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理化测试ⅡA实验中的实践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基础实验系列课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我院构建了以“方法学”为中心的虚实结合的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解决了学生处处能学、大型精密仪器台件数少、实际操作训练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理化测试ⅡA为例,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实践及具体教学方式,虚拟仿真实验用于大型精密仪器考试中,对于学生的实验过程公正客观的评分考核,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目前石化工程中常用的五种正负压防止罐系统及其原理、使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分析了现有正负压防止罐系统设计及使用风险,结合部分化工企业涉及到正负压防止罐有毒有害物料泄漏的案例,参考国内外石化行业设计和操作经验,给出了储罐常用正负压防止罐系统设计及使用建议.
海上平台、LNG模块等都会采用大量管道用于介质运输,工艺管道以单管为单位在车间预制,然后运输到模块上连接.管支架本身跨距大,而且受管道材质、预制、涂装等因素影响,管线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辅助支架进行临时辅助固定.采用可拆卸免焊接的螺栓连接,方便拆卸,重量轻便携,提升工效;采用螺栓连接分段组装,可重复多次循环利用,减少钢材的浪费,减少了焊接、切割、打磨、补漆等工作,降低工程成本.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电站锅炉用T91与TP347HFG异种钢接头经不同焊后热处理后T91侧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经不同温度的焊后热处理后,T91侧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光学形貌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如组织浮凸感、马氏体板条宽度、碳化物数量、分布及颗粒尺寸等;可根据这些微观特征对焊接接头回火程度进行定性评估.
本文介绍无水氟化氢的性质及危险性,从无水氟化氢卸车、储存使用及输送方式、自动化控制、建筑消防、事故废气处理及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安全设施设计,并提出相关建议.
高炉煤气碳捕集是钢铁行业减排CO2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500 m3的高炉为例,以8%的氨水为吸收剂,进行高炉煤气的C02吸收塔设计,包括吸收方案的确定、填料的选择、物料衡算、塔径计算、填料层高度计算等一系列步骤.
基础化学是高职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近两年,在高职扩招的举措下,食品类学生的来源结构变得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课程教学.文中分析了食品类专业基础化学教学面临的现状以及高职扩招带来的新挑战,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针对新技术、新产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立足“新工科”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性、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进行《高分子成型工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本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实用型紧缺专业人才的目标,围绕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在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课堂教学与专业实验相结合、融入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双一流”背景下,培养出高应用能力的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对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的基本要求.本文对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使用化工仿真虚拟软件,促进化工专业的“双一流”建设,又能完成专业转型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这种模式将化工3D仿真技术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时间,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为最终培养具有较强化工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构化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线上资源和线下课堂相整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文以阿坝师范学院结构化学授课为例,首先分析了结构化学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以阿坝师范学院教学为例提出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最后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的判断,是在无机化学学习中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VSPER(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对非金属共价化合物的空间构型进行预测,从而推断出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本文对于通过VSPER理论推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方法、步骤及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