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骨科词汇(6)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ly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肩胛骨为扁宽形不规则骨,位于胸廓后上方两侧,周围有较多肌肉包绕和丰富的血液供给,特别是肩胛体部,其前后的肌肉对骨折起着"夹板"的作用,因此肩胛骨骨折多数不会造成较大移位和不愈合.对于大部分稳定骨折均可采取保守治疗,但对于粉碎性移位明显的复杂骨折,单纯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易并发骨折畸形愈合、肌肉瘢痕挛缩等并发症,而致使肩胛骨胸壁粘连固定,从而影响肩胛骨滑动[1]。
期刊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根据Schatzker分类属于Ⅳ型,有后侧劈裂的内侧平台骨折,可引起股骨髁部向后半脱位,并明显增加了关节的不稳定性[1].这类骨折对应于AO/ASIF分类属于41-B1、B2、B3型,胫骨内髁的后方骨块使得这种骨折非常不稳定[2],有些学者采用胫骨髁前方单一前内侧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4],但因关节面的不完全复位导致慢性后下方关节面半脱位[2],Schatzker认为需要另加
期刊
长期以来,在临床卜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均以内固定治疗为主.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但在我国尚未得到认可,目前争议颇多.我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5例老年小稳定型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早期下地负重、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到伤前水平及减少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方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与传统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组(治疗组24例)和传统短节段固定组(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行伤椎及伤椎上下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4钉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Cobb角大小、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
目的 观察寒冷干燥环境下羊肢体枪伤骨折后不同时间采用钢板内固定的疗效. 方法 选取新疆绵羊15只,处于-25℃寒冷干燥环境下3 h后,以7.7式手枪枪击一侧小腿,致胫骨中段骨折.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6、12和24 h处理三组,每组5只羊,分别于伤后6、12、24 h行伤口清创、骨折钢板内固定,然后通过大体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伤口愈合时间;通过X线片及病理观察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在坚持“质量至上,创新办刊,提升影响”的办刊理念下,以打造精品期刊为目标,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2009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9年至2010年)”收录,进一步得到业界的认可。杂志另外还被国内数据库如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
期刊
中国科协期刊第六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推荐的2篇参评论文均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奖。
期刊
目的 探讨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放开止血带且缝合内上缘支持带对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初次行TKA的83例患者136侧膝关节.使用前内侧髌旁人路,检测髌骨轨迹.对于不良的髌骨轨迹,术中松开止血带且仅用一针缝合髌骨内上缘支持带.再次检查髌骨轨迹.最后,对残留不良髌骨轨迹的患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以求获得满意的髌骨轨迹.采用no-thumb试验作为检测髌骨轨迹
有专家称,为从根本上降低“社会对并不具有日常生活传染性的乙肝人士”的普遍歧视,卫生部拟出台政策,要求各体检中心把常规体检表中的乙肝检测项目全部取消。就这一说法,中国之声记者向卫生部进行了求证。
期刊
目的 对跟骨经典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进行改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应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对81例89足(8例双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并与同期采用经典跟外侧扩大L形入路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30.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中改良组平均(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