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泯的老挝香通寺印记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是老挝最值得深度游的地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澜沧王朝的旧都,湄公河的明珠,可能是东南亚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古城了。它以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与世无争的民风民俗,一直以来维护着老挝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中心的美誉。
  琅勃拉邦古城像一位慈祥的长者,从容淡定。岁月勾勒出的是古城的凝练与厚重。那一抹动情的夕阳,轻轻地抚摩着琅勃拉邦一地金黄。登上372米高的普西山,山顶那座金塔在霞光中熠熠生辉。探寻传说中佛祖留下脚印,愿神灵带给心灵些许慰藉。耳畔回荡着100多年前法国人加内的精彩登顶感言,举目俯瞰,古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湄公河与南康河偎依古城,温情拥抱。无尽的椰子树、棕榈树、榕树将星星点点的低矮房舍点染于万绿丛中。不知是绿荫覆盖了古城,还是古城选择了绿阴。
  


  


  


  古城很有名,伸手可以触摸历史,上千年的岁月沉淀了古城的厚重。
  佛教兴盛成就了今天琅勃拉邦众多的古寺、佛塔,到寺院去感受南传佛教浓郁氛围是一项不可少的体验。有的寺院古榕蔽天,有的寺院花木繁茂,有的寺院大佛塔耸立。寺庙装饰的主色有的以红为主,华贵雍容;有的以金色为主,灿烂辉煌。湄公河畔的香通寺,是不可不看的精美寺院。
  香通寺是琅勃拉邦也是全老挝最美丽的寺院之一。它浓缩了琅勃拉邦古老的寺庙建筑风格。寺庙是由塞塔提拉王兴建于1560年,一直受王室保护,直到1975年。1887年遭到破坏,1928年在西萨旺冯王的干预下,得到了修复。寺院内8根粗大的支柱上用黄金刻着图案,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后面金光闪闪的佛像和光轮覆盖的屋顶。寺院外面的后墙上镶嵌着栩栩如生的树的图案,背景是紧邻这里的是一个小型建筑,一个红色教堂,里面置有一个很独特的佛像。佛身上体现着老挝的特点,如卷至脚踝的长袍,手支撑着头,姿势优美。这尊佛是塞塔提拉王于1569年下令铸造的。香通寺也是老挝新年最重要的庆祝地点之一。
  香通寺建成后,以精美的佛教壁画和三层重叠屋顶而著名。这里保存着老挝最后一代国王西萨旺·冯的遗骨,还有历代国王所使用的金碧辉煌的灵车。从前,香通寺就是举行最高仪式的地方。它离普西山王宫不足1公里。寺庙、王宫,唇齿相依,国王的婚礼葬礼在寺庙里举行,高僧的法事到王宫里去办。可见16世纪以后,佛教与老挝`的王国统治已经难分难解了,所以在人民心里,树是佛、是神、是国王,自己只能顶礼膜拜。
  进到凉爽的大殿里,找一个清凉无人的角落,周围是金光灿灿的豪华装饰,还有无数双菩萨慈祥的眼睛在关注着你,祝福着你,保佑着你。不用在乎时光如梭,人生苦短,这里的一切都在用自己的沧桑善劝你忘掉身外烦恼,享受并珍惜与身边所有不经意瞬间。这短暂而深刻的感觉,才是惟一不会随时光逝去的。
  人们在寺里久久流连的原因除了被它的万千色彩所吸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好好看看那棵树。树不是真的树,而是画在香通寺大殿后墙上的一幅巨型壁雕,主要描写的是释迦佛祖的往生故事。故事在佛教建筑中很常见,雕刻的手法也不算独特,树的枝叶上却镶嵌着玛瑙、琉璃,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宝石,一到晚上就会熠熠生辉,足见这棵树在老挝人心目的位置了。老挝境内有60多个部族(49个确认的和十多个未确认的),统称为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3大族系。不管哪一个族系,对这棵树的精神依恋都非常强。他们会慷慨地把微薄的收入全部捐献出来,只为了在这棵树上再增添一颗宝石。
  香通寺主建筑侧面看几乎只有陡峭的屋顶,占了总面积4/5,然而转到窄幅的正面,就会被精致的浮雕壁画所吸引,靠墙立着数尊佛像,相貌狰狞,神态灵动,栩栩如生。有庙自然离不开塔,寺庙供和尚修行居住,佛塔则供奉逝去高僧的舍利或象征。琅勃拉邦很小,几步路间,总是可以见到湄公河的风韵。一出香通寺的门,湄公河的妩媚就在那绿树缝隙间肆意荡漾。这条发源于中国澜沧江的河水,流到这里已不见她原本清澈容貌,澜沧江放荡不羁的野性来到这里也变得温文尔雅,但是这么一条通航良好的河流怎么就不见船来船往的热闹呢?或许他们根本不需要外面世界繁杂侵扰它原本的生活,看看这河边林立的露天餐馆,这里的人们正在享用大自然所赐予他们的一切。
  
  Images of Wat Xiengthong in Laos
  Luang Prabang is a tourist attraction in Laos well worth a visit.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the former capital of the Lan Xang (1300-1428), and a pearl inlaid by the Mekong River, Luang Prabang is perhaps the best ancient city still in existence in Southeast Asia. The enchanting and harmoniou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peaceful folk customs here have always added glamour to Laos’ high reputation for national culture and historic heritage.
  The ancient city of Luang Prabang is like an amiable old gentleman. The passage of many years has drawn a calm character for the city. The setting sunshine gently touches the golden vista of the city. Climbing up the 372-meter high Phou Si Mountain, one can see the golden tower glitter in the sun light. On the mountain, tourists like to explore the footprints left behind by the Buddha so as to seek spiritual solace. Looking into the distance, one can see the Mekong River and the Nam Khan River flowing by the city. Among the coconut, palm and fig trees are the low houses.
  The flourishing of Buddhism justifies the existence of many ancient temples and Buddha pagodas in present-day Luang Prabang. So for every tourist it is a must to visit the temples to experience the Buddhist atmosphere. In different temples, there are figs, trees, flowers and towering Buddhist pagodas. Some of the temples are decorated with red and look very elegant. Some are decorated in gold and look very splendid. Among them, Wat Xiengthong by the Mekong River is the most elegant temple and worthy of a visit.
  


