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先生Java Man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f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d Faubert是美国仅有的48名认证咖啡评估师之一,他正置身于190亿美元的产业之中。
  
  Ed Faubert识别咖啡的技巧简直可以和电影《闻香识女人》里主人公一比高低。“蒙上眼睛尝一杯咖啡,我不仅能够说出咖啡豆的产地,还能说出它生长的地理位置,比如多少纬度,哪座山。”Faubert说。他曾经和一群评估师一起步入纽约期货交易所的咖啡间,那里摆了五张桌子,桌上各放60杯咖啡。Fuabert的朋友宣布里边有一杯发酵过的咖啡。他们走到一张桌子前,品尝了几样杯之后就找出了那杯发酵过的咖啡。Faubert回想起当时房间里有三百杯咖啡,他刚走进房间就闻出了那杯发酵过的咖啡。但是Faubert有时候也很难描述他品尝的味道。“就像让你描述‘酸’味,”他说,“你知道酸是什么,但是你能找出同义词吗?可能找不出。”
  Faubert是个令人吃惊的咖啡因精灵。他说话语气缓慢、有力,他能发表一篇详尽且高效的专题论文,讲述危地马拉咖啡豆产地海拔高度,或咖啡市场中越南未来五年的增长图表。他会告诉你:越南的“战略”就是以1.2%的年增长率,向世界市场倾销1600万袋劣质罗巴斯塔咖啡豆,迅速地压垮世界罗巴斯塔价格:“他们还没完全弄清资本主义呢。”
  三十年前,Ed Faubert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位于多伦多的通用食品公司,他不仅是个咖啡商贩、品尝者,还是纽约期货交易所认证的咖啡评估师(分级师)。他熟记所有规则,这将他推到190亿美元行业的咽喉点,成为连接数百个进口商、出口商、制造商、种植园主、托运人和数千万美国咖啡迷的桥梁。“很明显,越来越多美国人喝咖啡,数量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 Joe DeRupo说道。他是全国咖啡协会的发言人,五十年来,该协会的有关咖啡人群数量的年度市场研究报告一直是行业的黄金标准。DeRupo说,2006年,美国喝咖啡的成年人的数量将从两年前的79%上升到82%。
  在没有经验的人看来,咖啡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250人站在曼哈顿下城的纽约期货交易所八层的走廊里,注视着楼下的混乱场面,因焦虑而显得歇斯底里。然而,Ed Fauber看到的却是井然有序。“这个将整个咖啡的智慧汇集在一起的地方有它自己的秩序。”他说,“此时此刻,全球的咖啡知识正往一处汇集。危地马拉田地里的合资农场主正在通过传呼机监测市场行情;半夜里还有人从日本打来电话要签合同。感觉好极了。”
  和其他商品相比,“发现”咖啡日常价格的过程是建立在看手势甚至读唇识意基础之上; 在这个全球咖啡年产量160亿磅的市场中,平均每个合同占37500磅。Ed Faubert以及其他47位纽约期货交易所的认证评估师决定哪些咖啡以公开价格出售,哪些因为质量下乘而以惩罚性折扣价出售。比如,某天早上经销商要采购2007年3月阿拉比卡的期货份额时,他们不仅关注安提瓜岛,危地马拉地区2006年11月的收成,同时他们还必须认真倾听Faubert以及他的咖啡评估师同行们的看法。
  评估咖啡的方式和评估葡萄酒一样,在仔细评判各种标准的时候还要再加上一些主观性。尽管咖啡有240多种商业分类,可是它们之间微小的不同在咖啡评估师的口中可谓差别巨大,甚至超过了语言可以描述的程度。
  纽约期货交易所的咖啡评估师采用望、闻、尝的方法评估各类咖啡的缺点。Faubert 说没有完美的咖啡。他关注那些能够在市场上畅销的咖啡—即不会有“实质性的”缺点。比如在2006年危地马拉的阿拉比卡咖啡中,Faubert可能从纯净的、带酸性且色泽好的咖啡豆中探测出一两杯品质低劣的咖啡豆。
  很多味觉都没有得到准确的校准,这并不令人惊讶。每隔2~4年,纽约期货交易所都会通过两三个小时的测试来考核新的评估师。要求候选人通过计算不完美性来评估十个样品;然后描述六十多杯咖啡的各种特性。如果40个人参加测试,一至两个人有可能通过测试,还经常没人通过。
  向世界市场倾销劣质咖啡豆的越南案例只是过去几年里咖啡变化的冗长例子之一。新泽西的进口商Mike Cahill说:“最大的改变是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特殊咖啡市场的出现,”“市场出现多元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补充说。但是Faubert既是购买者和品尝者又是评估师的身份使他可以在市场上游刃有余。
  最近的市场货流来自于拉美市场,占世界咖啡年产量的70%(巴西占1/3)。“如果巴西收成不好,世界市场就要闹饥荒,”Faubert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卡夫拥有的麦斯威尔肯定会给我打电话说:“给我找些27点的X,再找些9点的Y。”(咖啡的点数这里指一种评定咖啡等级的标准,点数越少表示质量越高),然后他们就会混合这些咖啡来获得他们想要的口味。而我则会跑到危地马拉或墨西哥的种植园,找到卡夫所想要的咖啡豆。
  Faubert承认,将世界最大的业务之一简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好还是不好,让他感到很大压力。“想要成功,有必要将优雅的味觉与对冲基金交易商的神经以及奔走世界的外交家的社交技巧结合起来。” 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这也是我每天喝十杯咖啡的原因。”
其他文献
