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弗里曼:如何策划一个故事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片故事可以被策划吗?摄影师是否应该去策划一个故事?对于任何致力于讲故事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好像让人困惑。
  故事当然需要策划,不然叙事会缺乏章法,让人难以理解。如果讲故事的人只是随随便便地叙述,自己都不知道故事的走向,那么讲出来的故事就很可能会让人看不懂。
  但是,等一等。上面说的或许有道理,然而在摄影的世界中,往往有很多意外捕捉的照片反倒最让人难忘,也相当成功,相比之下,那些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照片有时则会显得很一般。影棚摄影或者商业拍摄通常要事先充分计划,以便把控成像效果,而更多的摄影师则从突发事件和活动中汲取灵感,他们将意料之外的事物纳入取景框,给观者带来惊奇和喜悦。就像一些很会讲故事的人会在叙事过程中即兴发挥,以此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和爵士音乐家一样,摄影师也喜欢即兴发挥,因此,这样类比或许更容易理解。当我们提到策划,不妨仔细探究一下,到底哪些东西需要被策划,因为并非一切都得事先计划。摄影师事先确定好大致的时间和地点,或许还可以提前确定风格和特定的画面效果,然后就可以出门“打猎”了,剩下的部分便是即兴创作。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在策划好的框架内拍摄,但无法规划每张照片的细节。
  搭好故事框架
  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正在哥伦比亚的喀他赫纳进行拍摄,并准备将照片集结成书。这本书有一个主题,即呈现南美洲第二古老的殖民城市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因此,整本书必须像是一个大型的图片故事那样叙事,它需要连贯性,需要以流畅的结构引导读者一路翻阅,到结尾处,应当传达出一种感受,让人如同亲历了这个城市的生活一般。这就意味着,在拍摄项目之前就要早早开始计划:要拍摄什么内容?不同的内容应当如何表现?该安排的得安排,特定地点需要特定光线的也应该预先留出时间,等等。然而,最终整本书里很可能1/4的图片都是街头摄影,这些内容是无法预料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悖论,我知道书的这一部分需要些什么,但是我无法对实际拍到的影像做任何预设,更不要说,我都无法保证能够拍到全部所需要的照片。
  基本说来,你可以计划好任何一个故事的大框架,而其中每个独立的事件则都可能是意外。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至关重要,因为以下两种情况都可能成为一个故事的负担,而使之变得乏味:其一是过度规划,其二则是过于按部就班。这两者都会对故事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你在拍摄中间冒出新的想法或者探索新的可能性。因此,策划图片故事的首要原则是,在计划时应当尽可能认真彻底,但在拍摄时则将它置于一边,可以时不时进行参考,但绝不能让计划成为主宰。
  找准切入点
  将一系列围绕一个特定主题的照片变成一个故事,需要有一系列形成线索的切入点(兴趣点),以便抓住读者或者观众的注意力。好故事需要“吊胃口”—要有明确的主题,却又不能太过明显而让读者可以猜到整个故事,这样才能持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如果故事覆盖范围广,内容比较散—就像我目前正在拍摄的关于喀他赫纳这个城市的故事—那就需要多运用想像力,以便找到引人入胜的主题,或者说吊人胃口的点。
  通常,你需要为熟悉的拍摄对象找一个新鲜的“视角”。常常可以听到媒体编辑说,“我们来就这个众所周知的话题做一个故事……但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否则一组平淡的图片故事就无法给潜在受众任何特别的理由非看不可。如果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个话题,那为什么还要看你的故事?
