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里,尼康的F王朝共产生了六代君主(顶级机型):F、F2、F3、F4、F5、F6,可以说每一代王者都充满了传奇佚事。世纪之交,数码技术势不可挡,在帝国分裂出D王朝后,传统的F王朝已逐渐退居二线,尽管它们曾经如此辉煌,但未来的统帅必将属于数码,无奈,这就像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一样。当N家众多“粉丝”(Fans)正拟为F5挂印封金之时,F6悄然出世,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不同的声音从四面响起,有人热烈鼓掌,有人摇头失望。无论怎样F王朝真是做到善始善终了。
  


  惊喜之余仔细端详F6,这位新王者不由让人惊讶,F6一改前五代的一贯传统,首先将取景器做成与机身一体的固定式,不能换顶的机身算什么尼康王者?这种前无古人的变化着实让不少N家的铁杆失望。的确,多元的可更换取景器一直如同国王头顶上的王冠,曾让众王者笑傲江湖40余载,特别是在后期,其他单反相机将取景器和机身一体化之后,能换顶的N家王者更是人前显贵、傲里夺尊。F6终结了这一传统,也使F5立刻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它目前已成为尼康最后一款能换顶的机王。也有人问分体式取景器价值何在?这些“王冠”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这还要慢慢道来。
  


  前五代F系列顶级机身都采用了活动式取景器,每一代机王所配“王冠”的数量、样式也不尽相同,不过无论它们怎样复杂一般可分为:眼平取景器、腰平取景器、放大取景器和动作取景器(也称快速取景器)四类。其中第一种取景器是以标准配置出现,是所有单反相机最常用的取景器,F6就是将其固定在机身上;第二种取景器没有五棱镜,通过可折叠的遮光罩和放大镜让用家通过对焦屏取景,这种取景器适合偷拍或低角度拍摄,它轻便、价格低,但图像与客观影像左右相反;第三种是一款提供放大功能的取景器,可用于精密对焦;第四种取景器是一块硕大的五棱镜,其取景视窗大小等同胶片,就像一个小电视屏幕,无须贴近眯眼便可洞察秋毫,它是遥控摄影、体育摄影、水下摄影等特殊条件摄影的必备武器,其取景效果让那些数码LCD取景器只能望其项背,不过它价格十分昂贵,DA30的售价就相当于半台F5。收集、把玩这些“王冠”就像给“变形金刚”装备各种武器一样,其使用价值和乐趣是其他相机不可同日而语的。既然“王冠”有这么多的优点,为何F6要化零为整呢?一位资深器材商说的话在理,“一万个用户里有一个需要换顶的就不错啦!”是呀!又有多少摄影师有这种特殊需求呀!无奈,F6顺应了潮流,顺应了大多数用户的选择,而且采取固定式取景器降低了制造成本,改善了防尘防水性能,提高了取景亮度。这一改变真可谓“分久必合”。
  


  F5任上8年几乎是在一片骂声中度过的,F5是F王朝里唯一无法减肥的君主,它一反F系列的传统风格,将机身和马达融为一体,坚固、结实、厚重,重型坦克般的威猛让人肃然起敬、爱不释手,机身手感妙不可言,横拍竖拍得心应手,拿在手里平添一种自信。但是F5太重了,仅净机身就1200多克的,如果再配上8节电池、“小钢炮”和闪光灯,带它们冲锋陷阵会让人痛不欲生,对于体形较小的用户来说,F5的个头、分量的确超标了,习惯轻装上阵的摄影师自然会望而却步。在F5之后生产的F100,采用了分体设计,因而广受好评,迅速成为新宠而畅销不衰,着实抢了F5不少风头。因此有人预测:如果尼康生产F6肯定不会采用机身马达一体的设计。果不其然,F6步F100后尘,秉承F系列老传统,将机身和马达分体开来,让用户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标配机身减轻了重量和体积负担。不过我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F5用家对其一体设计大为称赞,他们认为马达和竖拍快门是必须的,因此F5机身与马达一体没什么不好,这样更加结实可靠。也许你见到安装了MB-40的F6可能会同意上面F5用户的说法,因为MB-40是个大家伙,装备了它的F6比F5高出一头,如果你属于离不开高速马达和竖拍快门的用户,可能会怀念F5。难怪尼康的开发人员抱怨用户众口难调,不过大势所趋嘛,还是合久必分好。
  


