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说,我觉得你有变化,从前有点文艺。
他说,你骂谁呢?
我说,我以为你回来会写点什么纪念一下。
他说,回来很少向别人提起,骑行川藏的人不少,觉得也没什么。虽然路上确实各种艰难各种苦难。
他叫vigo,26天,2166公里,一个人从成都骑车到拉萨,路上基本没有和人结伴,车速随心情而定,就像一只狂奔的蜗牛。
★【这事儿还真像他能干出来的事儿】
漫无目的地翻看空间,猛然看见他上传的骑行川藏的照片,眼睛刷地被屏幕吸了过去,这哥们儿还真去了。骑行川藏这事儿,还真像他能干出来的事儿。
而且,他悄悄地去了,又悄悄地回来了,路上没有铺天海地在空间上、微博上说起,回来后也只写了一首几百字的短诗。我说,我以为你会写点什么纪念一下。他说,“流水账吗?”然后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知道了,就是觉得很多感情这样表达也好那样也行。”又沉默了一会儿,补了一句,“说多了反倒像是强加给别人的。”
很多年前,我俩认识。
Vigo那时候总爱写点小诗,文字多数关于许巍关于崔健,掺杂着流浪、自由还有些许的不羁。他是个在理工学校里有着难得的流浪气质的文学青年,在我看来,应该备受大学那个阶段的女孩子的追捧。尽管后来文艺青年渐变成了个不知道是褒是贬的词,但我总觉得,他就是很文艺。
《北京青年》一播出,不知道多少不安的少年心都开始骚动。身边无数个人奔三的姑娘小伙儿,都咬着牙跺着脚就想重走一把青春路,可是多数人牙根都咬碎了,也没出家门半步,哪怕十一国庆出去旅游,都提前一个月开始订双飞的票,唯恐回不来,或者卡在半路。
所以,当看见vigo从海拔512米的成都一个人一路骑车狂奔到海拔5013米的高度时,就想,这一路高低海拔相间,风餐露宿,二十几天、一个人、一辆单车驮着一点备品就挺过来了,这人和车的质量也都真成。
★【一次旅行也仅仅是一次呼吸】
听说别人做了一件自己想完成却又觉得千难万苦的事,就总想知道这中间最惊险的地段、最美的风景、最难忘的人和事是什么?其实,只是为了满足那份欲罢不能的念想。最难最苦的,看承不承受得了;最美最好的,看是不是有足够的吸引力。
Vigo说,其实回头想想,也没觉得哪里极其特别,但是慢慢回忆,觉得每一天都有故事。
就比如上路之前有点忐忑,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未知,上路之后,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享受,享受那种心情、享受风景、享受各种苦难、享受在外面与各种不相识的人一起相遇、相处的感觉……
就比如第一天一整天基本没遇见人,心里有点空虚寂寞冷;第二天吃坏了肚子,24小时都不敢离开厕所太远;泸定出去大渡河边修路,黄沙漫天飞,晚上对着满脸黄土的脸,觉得把一辈子的灰都吃了;翻折多山是第一次上高山,爬二十几公里的坡,海拔4000多,有点遭不住,离垭口两三公里的时候,自己无耻地推了车往上爬;到垭口的时候变天,大雾聚集,温度6度,背上全湿了,搞了个毛巾垫背,冷得发抖,下山全是雾,能见度低;下山很爽,但偶尔也逆风,下坡居然要蹬;后面一拖拉机超过,在前面停下来,下来两男一女,刀啊斧头啊,朝我挥手,情形完全是打劫,我刹车都不捏了,决定冲,冲到跟前,人家又是一句“扎西德勒”,祝我一路顺风;后来胯都磨破了,一群汉子就垫上卫生巾,那东西还真难弄啊……
下山路很险,旁边就是悬崖,下去就挂了。灰大、路烂、小石子很滑,转弯又怕撞上下面来的车。最窄的地方,两个车可能都够呛,风大的时候,身边大车扬起的灰让人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等待,因为什么也看不见,一不小心会滚到下面一层路上或者山脚……
他就那样静静地回忆,说话的语气不急也没什么波澜,后来我忍不住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大事,需要很多勇气,很多准备,很大决心才能干成的事。”他笑了,“也没什么,想去就去了。”他想了想,又说了一句,“真的没什么。”
★【那种感觉就叫“自我”】
很多人爱问,旅行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没什么是绝对意义的。王小波说,双目失明的汉弥尔顿为什么还坐在黑灯瞎火里头写十四行诗?那就叫“自我”。
Vigo说,“人都说旅行有各种各样的意义,其实这就是去实现你内心原始的冲动,当然过程中会有许多其他的意义出来。”
只是实现内心原始的冲动,说得真好。
我们终将化为粉尘,归彼大荒,有时候做一件事,什么也不图,却非这么不可。
编辑/围子
他说,你骂谁呢?
