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星之路在何方?

来源 :电子竞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过隙,2017年的上半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对于电竞行业而言,这三个词也许可以概括这半年的主旋律:联盟化、落地、造星。
  在篮球之神乔丹的16年职业生涯中,他为NBA带来了上万亿美元的利润。“你把所有NBA球员加在一起,还没有乔丹一年带来的收益多,他的身价一度超过150亿美金。”体育产业分析人士如此评价道。1998年退役之后,NBA一片荒凉,耐克当年的销售下降了20个亿。
  这就是顶级体育明星的能力。不仅仅在于个人财富和名声的极具膨胀,也为他所在的行业带来极大的收益。
  与体育明星类似,“一个人养活一家公司”是对一个成名的娱乐明星最好的形容。既然明星可以带来如此巨大的价值,那么同属内容产业的电子竞技行业是否可以复制这些成功的策略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不管是不远万里给自己的偶像送礼物,还是狂热的粉丝消费俱乐部推出的一切周边产品,种种迹象表明,经过了多年的培育,电竞行业的粉丝经济即将迎来开花结果。但是,摆在美好理想面前的一个问题是“路在何方?”
  一个典型的共识是:“事实上,对于造星模式的分析往往都是马后炮,你只能分析那些人为什么失败,却难以确定为什么成功。”
  这种带有不可知论的评价其实不无道理,在明星的运作过程中,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這恰恰是商业分析的痛点。
  所幸的是,我们还有体育行业和娱乐行业众多的例子可以参照,也许我们问出了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就算是只完成一部分的证伪,这种努力也是值得的。
其他文献
千百年来,绘画作为造型艺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枝,其主要的呈现形式始终局限在平面这样的空间中,尤其是传统门类的各种绘画体裁,不论视觉效果与情节内容,都已经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发掘了平菌维度中形式语言的优势。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先锋艺术家对视觉作品的尝试与变换,可这些艺术实践主要的方面依然是对绘画表现语言和观念蕴涵的突破,平面视觉的局限性依然存在。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视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