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聋生心理问题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聋生的心理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薄弱环节,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直困扰着聋校教育的难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聋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有效策略的探讨,找到解决聋生心理问题的办法,以实现较理想的聋哑学生教育。
  【关键词】聋生心理问题;成因;有效策略
  近年来,聋生的心理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十分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不但严重影响着聋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因此,教师只有及时细心了解聋生心理的问题,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有效的保护他们心理的健康。本文主要从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问题的成因和有效的策略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 聋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
  (1)性格品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心胸狭小,自私、自卑、幼稚、多疑、急躁、任性、孤僻、冷漠、不合群、偏激、盲目、责任心不强等。
  (2)心理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自学能力差、看问题片面,人际关系难协调、自控能力差、辨别能力不强,易受他人利用、引诱,缺乏感恩之心,情绪调适能力不强,社会知觉力差,难以融入社会等等。
  (3)心理动力方面:主要表现为兴趣不广、需要层次低、目标不明,上进心不强,内在动力缺乏。
  2 聋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聋生自身的生理缺陷带来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原因
  聋生由于耳聋的局限,限制了其自然地发展语言,这就直接阻碍了其语言以及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心理異常。很多聋生知道自己身患耳聋残疾,不能与正常人沟通,因此,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
  2.2 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
  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不良家庭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聋哑儿童大多数出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有的聋生父母本身就是残疾人。在平时生活中,聋生父母很少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即使孩子心理问题出现了行为异常,父母也只是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从心理变化上寻找行为变化的源头,仅仅从行为遏制上进行简单的处理,长期下去,学生逐渐形成了自闭、偏执、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
  2.3 学校、社会的原因。
  聋生多数都在学校寄宿,为了学生的安全,大多数聋校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管理,聋生由于本身的缺陷而存在交往困难,而这种管理方式更是缩小了聋生的交往范围,缺乏社会经验,造成聋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另外,有的学校和老师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对聋哑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不正常的言行,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采取训斥或听之任之等态度,而不去思考、研究深层次的心理上的原因,不去研究如何疏导、矫正的方法和途径。
  在社会上,聋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常遭受歧视与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往往是人们嘲笑、可怜的对象,这样就造成聋生心理失衡,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
  3 解决聋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3.1 医教结合
  尝试运用医疗手段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对聋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及康复。纠正错误的认知活动,建立正确的求医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评估,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应该加强此类实验研究。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聋生真正内心,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做聋生心理工作要有一定的耐心,要摸清聋生的心理与性格特征,然后循序渐进的逐一开展工作,并且在做某一聋生心理工作时,要了解它周围的朋友圈与社会圈,从他们入手抓住聋生自身的特点与问题,对症下药,利用同龄共振效应,开展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每个学生的良好行为,异常行为等认真的观察,详细做好记录,然后根据情况个别施教,使聋生的心理缺陷不断得到矫正。
  3.2 加强聋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先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要先有火种。”唯有个性良好、心态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急需加强自身修养,除坚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外,用心理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3.3 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实现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受到良好的心里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遏制不健康心理问题的肆意蔓延。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卫生宣传,让家长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对聋生的重要性。定期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咨询,教给家长教育这些特殊孩子的方法和理论知识,及时正确的引导家长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要一味的溺爱或打骂,鼓励家长学习手语与学生常沟通,也可以让家长和学生多进行书面语言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3.4 切实加强对聋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规范和法制教育。
  增强聋生的法制观念,加强法制教育。从根本上提高聋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感。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培养聋生的社会责任感。
  3.5 运用榜样的力量,培养聋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我校毕业生董明同学一直是我校聋生的学习榜样。在校时,他不仅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还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学,我给学生讲他的故事,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想,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健听的人可以读大学,我们聋生也一样可以读大学。还有如聋人舞者邰丽华的事迹,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等,鼓励聋生培养起乐观、自信、顽强、自尊的心理状态。
  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孩子,用微笑去增强孩子的信心,用平等与尊重的心理去改善孩子们的内心。总之,解决聋生心理问题是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是每个特殊教育老师以及每个特殊孩子的家庭共同的心愿。因此,我们更要不断地探索、研究特殊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培养聋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冯年琴.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4(10).
  [2]刘盈江.听觉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08).
  [3]林于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04):10-12
  作者单位
  吉林省公主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吉林省公主岭市 136100
其他文献
父母可以心甘情愿地给孩子所有的东西,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可以理所当然地讨要,甚至在接受父母的馈赠时,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  幼儿园放假了,我默许儿子多看了会动画片,等帮他洗漱完上床睡觉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因为养成了睡前喝牛奶的习惯,我便照例倒了三杯牛奶端到卧室。儿子和他老爸咕咚几口,牛奶就都见了底,然后,儿子说还想再喝一杯。  “刚好没有了,只剩下这三杯了,明天我再去超市买。”我一边说一边把喝到嘴
员工培训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员工培训关系着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整体效能的提高,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充分发
摘 要:社区教育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社区教育特色,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以人为本、物质保障、和教育体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教育体制提出了发展意见。  关键词:社区教育;国外;启示;促进  “社区教育”是从国际角度定义的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到相关水平而兴起的教育制度。十九世纪中期随着世界上第一所“民众学校”的建立,社区教育
“强扭的瓜不甜”一点不假,孩子只有喜欢学,他才会调动自己的情绪,全身心地做。  我朋友圈里的很多孩子画画特别好,可看看自己的孩子,只能画火柴棍似的小人,我便想让儿子报个学画画的兴趣班。  跟儿子说了我的想法后,儿子问我:“妈妈,你让我学画画,是希望我以后当画家么?”  我说:“不想你以后怎么样,我只是希望你画的小人更像一些,色彩更丰富一些。你看别人照着老师画的多像多好啊,妈妈也希望你能画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