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深厚“文脉”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符号,它是城市的眼睛,透过这些符号,可以探寻出一种历史、一种气息、一种风情、一种精神,进而构筑城市居民对城市感知、记忆和认同的基础。不同时期不同事件赋予城市不同的文化符号,独特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记住一个城市,赋予一个城市丰富的内涵。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符号是为了让居住其中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传播和宣传城市文化符号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关注城市地标,提炼文化符号,发掘文化价值,也有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一座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绵延的历史记忆和外显的文化标志,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越丰厚,这座城市就越有魅力。苏州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沉淀了2500余年吴文化的底蕴,其中最杰出的园林,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更是凝结了历朝历代江南人的审美情趣。
  苏州同林是一座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同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同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二是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们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同等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反映了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了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三是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中的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二)
  园林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北宋时期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16世纪至18世纪,苏州造园达到全盛时期,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当时有同林200余处。经时间变迁,岁月沧桑,目前,古典园林尚有45处,保存较好的23处,一般的9处,濒危的13处,其中,已修复开放的20余处,这些历史遗存是苏州弥足珍贵、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财富。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苏州园林的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努力保护其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世纪50年代初就设立了园林管理(修复)机构,积极抢修了一批古典园林。1961年,拙政园、留园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当时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全国四大名园”。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列入“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每年修复一座古典园林的要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修旧如旧”的原则,有计划地修复了艺圃、环秀山庄、曲园、鹤园、听枫园等。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有9处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内拥有文化遗产单体最多的城市。
  近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对风景园林要“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方针和政策,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提升,致力于提升苏州园林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水平,致力于塑造园林景区经典形象,致力于加强风景名胜资源监管,致力于促进园林经济发展,致力于加快城市基础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苏州同林已成为苏州最亮丽的、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名片”。这对于增强苏州的文化实力,扩大苏州的文化影响,提高苏州的综合竞争力,促进苏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品牌带动作用。
  (三)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苏州园林以其独特性和文化性,成为苏州旅游的“龙头”,是苏州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是苏州拓展旅游市场的核心品牌,是带动苏州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苏州园林先后获得“世界文化旅游精品”、“世界著名文化旅游景区”、“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最具有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称号。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对此,我们注重依托自身优势,不断设计园林文化新理念、挖掘园林文化新内涵、提升园林文化新品味、赋予园林文化新活力,下大力把园林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旅游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本身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如城市自身的文化遗存,流芳千古的人物和精神价值,以及城市自身创造的一系列文化象征与文化符号等,都具有鲜明的资本属性和资本意义。城市本身具有人格化的意义,既存在着具体的精神与“持久来的‘性情’形式”,也存在着客观状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财富的“资本性”意义。“可以说是苏州的园林造就了苏州人的性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主任周苏宁认为,苏州园林没有特别张扬的东西,一切以妙合自然为原则,符合苏州人儒雅内敛的性格。今后,苏州园林还将更好地挖掘、保护、利用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并彰显其价值,大手笔推进大项目建设、大力度推进产业集聚、大动作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强度推动城市品牌的塑造,使园林成为苏州地标性的文化品牌符号,助推苏州更好地走出江苏,走向全球,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
  责任编辑:陈伟龄
其他文献
引语:“俱怀选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是我国古代豪放派诗人李白的名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豪迈诗句。当今时代,这些气势磅礴的描绘,已然成为现实。  2012年6月16日,3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九号”,向离地球300多公里外进发,在浩瀚的地球外层空间,“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实现了四大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精度”。6月
期刊
江之长,百川交汇;海之大,万流归一。站在南通圆陀角瞭望,浩瀚长江由此入海,东海黄海在此分界,壮丽的景色绘出南通鲜明的江海特征。  百余年前,先贤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发展各类社会事业,一座江海之城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征程,人们赞誉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如今,南通以拥黄海浩荡、揽长江奔腾的豪情,拓海优江、陆海统筹,进行着一场名城复兴的伟大实践。经济增长稳中向好。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53
期刊
世界500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服务?基层干部领导力由哪些内容构成?由乌坎事件看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乡镇品牌缘何发扬光大……一个个鲜活的议题,出现在乡镇干部的学习菜单上;樊纲、袁岳、花建、秦鹏……,或国内一流的学者专家,或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或世界500强企业掌门人,如今都成了乡镇讲坛的“座上客”,既发挥着为干部学习充电的“导师”作用,又扮演着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的“智囊”角色——凭借“智慧方舟
期刊
近年来,泰州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全国重大典型,并带动催生一批全国行业标兵、省级模范和先进典型群体,形成颇具特色的“泰州典型现象”。系统地分析和思考这一现象,有助于不断优化相关实践,保证典型引路继续前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把握内核: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近年涌现的泰州典型,涉及政治、经济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涵盖机关、基层、行业及窗口单位等诸多层面。这些先进典
期刊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属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7月中旬在南京召开。全会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和“八项工程”实施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对下半年工作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出部署,动员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再接再厉、扎实工作,确保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江苏省
期刊
2012年6月30日,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再次冲破7000米深海,检验了国产推进器的可靠性,完成了全流程功能验证等各项深海科考试验,顺利返回海面,标志着深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取得圆满成功,我围成为拥有世界上作业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的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技创新团队已为之奋斗了10年,一次次
期刊
党的十七大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中央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决策部署,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點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以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为关键,以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为重點,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苏州特點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保持在2:1的全国领先水平,“五个一体化”率先突破、全面提
期刊
编者按:今年春夏之交,金陵花团锦簇。一批批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带着对江苏人民的深情厚谊,前来参加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庆典和纪念吴健雄诞辰100周年等重要活动,为庆典盛会和纪念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大师们的精彩演讲、深邃睿智、前沿观点、创新理念,深深打动了莘莘学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本刊组织力量,采访了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大师,采撷其要论,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科学的进展就是不断超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逐渐强大,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创造了一系列辉煌业绩。同时,诚信欠缺等问题的存在,又使民营企业在进一步提升活力上受到明显的制约。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保证民营企业在扬长避短中提升活力。  民营企业在与市场机制共生演化中初显活力  民营企业的总体实力持续提升。在2011年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民营企业占129家。129家
期刊
20年前,全国人大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江苏积极响应号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口支援湖北省秭归县、重庆市云阳县。作为省会城市,南京市对口支援重庆市万州区。据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介绍,20年来,江苏人民倾情帮扶,支援不辍,共与三峡库区达成经济合作项目48个,总投资近200亿元。帮助当地移民1.5万多人就业,援建重点社会公益项目433个,无偿援助资金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