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温二氧化碳气腹对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1070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加温CO2气腹对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30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1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温CO2气腹;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16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采用加温CO2气腹。比较2组入手术室后、麻醉前、建立CO2气腹前、关闭CO2气腹后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长、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2组入室时体温和建立CO2气腹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闭CO2气腹后对照组体温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干预组,分别为(1.24 ± 2.36)、(0.60 ±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892,P<0.01);2组手术时长、血氧饱和度<0.90的例数、胃肠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干预组为(291.08 ± 265.42)ml,对照组为(364.29 ± 309.28)ml;复苏所用时间干预组(27.04 ± 10.89)min,对照组(32.60 ± 12.17)min;引流管拔除时间干预组(8.69 ± 6.64)d,对照组(10.76 ± 6.2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32、7.294、2.789,P<0.05或0.01);胰瘘、胆瘘发生例数及住院时间干预组分别为20例、7例、(27.62 ± 17.30)d,对照组分别为31例、15例、(32.38 ± 12.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653、4.870,t值为6.284,P<0.05)。

结论

加温CO2气腹可减少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肺泡巨噬细胞是肺脏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不同的来源和极化状态使其在不同状态下发挥截然不同的功能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肺泡巨噬细胞维持肺中低炎的环境和稳态,促进最佳气体交换;在感染期间,它们介导对入侵微生物的免疫应答以消除病原体,并在免疫应答后期及时调整免疫状态以减少组织损伤,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病原体持续存在。本文综述了肺泡巨噬细胞的起源、极化、在肺部稳态及肺部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从肺泡巨噬
目的探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心输出量的性别差异性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了来自2010年5月至2016年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初次住院治疗的73例成年CTEPH患者(男32例,女41例),以是否发生临床恶化事件为标准进行亚组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PET及右心导管检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输出量降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女性CTEPH患者较男性患者
目的探讨曲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诊断慢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并疑似诊断为慢性肺曲霉菌病患者47例。收集患者的血清,分别进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曲霉特异性IgG检测,评估3种检测方法的检验效果。结果根据临床分级诊断标准,在47例患者中曲霉菌病组有26例,非曲霉菌病组有21例
目的通过建立间歇性低氧(IH)大鼠模型,探讨IH对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了解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为临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其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及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H组、IH+依达拉奉组、IH+生理盐水(NS)组,每组20只。采用气体控制装置向密闭模拟舱中充入氮气、氧气及压缩空气的方法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可导致呼吸功能急剧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死亡多发生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尤其是AECOPD患者中肺栓塞的患病率较高。肺栓塞与AECOPD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通过症状、体征和简单的实验室检查难以鉴别,导致了CT肺动脉造影的过度使用。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血小板特别是大血小板与血管内外的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的探讨声门下气管狭窄患者行Montgomery T管植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并分析20例因"声门下气管狭窄"行Montgomery T管植入术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麻醉方法、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等资料。结果狭窄原因:气管插管12例,颈部气管外伤4例,气管内外肿瘤等3例。狭窄程度:Myer-Cotton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7例;9例患者术前气管镜检查显示气管塌陷。所有病例术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一直被学界所关注,但至今仍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案。总结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理清思路,向个体化治疗的目标再进一步。本文从病因、疾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以及炎症水平等方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型进行综述。
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重症患者增多。而在临床诊疗上,存在病原学诊断不清、对血清学检测意义认识不足、严重程度评估欠准确、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现象。本文参阅了大量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最新文献,在血清学、病原学、抗生素合理使用、是否应用激素、辅助治疗及诊治前沿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对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暖风机足底复温法,观察组采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分别于复温后10 min(T10)、30 min(T30)、60 min(T60)、90 min(T90)记录2组患者的膀胱温、腋温、血乳酸含量,比较2组复温时间和复温后90 min引流量。结果T
目的构建ICU过渡期护理方案。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08,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179。最终形成的方案包括7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包括目的、护理对象、实施者、时间点、地点、护理内容、评价指标,其中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分为转出前、转出中和转出后3个阶段。结论本研究形成的方案科学可靠,可以为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