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医骨伤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42例对照组和42例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理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按摩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
  66.67%,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症状明显。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手法;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5-08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病、高发病疾病,主因腰椎间盘不同部位(如纤维环、髓核与软骨版),特别是髓核伴有程度不同的退行性改变后,受到外力作用,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由破裂位置突出到后方或椎管中,使得相邻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引起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疼痛麻木等综合症状。当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众多,常见的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牵引、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其中首选保守治疗方式[1]。近年来,洛阳市按摩医院应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详细情况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一般资料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洛阳市按摩医院就诊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伴有语言障碍,接受保守治疗无效、伴有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以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21~65岁,中位年龄(42.36±3.54)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2.36±0.56)年,椎间盘突出节段:L3~L4节段7例,L4~L5节段20例,L5~S1节段15例;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分布19~68岁,中位年龄(42.31±3.52)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病程(2.38±0.54)年,椎间盘突出节段:L3~L4节段8例,L4~L5节段20例,L5~S1节段14例。借助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充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理疗,具体方法为:在急性发作期提醒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体位自由,但是每次卧床时间不可过长,提醒患者在站立活动时应该佩戴腰围,从而减轻对腰椎的负荷,在平卧时刻将腰围解除。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包含:
  理筋手法。(1)掌按法。医师将双手手掌重叠,掌根由上至下沿着腰椎棘突往对侧推按,力度由小变大,反复5次,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2)指柔法。在患者的病患处,包含腰骸关节、棘突及周围软组织、骸骼关节等部位,开展轻柔的回旋运动,注意力度要轻柔,幅度要小,直到减轻患者患部压痛,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3)拉肩推腰法,在行右肩推腰时,医师立于患者左侧,将左手放置在患者肩关节前侧,右手的手掌从胸7棘突对侧旁,随拉肩向后角度的增加,右手手掌从上至下按压至腰3棘突,每侧按摩时间为。(4)拉腿推腰法,在拉患者右腿推腰时,医师立于患者左侧,左手的手掌放置在患者患处腰骸部,将右手放置在膝关节上方约3cm處,随拉腿向后角度的增大,左右有节奏的推按患处,没侧时间按摩时间为30S。
  1.2.2规范斜扳手法。
  (1)准备。取患者侧卧位,让患者身体保持水平,上侧腿尽量屈膝屈髓,将下侧腿伸直,医师在患者正对面立于床边,将手指放置在病变节段上下棘突处,指导患者将其作为支点,肩朝后,挺腹,髓朝前,将腰部旋转至最大幅度。(2)锁定。医师将双肘放置在患者的肩前和髓后,髓后的手肘固定不动,而肩前手肘轻轻地逐渐推肩朝后,直至出现明显的固定感时便完成锁定。(3)扳动。推拿医师双肘分别往斜上与斜下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相对推挤2~3次,然后在患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医师用腰部带动双肘顺势发力,扳动的幅度控制在3~5°,完成斜扳动作并伴有弹响声,但无需强求。待完成上述动作后,再采用相同的手法按摩对侧,每隔1日治疗1次,每次20min,以连续3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腰痛评分。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判定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并将其分作3级,即显效、有效与无效。其中显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升超过70°,能正常工作、生活与学习;好转:腰腿痛症状缓解,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腰腿痛症状加重,病情无任何好转。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改良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痛评分法(JOA)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该评价量表内容包含主观症状、日常生活活动障碍以及临床本症,分值为0~29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明显[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开展,n表示患者例数,百分数和均数分别表示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用X2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6.67%。由此可见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健康教育后,实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骨科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因为缘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因为遭受外力导致纤维环的结构出现破裂,内部的髓核向后突出或者脱出,从而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和刺激以及血管脊髓等伴有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放射痛的一类病症。在发病早期阶段,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麻木、腰部或腿部疼痛,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运动受限情况,随着病程的发展,一些患者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发生神经功能丧失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给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从中医视角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归入“痹证”“腰腿痛”范畴,该病发病病机即气滞血癖,痹阻筋脉,经络雍滞,不通则痛,血管受压,代谢产物累积于腰部使得疼痛迁延难愈。中医骨伤推拿作为中医骨科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摩的方式有助于促进病灶部位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通过按摩的方式还有助于增加椎间的间隙,促使突出物回纳,减轻神经压迫的程度。不仅如此,中医骨伤
  推拿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助于激活患者机体的疼痛抑制系统,有效的改善病变部位的内环境,从而降低患者疼痛感[4]。
  在本文中,同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和常规理疗的患者相比,中医骨伤推拿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常规理疗治疗的总有效率66.67%,并且缓解患者腰痛情况比常规理疗更为明显,肯定了中医骨伤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这主要是因为通过中医按摩的手法,能够有效纠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关节错位和功能紊乱等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突出物或者神经根等位置,减轻压迫,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卢燚,张玮.穴位按摩结合中医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雜志,2018,45(10):2183-2186.
  [2]孟瑞珍.推拿按摩与中医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412-413.
  [3]周延辉.中医按摩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122-123.
  [4]李华新,赵立.中医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06):5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甲状腺手术中气管前入路手术路径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将2018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20例)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患者(20例)行腹腔镜下气管前入路甲状腺手术。对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预后情况比较,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引流量、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都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老年科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老年精神病的治疗,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提高临床用药水来。方法:1例饮酒20年,言行紊乱伴记忆力减退3年的患者,静脉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7d,静脉营养神经10d,银杏叶片扩血管,先用舍曲林后换米氮平片改善患者行为、情绪,在临床药师的建议下再换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从小剂量到维持剂量控制精神行为症状,护肝宁片保护肝功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谱和合并症情况。方法:从2009~2018年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CKD住院患者中,取得资料完整的30581人次住院资料,根据ICD编码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CKD住院患者平均年龄48.5±16.69歲,其中男性57.34%,女性42.67%。2.最常见CKD病因依次为肾小球肾炎(26.25%)、梗阻性肾病(18.81%)、糖尿病肾病(17.5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采纳率最高,为83.3%,但因未能事前干预,作用不大;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干预用药采纳率为71.4%,其最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其药理学和临床经验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关健词】临床药师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冲击波联合氟比洛芬治疗跟痛症,增强足关节功能。方法:选取跟痛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冲击波组(A组)32例,冲击波联合氟比洛芬组(B组)34例,治疗1,3,6月后采用(AOFAS)Maryland评分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冲击波联合氟比洛芬组在治疗后1,3,6月优于冲击波组(t=6.837,t=5.407,t=8.715,P=0.000
期刊
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于老年人群中的骨科疾病,有统计数据指出: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占比超过90%[1]。随着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群中股骨轉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加之老年人群身体机能的退化,一旦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以及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并发,同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难度较大,且死亡率较高,如何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方式应用于甲状腺的良性及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可推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6月36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17例行传统颈部开放切口手术,19例行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病人对手术切口的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在术后总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两组病人无显著差异(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DR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胸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高度怀疑为肋骨骨折,均行常规X线平片检查与DR高频数字X摄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60例患者经两种检查方式共检出肋骨骨折142处,包括隐匿性骨折58处。其中,X平片检出100处,包括隐匿性肋骨骨折41处(69.0%)。DR检出124处,包括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研究甘露醇常规用法与甘露醇改良用法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水肿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水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两组均适当控制液体量,使用甘露醇及酌情应用白蛋白、呋塞米利尿,其中对照组采用甘露醇用法0.5-1.0g/Kg/次,q4-8h;观察组:采用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为依据,将患者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检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分析三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升高情况。结果:C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最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