  


  


  Wat Xiengthong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temples in both Luang Prabang and Laos. This temple was build by King Setthathirath in 1560 and had always been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oyal family until 1975. In 1887, Wat Xiengthong was destroyed. In 1928, thanks to the intervention of King Sisavangvong, the temple was renovated. On the eighty big columns in the temple, are inscribed golden patterns which direct people’s eyesight past them to the glittering Buddha statutes behind and the roof covered with golden wheels. Vivid pictures are also inlaid in the back wall out of the temple. The background of these pictures is a red shrine nearby the temple, in which there is a small Buddha statute. The Buddha statute displ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os -- for instance, the robe reaching the toes and the head supported by the hands. This Buddha statue was cast in 1569 on the orders of King Setthathirath. Wat Xiengthong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sites where the Laos people hold their new year celebrations.
其他文献
从淤泥堆积的滩涂沙地,到功能一流的帆赛基地;从枕海而眠的宁静市镇,到阳光时尚的“水上运动之都”。仅仅几年时间,曾经默默无闻的滨海小城——日照,正在演绎着一部“沧海之变”的传奇。  提起日照,很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港口城市,一个沿海开放旅游城市。这几乎就是日照在人们心中一个清晰又模糊的印象。浮来山、五莲山、黄金海岸、日照港等等日照亮丽的城市旅游名片数不胜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
期刊
59个春夏秋冬,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峥嵘,山东迎来了属于她的文化盛宴——儒风泰山·首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这个59年来首次诞生的艺术节分量很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这次盛会的主角。站在星光大道似的颁奖台上,每个获奖人都是激情难抑。回眸艰辛的创作征程,感慨万千,风风雨雨,甘于寂寞,安于奉献。这是对每个艺术家的真实写照。本届的“泰山文艺奖突出贡献奖”共评13位,孟广征就位列其中。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
期刊
何乃磊,著名花鸟画家,1953年出生于山东莒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国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内外大型画展,并多次获奖,1994年赴韩国举办个人画展,1997年赴日本举办中国画四人联展。在国际书画大赛中分别荣获金奖、一等奖、特等奖等重大荣誉。出版《何乃磊画集》、《何乃磊画选
期刊
很久以前,济南的东郊是一片泥水汪洋的苇子湾,每年夏秋月圆夜深时,有一头金牛总会来湾中沐浴戏水。附近的居民看到这头金牛后,都觉得这头牛一定不是寻常之物,遂心生歹念,想尽办法制服金牛,据为己有。但多番努力都付之东流,始终没有人能够接近那头金牛,时间一长人们也就打消了捕捉金牛的念头。金牛仍是定时来水湾戏水沐浴。  当时,湾边住着一对善良年迈的老夫妇,夫妻俩生活拮据,和家中惟一的希望老黄牛一起苦熬时日。一
期刊
宋卫东先生,是一个涉猎广泛的艺术家,早年对具象绘画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在大学时就是班上写实绘画的娇娇者。近年来他对当代绘画做了深入的思考,正在打破油画与中国画的疆域,于绘画的意像表现上进行探索和突破,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和属于自己的绘画语境。  目前,他已找到这种方式的可能性。  谈到绘画风格的探索时,宋先生认为油画中的色彩原理和造型原理基本来源于西方的经验,但中国传统绘画里的平面化和用笔
期刊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390年),姓墨,名翟,战国时期鲁国小邾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圣”。他创立的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工匠出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劳动人民并为劳动人民奔走呼喊的思想家。他自幼聪慧好学、智力过人。由于出身低
期刊
远古,我们从海洋中来。  现在,我们到海洋中去。  航海是社会文化传播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  我们与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与大海的距离。”翟墨说,“海纳百川,使所有的生命都源于大海。我们不是出海,而是回家。即使没有新大陆和黄金国,我们一样还是要到海上去。”      翟墨:单肩拉开航海运动的序幕    2007年1月,中国第一位驾驶无动力帆船只身孤帆环球航行的翟墨,已在中国日照扬帆起航,开
期刊
凝视金融危机阴霾来袭    世界经济在动荡中跨入新的一年。  2008年末,金融危机势头凶猛,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中国也适时抛出大手笔,各项方针政策顺势出台。就是在这种形势下,12月21日至22日,山东在济南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作为沿海省份,山东一直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因而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比较明显。当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波及实体经济的时候,沿海地区无疑受到了更为明显的冲击。  金融危机对实
期刊
多少年来,黄河三角洲上的人们用勤劳和汗水让这块茫茫的荒滩变成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绿洲。而现在,这块大地又将迎来新的命运。近日,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力促“黄三角”成为山东北部重要增长点。这是自2008年3月山东省政府拟定“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对山东“北翼”发展发挥重大促进作用的又一重要文件。    《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期刊
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整合全国乃至世界的力量开发黄河三角洲,需要构建一个海、陆、空对接,点、线、面结合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让富集的发展资源流进黄河三角洲。    建设海上交通桥头堡    黄河三角洲地区东靠大海,建设港口天然条件优越,在发展海上交通、进行对外贸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向海洋要效益,靠海洋求发展,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各地区的共识。  东营市毅然决然地加快实施“东营港”和“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