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与MRI在复发性宫颈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PET/CT与MRI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2013年8月复发性宫颈癌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20例:PET/CT检查的患者;对照组21例:MRI检查的患者,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治疗组敏感性94.11% 特异性66.66% 准确性90.00% 阳性预测值94.11% 阴性预测值66.66%;对照组敏感性64.28% 特异性28.57% 准确性52.38% 阳性预测值64.28% 阴性预测值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ET/CT相较MRI在复发性宫颈癌的诊断更敏感、准确,具有特异性。
  关键词:PET/CT 复发性宫颈癌; 18F-脱氧葡萄糖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41-01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经治疗后仍有一定复发率,复发部位多位于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由于宫颈癌复发、转移早期影像学显像多不明显,因此如何准确进行诊断成为关键,随着PET/CT显像技术的应用,使多数经MRI、CT影像检查阴性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确诊,得以及时治疗。现PET/CT、MRI在宫颈癌复发转移中诊断对比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曾行手术、放化疗过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宫颈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宫颈癌)41例,年龄在30岁-65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20例:PET/CT检查的患者;对照组21例:MRI检查的患者。以上两组患者间在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PET/CT检查方法:采用Biograph64型PET/CT(52环PET和64排CT),PET/CT融合图像通过Syntegra软件合成[1]。采用半定量分析法( 标准化摄取值,SUV),根据病灶的浓聚程度、形态、位置结合平扫 CT 所见诊断是否存在复发及转移病变。由经验丰富的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意见不同则全科讨论达成一致。
  1.2.2MRI检查方法 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 扫描参数: T1WI加权像TR70ms,TE2.22ms,层厚7.5mm; T2WI加权像TR1600ms,TE86ms,层厚5.0mm; DWI序列TR1900ms,TE68ms,层厚7.5mm; 增强T1序列TR5.40ms,TE2.38ms,层厚2.0mm。由经验丰富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意见不同则全科讨论达成一致。
  1.3 研究指標:根据手术后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及综合手段(临床、影像学或血液学等检查)的结果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宫颈癌复发和转移的影像诊断结果、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采用四格表 X2检验、四表格的确切概率法,使用 SPSS11.0 软件处理,进行统计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17例PET/CT显像呈阳性,后经证实其中1例为盆腔结核; 3例PET/CT显像阴性,经治疗及随访证实其中1例为阴蒂转移。对照组中14例MRI显像呈阳性,后经证实其中3例为盆腔结核、1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为盆腔炎性包块; 7例MRI显像呈阴性,经治疗及随访证实其中2例为宫颈癌局部复发、2例为肺转移、1例为骨转移。
  两组各数据对比(%)
  组别 例数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治疗组 20 94.11 66.66 90.00 94.11 66.66观察组 21 64.28 28.57 52.38 64.28 28.57提示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复发性宫颈癌是指宫颈癌病灶治愈后盆腔内或远处肿瘤重新生长,再治疗效果差。因手术或放疗后正常解剖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影像形态学检查无法做到更精确的定位,甚至无法检测到肿瘤病灶。
  PET-CT将PET与螺旋CT的精细结构显像两种显像技术融于一体,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的功能代谢图像,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2]。通过注射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示踪剂显示肿瘤的一般生理和生化特点,分析放射性浓度和可疑部位的影像学特点诊断恶性肿瘤,并能非常好地发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对比两组数据,PET/CT较MRI显像的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更高,而MRI显像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明显低于PET/CT。因瘢痕形成使正常解剖结构紊乱并且放化疗后肿瘤的代谢变化早于形态学改变而早期肿瘤体积缩小又常被治疗后水肿所掩盖从而限制CT和MRI对肿瘤有无复发的诊断价值[3]。患者常常只表现出体积增大的征象时才发现残存病灶或肿瘤复发而延误治疗时机。而PET/CT扫描受局部解剖变化影响较小,对肿瘤复发或残余灶的显像不受解剖结构限制,可以发现小至3 mm的早期肿瘤,有助于复发性宫颈癌的检测与病灶的精确定位。可以确定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及病灶周围的非肿瘤病变组织的界限。越早检出复发、残存肿瘤组织则越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这对于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医学发展、技术改进,相信PET/CT将在未来肿瘤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控和预后评价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葛冉,吴小艾,李林,等.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2497-2499.
  [2]杨思燕.PET-CT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1762-1763.
  [3]苏进,许新华.PET/CT在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广东医学,2010:519-521.
其他文献
珠江口底质常、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富含Si、Al、K、Mg、Fe和Ti等元素的陆源物质构成本区沉积物主体,主要元素氧化物平均含量分别为SiO2 61.16%,Al2O3 14.74%,Fe2O3 5.72%,TiO2 0.88%,MgO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善于自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可贵的一面。孔子就很赞同自省,他认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南宋时期的胡三省,他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巨著《资治通鉴音注》。胡三省一生充满艰辛,多经坎坷,但磨难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他始终坚持认为,乱世中节操更可贵,有德更为珍……坚韧、执著的人格和品德,让他始终保持如一,从不趋炎附势,南宋亡后,为了不受元朝统治者的拉拢,毅然决然地
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这是因为维生素B1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良好的影响,是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东西。  最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国际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引起了人们对维生素B1的强烈关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587名参加“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的京沪城乡居民进行了维生素B1营养水平的调查,结果表示,近30年来,中国人维生素B1的摄入量大幅下降,已
采用生长率法测定了15种红树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芒果叶枯病菌Pestalotia calabae Westond、甘蔗凤梨病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