  要说新继位的F6身上最耀眼的当属它的后背,这个超大的液晶后背作为标配比起前5代王者来其豪华程度是独一无二的。它具有强大的功能:显示拍摄参数,详细记录多组拍摄数据,提供多种个人习惯设定等控制功能。它根本不把F5的王牌后背MF-28多重控制后背放在眼里,况且作为选件的MF-28售价在3500元以上。因此这次F6超豪华后背作为标配出现自然让人心动,难怪有人大呼尼康终于厚道了一回。但是F6的后背和机身有电路相连,用户不能自由拆卸,那些期待F6升级数码后背的铁杆们开始众说纷纭了。这看似分久必合的后背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看来只能日后见分晓了。
  许多用户曾为丢失机身各端口上的小盖而心烦过,重新购买这些“勋章”至少要花几十元。从F6开始你再也不用抱怨了,F6将其设计成按扣式的胶盖,胶盖与机身联体,不会丢失,此乃分久必合也!
  F6还有一个改进,那就是反光板预升的设置,它改在手动倒片杆旁边的转盘上,和自拍模式挨在一起。而F5的反光板预升钮被安排在镜头卡口和手柄之间的狭小空间里,且按钮很小,搬动它十分不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尼康从“大F”到F6的演变,乃至从S系列到F系列到D系列的发展,是基于每个时代不同技术和价值观的产物,其中充满让人难忘的智慧和亮点,而在F5与F6之间我隐约看到一个分水岭。F6在F王朝的历史上合取景器机身于一身,采用分体马达和不能自由拆卸的超级后背设计,其特殊身份带来的高使用价值和潜在收藏价值,使其上市以来销售局面看好。而F5的命运变得更加戏剧化,一面有人赶紧购买收藏、一面有人二手低抛……。
  F6作为数码时代最后一台传统机王的出现,一方面捍卫了胶片用户的信心,另一方面它在为升级数码作准备,毕竟徕卡R系列都已是前车之鉴了,但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其他文献
佳木斯的盛会    2005年春节刚过,本刊编辑部一行踏上了北去的列车,我们望着沿途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致,不禁感叹,好一派北国风光。不知不觉间佳木斯到了,当我们远远地看到以庄艳平主席为首的影协全体成员早已站在寒风中时,一股暖流在涌动,是摄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是摄影令我们在冰封雪地之中感到浓浓的暖意。  佳木斯是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里有被称作地球之肾的三江平原湿地,有着丰富的摄影资源。九十年代
期刊
物体的反射光线,透过镜头抵达胶片,记录在胶片的微细颗粒上,经冲印后而产生照片,显然,没有光,就没有办法拍照。然而有经验的摄影师有别于普通照相者,他们的优势之一是,由于了解光线条件,能够很好地用于诸多技巧之中。其中包括对光线的反差、质感、方向或颜色等的辨别,以及如何运用拍摄技巧在照片中呈现出摄影师要表现的感觉。好!在想办法解决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光线的秘密吧。    光的质感  光的质感很多
期刊
很多人容易把“城市风光摄影”和严格意义上的“建筑摄影”混淆。后者一般用座机和移轴镜头拍摄,要尽量忠实地反映建筑的表面材料的质感、比例关系、讲究横平竖直,通常不加入摄影师个人的主观创作因素,摄影师要按照客户的要求拍摄。拍摄的作品是给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的,而不是用于欣赏。我拍摄的这组照片是城市风光。虽然画面中离不开建筑,但比起严格意义上的“建筑摄影”来说,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和发挥空间。    把古老
期刊
电脑显示器是我们进行照片制作中唯一可视的依据,一切明暗对比色彩都是通过观看显示器来决定操作的,如果显示器色彩不准,与最终输出的照片不一致,那后果是灾难性的,因此,对显示器必须进行校正。  对显示器校正实际是进行色彩管理,目前,进行此项工作最科学的办法是运用色彩管理软件对显示器、输出结果等综合测试校准,达到“所看即所得”的理想结果,但是,专业的色彩管理软件和相应的色度计等价格动辄数万元,绝不是一般用
期刊
如今数码相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个数码相机生产商在提升数码相机像素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性化的操作需求。我们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采用了光学防抖、CCD防抖等技术,目的就是希望数码相机的用户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理想的照片。这也是数码相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最近,富士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数码影像产品,最近引人关注的是富士公司最新研发的“自然影像技术”。这个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与光学防抖、CCD防抖等
期刊
范梅强是中央电视台的戏曲导演,他既是一位徕卡迷,也是一位舞台摄影师。京剧大师梅兰芳是他的外公,自幼深受戏剧表演艺术熏陶,这些年来,他用徕卡M相机进行了深入的舞台摄影创作。他一直都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能让他手中那些优秀的徕卡镜头用在数码相机上该有多好。  随着爱普生R-D1数码相机的问世,让他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同时也让全世界的徕卡迷们惊呼不已,因为世界上第一部旁轴取景的使用徕卡M系列可交换镜头的数码
期刊
每隔6个月左右的时间,松下就会在他们的LUMIX数码相机上倡导一些令人惊讶的新概念,这仿佛成了一种规律。就在刚刚过去的PMA大展上,松下公司推出的几个新款LUMIX数码相机,就进一步发展了松下所谓的“LUMIX影像哲学”体系。  这些新的变化有些是通过我们的肉眼就显而易见的,而有些变化则是隐藏在相机表面背后的,就像最新的400万像素的LUMIX LZ1和500万像素的LZ2,它们通过采用最新的Ve
期刊
作为在IT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惠普公司,近几年,其影像产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影像的输入端——数码相机、照片扫描仪,还是在影像的输出端——照片打印机等方面,惠普的产品就像它的计算机一样,给我们留下了专业、品质、创新、易用的良好印象。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惠普影像产品的了解,特别是其数码照片打印机部分,我们于近日对惠普打印及成像系统部门进行了专访。    惠普数码打印现状    惠普在计算机领域的优
期刊
索尼M1刚一上市就引起消费者极大的兴趣,一袭黑衣加之和索尼爱立信S700C手机颇为相似的外观、能够旋转的液晶屏,其神秘冷酷的外表就让人有深入探究的欲望,加上对M1高性能的动态影像功能和混合拍摄模式这两大亮点早有耳闻,对于M1的试用可以说就像是一场影像的探索之旅。  500万像素、卡尔蔡司镜头、多种场景模式……这些不足为奇,最吸引人的是它颀长的机身适于单手握持,可以非常方便地用拇指进行拍摄或摄像,这
期刊
众所周知,德国镜头成像的色彩和层次要优于日本镜头。因此,在对色彩、层次和细节表现力要求更高的大画幅摄影领域,德国镜头更是独领风骚。虽然日本的尼克尔(NIKKOR)和富士龙(FUJINON)镜头也都拥有不俗的解像力和色彩表现,但由于大部分镜头的技术规格没有明显优于德国镜头,而市场价格又非常接近甚至高于德国镜头,所以人们更愿意使用德国的光学技术创造出丰富的暗部层次和细腻的明暗过渡。  日本镜头也有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