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连作与自然恢复下黑土密度组分中碳、氮分布特征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长期定位试验的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作物连作(玉米、大豆、小麦)和自然恢复(草地、裸地)下土壤及其密度分组中有机碳、氮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全氮以及密度组分碳、氮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连作下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差异不显著。0~10 cm和10~20 cm土层农田土壤游离态轻组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豆连作的农田土壤游离态轻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而小麦连作的土壤游离态轻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10~20 cm
其他文献
海盐中度卤水制溴工艺中,会引入其它离子进卤水,导致卤水成分及性质发生变化。文章对比提溴前后卤水成分的变化,分析了提溴后卤水对海盐生产的影响,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拜耳作物科学将Fenos(24%氟虫酰胺)杀虫剂投放西班牙市场。这一产品已获得特殊使用登记,有效期为120d,用于温室番茄。Fenos是一种用于防治番茄斑潜蝇的水分散粒剂。拜耳推荐每个周
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为材料,设置0(N0)、90kg&#183;hm^-2(N1)、135kg&#183;hm^-2(N2)、180kg&#183;hm^-2(N3)、225kg&#183;hm^-2(N4)、270kg&#183;hm^-2(N5)6种氮水平,研究了不同供氮水
为探讨减少盐碱地棉花铃脱落的途径,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土壤供应低氮(N 226.5 kg.hm-2)和高氮(N 346.5 kg.hm-2)条件下,不打顶、打顶和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棉花铃脱落和产量构成因素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K水平(0、4.0mmol&#183;L-1、8.0mmol&#183;L-1、16.0mmol&#183;L-1)对易感线虫品种"早熟2号"(HS)、抗线虫品种"06h-42"(HR)、普通品种"中杂102"(CK)3个番茄品种抗
2010年10月出版 定价:$98.00书号:978-7-03-027075-7 开本:16开营销分类:环境科学 装帧:圆脊精装内容简介:本书结合纵向岭谷区的地理、气象、农业、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进行主要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在亚临界状态下作为土壤中莠去津、滴滴涕、乙草胺、三环唑、五氯硝基苯和溴氰菊酯6种农药的提取溶剂,结合固相萃取方法对农药进行富集和净化。通过改变
蒸散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能量、质量、动量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孔径闪烁仪(LAS)是近时期兴起的观测跨像元尺度地表通量的地面仪器,
<正> 本世纪以来,现代科学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空前繁荣。近些年来,对现代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关系的见解,一时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在人
为了解豆科植物在加速土壤酸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通过水培试验和恒pH自动电位滴定法研究了4个硝态氮供应水平对蚕豆根系质子释放量和介质pH的影响,分析了蚕豆根系释放质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