美国的梅约诊所(Mayo Clinic)是世界最大的也是最佳的医院之一,医院创始人梅约父子从诊所的创建伊始就把“一切以病人的需要为先”作为诊所的工作守则。早在1800年左右,人们就尝试着将医生们聚集在一起工作,这样患者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完成检查、诊断、治疗全部事宜,开创了综合性医院的先河。从此,创新也就成为了梅约诊所基因的一部分。  梅约诊所最新的创新是让医生像创意师那样思考,从而把看病变得轻松有趣
期刊
2001年9月11日,在世人惊异的眼光中,世贸中心缓慢地、沉痛地瓦解在烟雾灰尘当中。所有处在悲恸和惊愕中的美国人反应一样,他们拿起手机,拨打电话,只为倾听自己亲人和朋友的声音。他们互相鼓励,城市中最高建筑的空缺被交错的信号填满。  战斗机飞行员、警察、消防队员、医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各自的岗位,他们没有时间追悼刹那消失的美好时光,他们和那些困在世贸楼上仍旧互相支持、鼓励的人一样勇敢并义无反顾。人们或
期刊
一方面,我很盼望在劳动的名义下享受旅游的权利,一方面,我害怕旅游比劳动还要伤筋动骨。于是,我选择把假期放在巴厘岛的海水上漂流——我要把自己不端正的肩膀、肥大的臀部、劳损的脊柱放在按摩床上,摆得像精巧的祭品。我要把自己的疲劳奉献给你,巴厘岛!  我怕所有观光客形成汹涌的潮水,所以我要尽快攻占巴厘岛,找到那个别人都尚不太知道的世外桃源。  当然,我们都害怕这个奉献给众神的土地Kirana(这是 Bal
期刊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一书记载了一件趣事。某伯爵在觐见伊丽莎白一世时,非常尊敬地向女王深鞠一躬。谁知,刚弯下腰,他便放了个臭屁。伯爵对这一突发事件惊恐不已,遂远走他乡7年之久,期冀女王能忘却自己的失礼。返回英格兰后,他又一次被引荐到女王跟前。女王对他说:“伯爵先生,我已经忘掉那个屁了。”  无论如何,当众放屁都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美国畅销书作家马克·雷纳是个讽刺大王。他侄女小时候曾说过一句在他看
期刊
佛家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当越来越多的人被各种各样的忧郁症和焦虑症困扰的时候,一种被称为“绿色关怀”的环保主义心情被倡起。快乐、愉悦、享受、从容,各类专家挖空心思督导现代人学会快乐工作,愉悦生活,却忽略了成年人都是世界观、人生观相对稳定的个体,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的方式和态度。快乐与享受的能力,是从胎儿期和童年期培育的。  为此,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纯棉作家赵婕掷地有声地提出,我们应当重新获得这
期刊
保罗·里维尔(Paul Revere)是谁?问一问你的美国同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答案,因为保罗是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 Longfellow )笔下的不朽人物。朗费罗在他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里,这样开篇道: “听,孩子们,你们会听到,保罗·里维尔夜半骑马而来。”但是,在你的这些同事当中,学历史的不算在内,有多少人知道威廉·道斯(William Dawes)是谁呢?这两个人,同是在1775
期刊
要清楚我们自己现在是富人还是穷人很简单,只要分析一下自己的收支流程就可以明白。我们的支出方式将对我们的资产产生重要影响。到底我们的钱是怎么不见的,我们的钱是怎样使用的,决定到底你是一个富人还是一个穷人。  如果你每个月所赚的钱,从收入进来之后,都被支出不见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你是一个穷人。为什么?因为你的收入只够你的支出。你不断地工作,但每个月赚来的钱都花了,没有机会累积你的资产。在这种收入等于支
期刊
恐高症(高处不胜寒)、恃强凌弱 、本应如何如何、英雄主义、本垒打选手、口无遮拦、迷途羔羊、精英心态、和事老、悲观主义者、叛逆者——斯波克先生(为电影《星际旅行》中的人物,他拥有明察秋毫并记住一切的神奇能力)    和事老    “和事老”是真正的“冲突规避者”和“息事宁人者”,他们因为惧怕与人发生冲突的后果而常常造成管理不力的局面。通常情况下,他们缺乏以非防卫的方式或者非激进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争论从
期刊
曾经有幸被斯坦福的Andreas Weigend教授邀请到交大EMBA课堂,和CEO们分享什么是Blog。大家问的第一个问题是:“Blog能赚钱吗?”问的第五个问题还是:“Blog能赚钱吗?”问的最后一个问题还是:“Blog能赚钱吗?”瞧这问题问的!  Blog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  Blog可以用来指blog工具;  Blogger用来表示写blog的人;  Blog可以表示按时间顺序用blog
期刊
当我辅导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商业人士时,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职业的发展中,他们还缺少什么素质或者技能?虽然已经有大量的这类课程,但是实际问题仍旧让人疑惑不解。同时,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的推动下,助理或者副手之类的中间性职位被缩减了,因此在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变少了。这些职位原本是公司采取的传统方式,为将要担任更高职位的员工提供发展技能与获取必要经验的机会。  这种有的放矢的在岗学习相对匮乏,取而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