  拿我现在受委任所拍摄的喀他赫纳项目来说,其主题需要与已经出版的关于这个城市的其他书籍区分开来。通常,关于喀他赫纳的图片故事和书籍总是聚焦在其纪念碑、堡垒等建筑上,这些建筑物确实精美,但它们都被拍滥了。然而,喀他赫纳城中居民鲜活而独特的生活却长期受到摄影师的忽视。在这里,人民的生活都在街头、在露天展开,街道上充满了富有拉丁美洲特色的人际互动—生动、兴奋、嘈杂、丰富多彩。当然,从摄影画面效果上来说,用摇臂拍摄建筑物更具挑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书籍画册集中展现街头生活。因此,这就成为这次拍摄的“点”。
  在另一个关于城市的故事,即为杂志拍摄的伦敦城(City of London)(伦敦城是伦敦的金融区—编者注)的故事中,我选择的切入点是:古老传统如何在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展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毫无疑义的古老传统,实际上在伦敦城的地区文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拍摄前的调研
  事先调研对所有的图片故事都是有益的,很简单,你对拍摄对象越了解,就可以挖得越深。调研也可以让你发现意料之外的拍摄好机会。
  报道摄影师尤金·史密斯在1940~1950年代为《生活》杂志拍摄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图片故事,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乡村医生》。他曾经说,“了解你的拍摄对象,了解人们所处的环境,分析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动机。”现在有了网络,调研也变得越来越快速便捷,只要有一定的搜索技巧,你立刻就可以看到关于所有主题的所有文章。
  如果一个图片故事中有不少对象和场景需要拍摄,那么预先调研好这些现实问题就非常重要了,这里通常还意味着平衡时间和成本。实际拍摄需要花多少小时或者多少天?路上需要花多少小时或者多少天?该怎样抵达拍摄地点?需要预约些什么?是否需要与特定的人员约定采访拍摄时间?是否需要从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那里获得许可?是否可以顺利拍到所有想要拍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摄影师进行提前调研。
  规划拍摄脚本
  脚本也可以叫分镜头脚本。某种程度上,这是报道摄影师的秘密武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对我而言,我喜欢把脚本写在笔记本上,并且我为每个场景和故事都准备了一个拍摄清单—这是通过事先调研和客户要求确定下来的。但清单并不是铁打不动的,它随着调研的深入可能会不断增减,在拍摄的进程中也会不断改变,因为总是会有意外冒出来的新点子和新机会。
  这里的例子是我为杂志拍摄巨石阵考古发掘故事的脚本。这是一次非常少有的考古发掘,作为英国十分重要的旅游景观,巨石阵是被精心维护的文化遗产,50多年来,这是首次得到批准的考古发掘。因此,这个为期两周的考古发掘事件自然成了故事的“点”。我的清单上主要有:事件、地点、执导场景、活动、人物和附加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始发掘前相关机构组织了一个公开的开挖典礼,依我往常的经验,与所有官方组织的公关宣传一样,这个典礼肯定对拍摄图片故事一无是处。然而当天在典礼现场,一些德鲁伊教徒(与巨石阵颇有联系的一个精神教派)突然来为考古发掘举行祈福仪式,我将这个画面拍摄下来,并选中它作为组图中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这张照片使得这个故事的内涵和外延变得更为宽泛和有趣。同时,这也证明了,有时候临时改变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执导拍摄现场执导现场意味着需要事先组织拍摄。在巨石阵故事中,我需要拍摄巨石阵,但又不能与已经泛滥的旅游照一样,还要显示出它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考古现场。
  我计划在傍晚的光线中拍摄,并架设了许多电影灯布光。这次拍摄需要大量辅助灯光,并需要精确的计时,以便在日落前准备好一切。
  另一个提前准备的拍摄是用直升飞机航拍,实际上这并未得到官方允许,但在我的预想中,我却希望这张航拍照可以成为封面照片。其中一个问题是,巨石阵周围有空军基地,另外,负责管理巨石阵的权威机构“英格兰遗产”(English Heritage)明文禁止任何巨石阵正上空的飞行,以免直升机或者物品坠落而破坏遗址,因此航拍很可能行不通。最后,一个友善的飞行员趁没有地面人员注意的时候,带我飞到了巨石阵上方,让我拍到了一张完美的竖构图照片。
  图片故事的简明策划流程
  1.基本的故事是什么?
  它发生在哪里?在什么环境下发生?
