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必须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使他们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学 思想政治工作 实际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和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
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些基本原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反映。虽然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与现时代有很大不同,但作为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剩余价值规律仍在发挥主导作用,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不可能改变。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极其尖锐地凸显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世界体系的深层矛盾,再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确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当代资本主义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获得了“延缓衰老之术”,特别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这些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不曾料想到的。如何认识这些新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结合新的实际问题辩证地认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并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地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面对挑战和风险,我们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关键是人才。一些西方国家的校长在评价中国学生时谈到,中国学生的最大缺憾是不会提问,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迫切需要。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教得好,更重要的还是要学生学得好。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相互启发,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则要求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疑问,寻求答案,就是要培养学生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我们正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还会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各种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才能对问题做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并且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把握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指导思想必须明确,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实际问题,指导实践,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对诸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市场导向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是要加强教学的总体设计。既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又要全面掌握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吃透理论和吃透实践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这种教学是问题中渗透理论,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内涵和层次;同时,理论中渗透问题,以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提升理论,培养理论思维。
四是要站得高,讲得实,教得活,引导正确。所谓站得高就是要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论思考,既要思考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一些观点和原理,又要思考怎样运用理论观点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讲得实,就是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所谓教得活,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灵活多样的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平台,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多样化、新颖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引导正确,就是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总之,在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把握好以上基本原则,就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使学生大大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学 思想政治工作 实际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和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
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些基本原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反映。虽然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与现时代有很大不同,但作为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剩余价值规律仍在发挥主导作用,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不可能改变。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极其尖锐地凸显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世界体系的深层矛盾,再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确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当代资本主义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获得了“延缓衰老之术”,特别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这些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不曾料想到的。如何认识这些新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结合新的实际问题辩证地认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并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地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面对挑战和风险,我们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关键是人才。一些西方国家的校长在评价中国学生时谈到,中国学生的最大缺憾是不会提问,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迫切需要。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教得好,更重要的还是要学生学得好。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相互启发,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则要求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疑问,寻求答案,就是要培养学生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我们正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还会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各种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才能对问题做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并且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把握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指导思想必须明确,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实际问题,指导实践,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对诸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市场导向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是要加强教学的总体设计。既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又要全面掌握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吃透理论和吃透实践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这种教学是问题中渗透理论,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内涵和层次;同时,理论中渗透问题,以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提升理论,培养理论思维。
四是要站得高,讲得实,教得活,引导正确。所谓站得高就是要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论思考,既要思考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一些观点和原理,又要思考怎样运用理论观点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讲得实,就是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所谓教得活,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灵活多样的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平台,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多样化、新颖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引导正确,就是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总之,在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把握好以上基本原则,就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使学生大大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