地变成一种受害者,这就叫“受害者心理”。这种恐惧和不安全感,滋养了一种受害者心态。遇到困难的时候,
期刊
从1988年辞官经商到如今,已经有27年。回想自己的创业经历,有三点体会。  第一点叫“敢闯敢试”。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目标,敢去做。你去做起码有一半的机会,不去做机会就是零。  我创业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借钱和拿不到项目。  那时拿项目不仅要有钱,还得有“计划指标”。跑了很多遍市政府都没人理,市领导被我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北侧那块地给你”。  市政府北侧是居住
期刊
宏观经济现在按照中央政府的讲法是进入了新常态,我的理解是政府不再追求过去过高的GDP增长速度,不再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维持GDP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不靠政府政策靠什么?历史经验表明,政府政策只能短期地发挥作用,而且短期作用所带来的后果是相当负面的,经济增长要靠改革释放红利。  在新常态下,企业家要把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放低,要学会在高增长的时期企业能够很快地发展;在低增长的时候,要能够
期刊
许多人对雷蛇的印象还停留在键鼠,更多的人可能并没有听过雷蛇的名字。这家游戏外设市场的独角兽公司(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公司称为独角兽公司),经过缓慢地发展,正试图以他们最拿手的硬件设备作为入口,制造一朵“游戏云”,包围整个游戏市场,造出一个环形生态。  圈定高端  与大众消费者的疏远,让游戏市场一直以来,就像是生长在另一个时空之中。纵横交错的细分市场、高黏性的狂热用户,一个个拥有宏大世界观的虚拟世界,
期刊
在美国电商领域中,有个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药店,它超过1200亿美元的年交易额接近亚马逊的1.5倍。它也涉足了电商,而且在线上医药销售额远超亚马逊,并成功实现了O2O 的业务转型。  它就是医药连锁企业沃尔格林(Walgreens),在美国创造了连续100多年盈利的神话。由于医药电商的专业性和沃尔格林互联网基因的“先天不足”,大多数电商分析家对此都避而不谈。  沃尔格林在全世界10个国家有超过1
期刊
最近,苹果公司宣布回购900亿美元股票,同时发行120亿美元债券(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回购),苹果在对公司融资结构进行优化。  当公司管理层真心认可自己的代理人角色,就要全力以赴争取股东利益最大化,能翻十倍就翻十倍、能翻一百倍就翻一百倍,没有上限。如果是债权融资,按时支付本息即可。公司越优秀、创业者越天才,股权融资越不划算。  CCTV曾煞有介事地声称:第三方调查的数据显示,iPhone5的整机成本
期刊
洛杉矶的Melly正为儿童护理和宠物看护发愁,于是她向Facebook的朋友圈寻求帮助。两分钟后,Melly完成了Care.com的注册,成为它的新用户。查询准保姆的背景资料和社会评价后,她解决了难题。  Care是美国最大的在线家政服务企业,2006年成立于美国波士顿,希拉·里利奥·马塞洛为其创始人兼CEO。Care成立之后从包括Matrix Partners和Trinity Ventures在
期刊
从大时代背景来看,智能硬件相当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嫁接的产物。硬件是工业时代的东西,保持着工业时代的经济规律,而软件则是信息时代的东西,跟硬件基本是两个世界的。两个端口只是在移动互联时代进行了加速融合,于是,智能硬件应运而生。  硬件产品已经不是传统设计、建模、测试、大规模制造的传统流程,而是利用已有硬件模块,快速设计、制造、出售、改进。拆开所谓的手环、手表后,你会看到它不过是一大堆计步器、加速度
期刊
上市后,命悬一线的京东暂转危为安,成为市值仅次于BAT的互联网企业。但京东的根基与BAT相比还差得很多,可谓隐忧重重。  首先是京东引以为傲的物流体系质量不高。根据招股文件,京东物流体概况如下:  借助庞大的物流体系,京东可以在43个城市实现“下单当日投递”,在265个城市实现“下单次日投递”,两者合计占订单总量的70%。  不过京东物流体系的质量并不如此前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刘强东曾放话要投资百亿
期刊
下策与中策:降价求和,架空中介  降低端口费对搜房营收的影响并不像某些投资人想象的那么可怕。如前文所述,2013年搜房网房源发布收入1.62亿美元,占营收的29.5%。下图是端口费按六折或四折收取时,对过去五年营收的回溯调整。  从上图可以看到,即使搜房网降价60%,营收增长仍然可观。 尽管妥协不是灾难性的,但也只能算做下策。  中策是让购房者认网站不认中介,高调的平安好房已经喊出“零中介费!消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