  2.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故事总得有个核心的理念,而不仅仅是简单描述。
  3.撰写拍摄脚本
  a.列出所有可能的活动
  b.列出所有的人物
  c.列出所有的地点
  d.列出所有可能表达中心思想的画面
  4.保持风格一致
  坚持你自己的取景、构图和拍摄方式
  5.计划要有多样性
  a.多样的拍摄主体
  b.不同的景别
  c.多种角度
  d.用光要有所区别
  策划人物特写类图片故事要点
  1.在人物身上找到故事
  要把某个人物的肖像变成好几张照片组成的图片故事。首先要看清他们是谁,然后去理解你将要拍摄的人物的行为动机,发现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除此之外,还要清醒地意识到读者对他们感兴趣在哪里。
  a.外在方面
  这些是一个人生活中看得见的、最明显的方面,是他们呈现给外部世界的面容和行为。至少,你需要捕捉到:
  i.工作(如果有的话):他涉及到一些什么行为?其中是否有不在拍摄时段发生却对故事有推进作用的活动?如果有的话,你可以专门安排时间拍摄,或者拍摄对象可以为拍摄安排这些活动。另外,是不是有非常重要的活动让你必须在别的日子返回拍摄?
  ii.其他的公共活动(如果有的话):比如,体育运动、休闲等需要与当地社区的其他人互动的活动;
  iii.个人关系:与家庭、亲戚和朋友的关系,这些提供了展现拍摄对象与他人互动的场景的好机会;
  iv.个人活动(如果有的话):比如,阅读、写作或者做手工等兴趣爱好,这些情景中可以拍到具有亲密感的非正式肖像。
  b.内在方面
  这些常常需要时间、技巧和深入沟通才能发现,如果你时间紧张,就很可能拍不到。但是,如果你知道这些内在方面是什么,就可以给拍摄带来深度和更多含义。拍摄深入的人物故事需要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i.这个人物身上是不是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什么事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比如,等待成功或失望的消息,或者是否有亲人刚刚亡故?
  ii.希望和恐惧:某个人都有野心和焦虑,尽管这些很可能被隐藏起来。但有时候,人们会发现对陌生人倾述更容易,比如你这样的摄影师;
  iii.情感生活:同上,你需要很了解这个人物,以便理解这些,或者需要得到十分特别的切入口;
  iv.基本性格:这需要你自己进行判断,比如傲慢、内敛、勤奋或者头脑混乱,等等。
  2.决定关注点
  在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方面之中,这个人物是否有那个方面特别突出?这个方面便可以成为图片故事的核心,即主题。如果有的话,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一有机会就把拍摄往这个方向上靠。
  3.撰写拍摄脚本
  a.肖像:i.正式肖像,看着镜头,ii.自然的、不看镜头的肖像,显然不是刻意摆动作的;记得让景别多变一点,包括焦点对准眼睛的头部特写、到肩部的近景和中景、远景;
  b.工作中:i.取景时要包括一定的工作空间,以便让观者对其工作场景有一定的了解,ii.用中景或者全身像来展现基本的活动,iii.记录工作的每个步骤,iv.如果工作是手工或者体力劳作,刻意拍摄工作中手部特写;
  c.家庭生活:包括典型的家庭场景,比如和家人晚餐、下班回家、帮助孩子做功课等,也可以包括特殊的情形;
  d.与家庭成员的自然互动:要特别留心寻找不设防的瞬间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
  e.与家庭成员之外的其他人互动;
  f.一个人的活动或瞬间:比如,遛狗,慢跑,坐下沉思;
  g.人物居住地的全貌照片,其中不一定要出现人物。
其他文献
劳拉和黛米安,这一对新人的私人婚礼定在苏格兰云雾岛上。  婚礼那一天清晨,劳拉发动自己的老爷赛车AustinHealey  3000,载上他的新娘,沿着荒野上的公路开到码头。一艘小游船带着一对新人,在雾蒙蒙的雨中击破劲浪驶向对岸的小岛。从他们起床,吃饭,熨衣服,写贺卡开始,这一切所有的微小细节,都成为故事的片段被随行的摄影师迪伦和乔安娜(Dylan and Joanna)收入镜头。  水汽弥漫,白
期刊
