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应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根据 教材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以下几点尝试。
  1从情景的创设引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如: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课件出示动画由蓝猫和淘气来为我们布置教室设计的不同方案,蓝猫设计的颜色较杂乱,淘气设计的有规律,师:你觉得谁设计得更好一些,为什么?通过从逼真的情境、形象化的语言,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孩子喜欢的蓝猫、淘气设计方案的对比,创生问题,引出思考,诱发探究思维,让学生通过对比感知规律。
  2从生活实际中提升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立足生活的教育,就是说教育源于生活,决定于生活,是从生活教育的基础而言的。“生活就是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以致用,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模仿为创新。
  3从操作中引发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探究,在“动”中引发创新思维。如:在教“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我先让学生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试试看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然后让学生叙述操作顺序,填写操作的数据,即小正方形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是多少,最后,根据表中数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进而推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在此操作中引发学生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谓水到渠成。
  4从游戏中体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在教学中,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5从讨论中发现
  讨论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互相影响、互相感染、形成的热潮突破固有的观念束缚,促使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通过媒体呈现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教学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参与,敢于探索发现自己观点和独特见解。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师生总结规律(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于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当长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教师课件出示 :小红的奶奶养了几百只鸭,想用24米长的纤维网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鸭圈,要想围成的面积最大,真不知怎么围才好,你能帮帮她吗?请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在院墙中央围一个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36平方米最大。
  生2:我们可借一面院墙,围成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64平方米。
  生3:靠院墙的两边是7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是10米,所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70平方米,比64平方米大。
  生4:70平方米不是最大,如果靠院墙的两边各长6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是12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72平方米。
  生5:我们组是借用两面院墙的一角,设计一个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144平方米。
  学生根据老奶奶家的实际情况讨论后设计鸭圈,方法不一,最后生5的设计不仅保证了鸭圈面积最大,而且还对院墙的一角综合利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创造意识得到发展,学习成为富有挑战充满发现的一件乐事。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发展的眼光精心设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乐学、爱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小学英语新课标提出的总体教学目标,而语篇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因而从整体入手,结合语篇内容,运用合理手段有效培养小学生语篇意识和语篇能力也已成为提升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课题。为此,笔者就小学语篇教学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阶段的关注点提出了有效实施语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大胆思考并质疑,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收敛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语文,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改革的排头兵,应该首先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十分重视,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中进行”。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说话的情境、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本人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几点体会与同仁分享。  1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口语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结合教材
期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教育过程中一直起主导作用。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的组织与领导完成的,也就是把学生作为客体。然而,在教育理论中却这样阐述:“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就教学的过程来说,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这就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同时又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从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名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因此,树立创新意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作为基础工具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进行基础积累,以求“厚积薄发”  盖房子需要打好牢固的根基,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以丰富的认识为基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感悟”能力的 培养,强调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 审美乐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兴趣,为“悟”铺垫  古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著名教育家顾冷沉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学生最有意义的 是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
期刊
【摘要】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提问会影响教学进度,为了按照教学时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只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严重约束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传统的课堂上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期刊
【摘要】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处于重要的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它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它能力的运用。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界已达成共识,然而,人们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认识不够。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育人过程,其内容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品德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透过图形、图示、符号和文字描述等数学知识表达形式,充分挖掘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智力发展因素和思想情感教育因素,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和谐发展。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期刊
【摘要】 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贫乏无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 写作 兴趣 读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