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作品主要题型与复习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考复习过程中让学生胸中有考纲,明白科技作品的考点和具体的题型,分别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帮助学生采用有效手段进行说明文阅读训练。做到答题规范,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答题的习惯。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面对即将到来的2012年中考,我们只有了解考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才能运筹帷幄。从中考阅卷情况看,学生在科技说明文的阅读上,由于答题不规范,缺乏技巧,以致丢失了宝贵的分数。下面结合近几年各省市科技作品阅读题,谈谈自己对科技作品主要题型与复习策略的指导上的点滴思路,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考点追踪。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理解。2、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3.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分析。4.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整体把握。5.开放性题目。6、说明顺序及结构。7、概括说明文的中心内容。8、.给文章拟写标题。9、解释名词或给某事物下定义……
  根据2011年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来看,出现频率最多的有下列几种题型:1、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分析。2、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3、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整体把握。4、开放性题目。5、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理解
  二、解题技巧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理解
  1、考查形式
  ①、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如:《闲话白菜》第④段中画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①②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②、用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如:《中华鲟》仔细观察下面中华鲟的图片,用打比方或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中华鲟的形体特点。(20字左右)
  2、解题技巧:
  (1)巧用标记辨识说明方法
  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2)归纳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说明方法 固有作用(效果) (特征)该句的倾向性(主要内容);“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是指该说明方法本身具有的特定作用,譬如举例子的固有作用是具体(生动)说明;列数字的固有作用是具体(准确)说明;作比较的固有作用是突出(强调)说明等。倾向性(主要内容)是指体现出的作者对事物、事情作阐述说明时蕴含的思想感情或主要表达的意思。
  一般情况下,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功用等,可沿溯上文,联系与它紧密相连的句子作答。遇题不要慌, 邻句把忙帮, 邻句不在家, 思考来开门。
  如:《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1、2段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鲜明有力的突出了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二)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1、考查形式
  A、以选择题的形式选择符合(或不符合)文意的项
  B、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C、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2、解题技巧
  科技作品可能会出现一些陌生的科学术语和信息,有些甚至是我们一时无法理解的,这些都不应成为我们解题的障碍,因为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是让学生有依可循的,可能就隐含在行文中,只要仔细阅读相关之处,就可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如2010年金华市中考卷题:为什么说白开水是生活中的最佳饮料?只要细读第②③段,捕捉白开水“最佳”的信息,直接在文章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句子。 有些题目虽不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但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重点信息。做题时,要先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然后从文中截取关键性语句,前后对应,筛选出有用信息,或再按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即可。
  (三)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性语言的分析。
  1、考查形式。(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2)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4)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5)选出下列句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
  2、解题技巧。品析说明文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增删法。即将该词删去或增加后,句子的意义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体现该词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二是代替法,即用别的词语代替该词,比较两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三是解词法,即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境义。进而说明这个词语的准确性。
  (四)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整体把握
  1.考查形式。(1)本文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2)请归纳文章的说明对象有哪些特征。
  2.答题技巧。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譬如,2009年浙江湖州卷的《奇特的“电子生物”》,标题指出了说明对象是“电子生物”。也指出了其特征是“奇特”。又如,2009年浙江杭州卷的《洁身自好的莲花》,标题指出了说明对象是“莲花”,也指出了其特征是“洁身自好”。
  二是从分析材料入手。如果要求阅读的说明文并无标题,那就认真阅读文本(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找出说明对象,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分析材料时特别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段与段的过渡句。
  三是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然后再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就不难了。
  另外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在语言组织上一般可用主谓结构的短语。
  (五)开放性试题
  (1)考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的探索发现; 有根据文章内容,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的:请拟写公益广告语; 有完成问题的设计的;有根据作品内容拟写对联的……
  (2)解题技巧。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准确地把握阅读文本,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惟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关键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思维要灵活,要大胆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
  三、复习策略
  在科技作品的阅读复习中吗,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科技作品阅读主要考什么;其次,要让学生明白科技作品阅读怎么考;最后,要让学生明白科技作品阅读怎样答题。以上几点就是上面所讲的内容。
  在科技作品阅读的复习过程中,还要讲究复习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学生在答说明文阅读题时,常常会出现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文章没读透,盲目答题;二是题意分析不到位,忽视关键词,仓促答题;三是不注重结合文章内容,表达笼统,粗放答题。这三个问题都涉及考生阅读和练习的习惯、规范和意识。
  第二,帮助学生采用有效手段进行说明文阅读训练。目前,很多老师认为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唯一手段就是大量练习,学生疲于应付,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多读精练,不搞高耗低效的“题海战术”。在课堂上要限定时间完成阅读,精讲细改;同时我们应教会学生根据考点自主出题,自主答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原来的明明白白丢分发展为现在的明明白白得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第三,帮助学生在答题时掌握几个“紧扣”。在具体作答时,要掌握几个“紧扣”:紧扣“题意”,切忌答非所问;紧扣语境,做到一切从文本出发,切忌主观臆断;紧扣“主旨”,明确一切为主旨服务,切忌离题万里。
  第四,帮助学生推敲词句,强化表达。在平时练习中,应尽量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力求思路清晰,分层分点,语言简洁,准确凝练。另外,试题答案寥寥数语,要想吸引评卷老师,要努力使句式整齐划一,读来琅琅上口,使答案具有音乐美、结构美。
  最后我把科技作品阅读的注意事项概括为: 读懂文章明中心, 题意一定要审清, 答案(提示)多在文(题)中寻;提示语言是信息;组织答题求完整,准确简明加缜密;分清修辞与说明,比喻莫挤打比方;说明方法写准确,例列作作弄分明;卷面整洁字端正;滴水不漏把分赢。
  
  
  
  
其他文献
一、我的课堂故事  星期一上午有一节作文指导课,内容是《我和小动物的故事》。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趁双休日进行精心的备课,查看了各种动物世界的碟片,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为了方便学生观察,我还特地买了个精致的鱼缸,五条颜色不一、形态各异的金鱼,并在鱼缸上“种”上一层绿色的“海底植物”。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我兴冲冲地来到教室,出示这一缸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让学生观察后介绍它
期刊
摘 要: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要给中小学的创新教育以正确的定位。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教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近几年来, 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 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
教育家沃得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鼓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关于理想课堂,有着很多诗意的期盼和描绘: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渐深入,各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想,理想的课堂大抵应该与和谐对应,一堂有品位的课,既能体现教师教育理想的追求,
期刊
摘要: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为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本文试从规范、引领、保障和落实四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关键词:养成教育强化训练以身作则三网融合评比提升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涌现,让我们领悟了这样一个真谛:关注学生一生发展,为学生一生发展服务的教育
内容摘要:纵观教改,不难发现,改革的目标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有热爱学习的心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的学习、生活、成长,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之材。    学习,从功能角度讲,就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从心理角度讲,就是人的内部心智活动和外部体力活动的协调统一。如果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心理上具有欢乐感,而无愁苦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