我说,我以为你回来会写点什么纪念一下。
他说,回来很少向别人提起,骑行川藏的人不少,觉得也没什么。虽然路上确实各种艰难各种苦难。
他叫vigo,26天,2166公里,一个人从成都骑车到拉萨,路上基本没有和人结伴,车速随心情而定,就像一只狂奔的蜗牛。
★【这事儿还真像他能干出来的事儿】
漫无目的地翻看空间,猛然看见他上传的骑行川藏的照片,眼睛刷地被屏幕吸了过去,这哥们儿还真去了。骑行川藏这事儿,还真像他能干出来的事儿。
而且,他悄悄地去了,又悄悄地回来了,路上没有铺天海地在空间上、微博上说起,回来后也只写了一首几百字的短诗。我说,我以为你会写点什么纪念一下。他说,“流水账吗?”然后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知道了,就是觉得很多感情这样表达也好那样也行。”又沉默了一会儿,补了一句,“说多了反倒像是强加给别人的。”
很多年前,我俩认识。
Vigo那时候总爱写点小诗,文字多数关于许巍关于崔健,掺杂着流浪、自由还有些许的不羁。他是个在理工学校里有着难得的流浪气质的文学青年,在我看来,应该备受大学那个阶段的女孩子的追捧。尽管后来文艺青年渐变成了个不知道是褒是贬的词,但我总觉得,他就是很文艺。
《北京青年》一播出,不知道多少不安的少年心都开始骚动。身边无数个人奔三的姑娘小伙儿,都咬着牙跺着脚就想重走一把青春路,可是多数人牙根都咬碎了,也没出家门半步,哪怕十一国庆出去旅游,都提前一个月开始订双飞的票,唯恐回不来,或者卡在半路。
所以,当看见vigo从海拔512米的成都一个人一路骑车狂奔到海拔5013米的高度时,就想,这一路高低海拔相间,风餐露宿,二十几天、一个人、一辆单车驮着一点备品就挺过来了,这人和车的质量也都真成。
★【一次旅行也仅仅是一次呼吸】
听说别人做了一件自己想完成却又觉得千难万苦的事,就总想知道这中间最惊险的地段、最美的风景、最难忘的人和事是什么?其实,只是为了满足那份欲罢不能的念想。最难最苦的,看承不承受得了;最美最好的,看是不是有足够的吸引力。
Vigo说,其实回头想想,也没觉得哪里极其特别,但是慢慢回忆,觉得每一天都有故事。
就比如上路之前有点忐忑,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未知,上路之后,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享受,享受那种心情、享受风景、享受各种苦难、享受在外面与各种不相识的人一起相遇、相处的感觉……
就比如第一天一整天基本没遇见人,心里有点空虚寂寞冷;第二天吃坏了肚子,24小时都不敢离开厕所太远;泸定出去大渡河边修路,黄沙漫天飞,晚上对着满脸黄土的脸,觉得把一辈子的灰都吃了;翻折多山是第一次上高山,爬二十几公里的坡,海拔4000多,有点遭不住,离垭口两三公里的时候,自己无耻地推了车往上爬;到垭口的时候变天,大雾聚集,温度6度,背上全湿了,搞了个毛巾垫背,冷得发抖,下山全是雾,能见度低;下山很爽,但偶尔也逆风,下坡居然要蹬;后面一拖拉机超过,在前面停下来,下来两男一女,刀啊斧头啊,朝我挥手,情形完全是打劫,我刹车都不捏了,决定冲,冲到跟前,人家又是一句“扎西德勒”,祝我一路顺风;后来胯都磨破了,一群汉子就垫上卫生巾,那东西还真难弄啊……
下山路很险,旁边就是悬崖,下去就挂了。灰大、路烂、小石子很滑,转弯又怕撞上下面来的车。最窄的地方,两个车可能都够呛,风大的时候,身边大车扬起的灰让人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等待,因为什么也看不见,一不小心会滚到下面一层路上或者山脚……
他就那样静静地回忆,说话的语气不急也没什么波澜,后来我忍不住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大事,需要很多勇气,很多准备,很大决心才能干成的事。”他笑了,“也没什么,想去就去了。”他想了想,又说了一句,“真的没什么。”
★【那种感觉就叫“自我”】
很多人爱问,旅行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没什么是绝对意义的。王小波说,双目失明的汉弥尔顿为什么还坐在黑灯瞎火里头写十四行诗?那就叫“自我”。
Vigo说,“人都说旅行有各种各样的意义,其实这就是去实现你内心原始的冲动,当然过程中会有许多其他的意义出来。”
只是实现内心原始的冲动,说得真好。
我们终将化为粉尘,归彼大荒,有时候做一件事,什么也不图,却非这么不可。
编辑/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