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并与传统的教学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高职;“五专”学生;教学改革
随着本科学校门槛的降低及高中生源的减少,“五年一贯制”高职成为了高职院校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创新,它是由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平滑跨越的新模式,为部分未能考入普通高中读书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了一条跨入高校门槛的新途径。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
“五年一贯制”(以下简称“五专”)学生年龄较小,由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原因,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学习的动力,上课经常迟到,对自己要求松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表现出散漫的特点。
(二)文化素质较低
“五专”学生来自于初中,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文化基础课欠缺,基础知识薄弱,在学习新知识时较吃力。
(三)课堂秩序较差
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五专”学生自制力差,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视频,听课效率差。
(四)社会认可度较低
由于在校期间没有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五专”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并不好。长此以往,“五专”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逐渐降低。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情况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共包括房屋建筑施工图和房屋建筑构造两部分内容,分别开设于两学期,共144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建筑施工图和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该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能力课程,并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顶岗实习、考取职业资格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保障。
通过对“五专”学生接受能力及学习特点的深入分析,以造价员岗位所需知识为依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组对该层次学生的教学进行以下改革:
(一)课程内容精简化
相较于本专业大专课程内容,识图部分选取简单易懂的小工程进行讲解,构造部分把工业厂房相关知识进行压缩,删除难以理解的复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较为轻松。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五专”学生虽然听讲不行,但是动手做作业还是非常配合。因此,课程组对此进行了改革,把传统的“多讲少练”变为现在的“少讲多练”。改革以后,教师的工作量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大了对学生的指导力度;学生在动手中更好地掌握了所学内容,效果非常好。如,在讲解墙体细部构造时,过多的讲解理论内容毫无意义,学生既听不进去,也没有深入的认识。但把山东省相关标准图集拿给学生看时,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上来了,而且会马上动手进行相关节点的抄绘。在抄绘的过程中,学生便能理解各节点的构造做法。在此抄绘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指导。
(三)考核模式灵活化
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往往体现于期末的闭卷考试中。但是对“五专”学生来说,这种考核评价形式太过单一。因此,课程组进行了改革,①识图部分,将平时课堂表现、识图作业、绘图作业计入总成绩,占60%的比重,期末考试考查识图基本知识及较为简单的识图,占40%的比重。②构造部分,将平时的节点绘制及课堂表现计入总成绩,占60%的比重,期末考试通过几个工程案例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40%的比重。
三、结语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经过在校五年的学习,要同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进行改革非常必要。通过实践,此改革也是非常有效的。知识的传授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会了多少”。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高职;“五专”学生;教学改革
随着本科学校门槛的降低及高中生源的减少,“五年一贯制”高职成为了高职院校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创新,它是由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平滑跨越的新模式,为部分未能考入普通高中读书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了一条跨入高校门槛的新途径。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
“五年一贯制”(以下简称“五专”)学生年龄较小,由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原因,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学习的动力,上课经常迟到,对自己要求松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表现出散漫的特点。
(二)文化素质较低
“五专”学生来自于初中,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文化基础课欠缺,基础知识薄弱,在学习新知识时较吃力。
(三)课堂秩序较差
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五专”学生自制力差,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视频,听课效率差。
(四)社会认可度较低
由于在校期间没有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五专”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并不好。长此以往,“五专”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逐渐降低。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情况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共包括房屋建筑施工图和房屋建筑构造两部分内容,分别开设于两学期,共144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建筑施工图和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该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能力课程,并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顶岗实习、考取职业资格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保障。
通过对“五专”学生接受能力及学习特点的深入分析,以造价员岗位所需知识为依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组对该层次学生的教学进行以下改革:
(一)课程内容精简化
相较于本专业大专课程内容,识图部分选取简单易懂的小工程进行讲解,构造部分把工业厂房相关知识进行压缩,删除难以理解的复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较为轻松。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五专”学生虽然听讲不行,但是动手做作业还是非常配合。因此,课程组对此进行了改革,把传统的“多讲少练”变为现在的“少讲多练”。改革以后,教师的工作量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大了对学生的指导力度;学生在动手中更好地掌握了所学内容,效果非常好。如,在讲解墙体细部构造时,过多的讲解理论内容毫无意义,学生既听不进去,也没有深入的认识。但把山东省相关标准图集拿给学生看时,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上来了,而且会马上动手进行相关节点的抄绘。在抄绘的过程中,学生便能理解各节点的构造做法。在此抄绘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指导。
(三)考核模式灵活化
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往往体现于期末的闭卷考试中。但是对“五专”学生来说,这种考核评价形式太过单一。因此,课程组进行了改革,①识图部分,将平时课堂表现、识图作业、绘图作业计入总成绩,占60%的比重,期末考试考查识图基本知识及较为简单的识图,占40%的比重。②构造部分,将平时的节点绘制及课堂表现计入总成绩,占60%的比重,期末考试通过几个工程案例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40%的比重。
三、结语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经过在校五年的学习,要同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进行改革非常必要。通过实践,此改革也是非常有效的。知识的传授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会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