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英里的遗憾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kf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7月4日清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几英里的卡特林娜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
  如果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性。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女人。
  那天的海水非常冷,雾也很大,她连护送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了,她知道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上看着她,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但都被人开枪吓跑。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害怕的问题不是疲惫而是刺骨的水温。
  下到海里已经十五个小时了,她累极了,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让别人把她拉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看到这种情形,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鼓励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经受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能看见陆地,也许我就能坚持下来。”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来她说:“令我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我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这个女人一生之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特林娜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记录还快了大约两小时。
  编辑 赵萍
其他文献
在北京,有太多跟我一样没事就喜欢窝在家里,上上网发发呆的大龄宅女。曾经有段时间,上校友录跟老同学们聊天成了生活中最大的一种消遣方式。可现在我基本已经遗弃了那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代陆续出生,孩子妈妈们已然把那里变成了母婴论坛,弄得我们这些坚守阵线的大龄青年没有插话的地方,渐渐地失去话语权也就知趣地隐退了。  当年的很多同学都出国了,留在北京的并不多。剩下来的,虽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平日也少有
期刊
初相见,她披着大红披肩,在一群人中微微笑着,仿佛在听别人说话。他的眼光,便越过人群,牢牢锁定在她身上。那一袭披肩,真是艳到极致,镂空的花,一朵一朵息在她肩上,让人想入非非。  他千方百计接近她,却发现,她不是遥远的一个。她很随和,甚至有几分小女人的傻气。几乎没有什么迂回曲折,她就做了他的女朋友。  他给她买各种各样的披肩,薄型的、飘逸的,大绿或大紫。披到她肩上,都能自成一段妩媚。他喜欢她裹着披肩的
期刊
我的少女时代,是在南方外婆家度过的。那样幽旷的院子,喊上几声都没人应,只有角落里那丛沁绿竹子摇曳着回我一点姿态。  很快找到个同岁男孩做玩伴,也没什么可玩的,随手可得的竹子便成了游戏主角,骑竹马,挽竹叶花环,泡竹叶茶,再就是削成筷子长短,一头尖尖,用红色颜料或墨汁做上符号,装在竹筒里,仿照大人们的念念有词,摇动竹筒,凝神屏息抽签。  那时的愿望极其简单,以至于到现在不用想起也依然不会忘记,不过是渴
期刊
在我家做了两年多的钟点工阿花辞工回乡下了,两年的时间我们几乎天天见面,家里每个隐秘的角落都由她清理打扫,做久了,变得像家人一样亲切,要换还真有点不舍。幸运的是,再请的阿苹竟然和阿花同样能干,同样麻利,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只是有件事,我百思不得其解。和阿花一样,在收伞的时候,阿苹也喜欢把伞胡乱缠起来绑住,弄得漂亮的绣花伞皱巴巴的。我对她说下次要叠平了再绑,她说好,可下次基本照旧。小事多说无益,我
期刊
○安心  ○倾诉人/安妮,35岁,会计    认识海涛的时候,我刚刚结束一场心力憔悴的恋爱。  杨树争取到出国的名额,到了大洋彼岸,他说回来和我长相厮守。但我明白,他是为了更美好的前途弃我而去了。因为,他没说让我等他。如果他不回来呢?我想,我们彼此都对被大洋隔开的爱情没有信心。  所以,杨树走后的第二天,我就把他留下的东西收拾好,打了包。本想送给小区收破烂的老头,但想想里面还有不少我从银座、贵和买
期刊
女友离家出走,向我哭诉,她丈夫已经不爱她了。理由是说她的“眼泪不值钱”。过去谈恋爱的时候,她一哭,那人就手足无措地服软求情,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现在根本无动于衷,还嚷嚷:接着哭,我又没死!  在新旧两重天的对比中,女友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就因为那时我还是春天,现在到了夏天了。”  其实我想说,那时你落的是春雨,现在是夏天雷霆万钧的倾盆大雨,身处其间,人的反应当然不一样:春雨绵绵滋润心田,没事在雨中
期刊
春暖。蜂蝶繁忙,因为各种花儿在春风里竞相开放。这是个允许恣意妄为的季节。纯色毫无新意,黑白老调重提,要想和这个季节言行一致,就得允许身体上有颜色的对撞与堆砌。比如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碎花衣。  记得安妮在她的《清醒纪》里说,她一直对碎花着迷。喜欢一切有花朵图案的物品。不管是有花朵的杯子、沙发枕、壁纸,还是衣服。她对此完全没有抵抗力。她说的那些黑底之上有蟹爪菊、芍药与牡丹图案的雪纺衣裙,我虽没有看
期刊
喜欢一个人的旅行,也喜欢在不同去处寄几张当地的风光明信片,给自己和心里惦念的朋友。游历归来,会刚好看到信箱里躺着的那张卡片,拿起来看卡片上的某处风光,似将刚刚过去的旅行的快乐又重新温习一遍。然后,将卡片仔细收藏,休息调整,又开始计划着下一次的旅程。   是无意中有了这样的爱好。那年,一个好朋友去敦煌,莫高窟的门票是明信片式的,她撕去票根后,将卡片邮寄给了我。卡片空白处,再无其他文字,只在右下角,有
期刊
小青在一家家装公司做设计,从她的作品来看,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的个性成就了她的事业,但婚姻里的她,困惑于自己的个性太强,想法太多。因为周围的人都告诉她:结婚就那么回事儿,真正过得幸福的有几个?凑合着吧!可是,婚姻真是要糊里糊涂地过下去吗?面对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婚姻,小青痛苦得死去活来……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王菲有首《不留》,是和窦唯离婚后写的:“我把笑容给了你,日子给了他;我把心给了
期刊
收拾旧东西,柜子里面几大本厚厚的剪报缩在最深处,拉出来,一下子被灰尘呛了。用手拈着翻了几页——每一篇稿子仔细地贴在A4纸的正中间,边缘剪得很仔细,背面的胶水涂得也很均匀;稿子的右下角,一笔一划地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报第几版。   那是很多年前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剪报。那时,收到样报,不着急看,忍着,非得回家坐在灯下,展开报纸,细细读完自己的,然后把同版的文章也认真读完,再回头重读一遍自己的。之后,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