遥远的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几乎是世界的尽头。巴塔哥尼亚地区主要位于阿根廷境内,小部分属于智利,西抵安第斯山脉,北滨科罗拉多河,东临大西洋,南濒麦哲伦海峡;海峡南面的火地岛分别隶属于阿根廷和智利,通常也划入巴塔哥尼亚的范围内。这片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草原、沙漠、湖泊、冰川组成,它的边界直抵南纬51度,大地上常年刮着时速超过110公里的狂风。  在一天之内,我由阿根廷北部热带雨
期刊
在空中,摄影人面临两大影响拍摄的问题:一是与地心引力对抗所带来的身心考验,其二是与地面不同的自然条件。空中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殊性?该如何合理利用空中的自然条件?作者在这期专栏中为大家介绍了大气透视、高空视变和由此带来的视觉差异、光轴映区等概念和特点,并以实例说明高空拍摄如何运用好线条来构图。朋友们可以结合我们在第三期文章中提到的光线变化、波光饰性、天地线的运用等航空摄影技法对照理解。  如何认知大
期刊
做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就容易左右摇摆,机会主义弄不好就立刻变成投机主义。  有时候,我觉得摄影是我的工具,是观看世界的好借口,有时候又会突然沮丧地发现,自己只是摄影的工具,一个活动的人肉三脚架。对摄影的忠诚与不敬,对它未来的信心与疑虑也这样随时随地交替占据内心。  比如,那些我所崇敬的摄影大师,我时常非常地气愤——“你,你,你们太不像话了”。不像话是因为他们凭什么早生百十年。在那个黄金时代,摄
期刊
这是一对荷兰夫妇,卷发的莫里斯·舍尔滕(Maurice Scheltens)和金发爱系领带的丽斯贝特·阿伯纳斯(Liesbeth Abbenes)。2002年,两个不同背景的艺术家把符号“&”放在彼此的姓氏之间,从此以Scheltens&Abbenes的组合进行创作。这对喜欢离群索居的摄影师伴侣,不仅成为荷兰静物摄影领域的独特标杆,更是被各路时尚大牌青睐的红人。  艺术家混搭时尚红人  1972年
期刊
相比种类繁多的变焦镜头,定焦镜头更受职业摄影师和高阶摄影爱好者欢迎。3月4日,索尼正式推出FE系列的“镜皇”——索尼全画幅微单TM镜头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这是目前光圈最大的全画幅E卡口自动镜头,配备了9叶片圆形光圈,能够营造出更加柔和的背景虚化效果;8组12片光学结构,含3片非球面镜片,其中包含1枚高精度“AA”(高级非球面镜片)镜片,最近对焦距离0.3米;T
期刊
在很多神话传说中,乌龟被形容为背负大地的神兽,它们支撑着世界,拥有智慧,有耐心、耐力,而且长寿。这是金龟大赛(Golden Turtle)得名的原因。金龟大赛是在俄罗斯举办的旨在展现自然魅力和生态环境和谐之美的国际艺术赛事,评选包括摄影、电影、设计和美术四个类别。其中,金龟摄影比赛开始于2006年,是该系列赛事中最早开展的类别,起初主要针对俄罗斯国内摄影师,2010年成为国际性赛事。同时,金龟大赛
期刊
已有近一年,每天早晨在上班路上,都能在翁忻旸的朋友圈中看到他晨起拍摄的插花之作——在这么忙乱的日常生活中,竟然还有人这么专注。  日子久了,春之粉棠,夏之绿荷,秋之黄榆,冬之翠松,都出现在翁忻旸的镜头里,植物静默地传递着话语,万物有灵且美。  将照片一张张铺开来看,似乎还有一丝禅意连贯其中。就像有人用一个场景形容日本审美意识中的Wabi-sabi禅意美学:清晨初露,一所寺庙的门口,一位老和尚拖着长
期刊
随着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仅专业舞台摄影师拍摄舞台的场合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接触舞台摄影的机会也逐渐多起来。那么,怎样根据舞台艺术的不同形式和表演方法,在瞬间捕捉富有代表性的场面和优美的表情动作,将那些优美的、具有深刻意义的舞台艺术表演呈现出来呢?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拍摄器材  机身:大多数舞台灯光亮度都偏暗,在实际拍摄中,当光圈开到f/2.8时,为了保证抓拍画面的清晰度,快门速度至少
期刊
作为尼康首款配备翻转液晶屏和内置Wi-Fi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尼康 D750无论从外形到产品型号都让人感觉这可能是一台小幅升级的产品。从数据来看,它似乎把D810中除CMOS以外的内核装在了D610机身中。然而,这却是一台以实用为核心理念设计的全新产品。  考虑到旅行摄影中多变的题材、角度和光线条件,尼康公司将D750定义为“旅游机”恰恰能说明这台机器的全能性和实用性。不仅能满足旅行过程中绝大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