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同比减逾两成

来源 :农村财政与财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310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月27日在北京说,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减少逾两成。
  受国务院委托,楼继伟是在当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报告2012年中央决算情况时作以上表述的。
  楼继伟说,汇总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等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45亿元,减少2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减少2.81亿元;公务接待费14.13亿元,减少0.78亿元。2011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为93.64亿元。
  楼继伟表示,该项支出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决算数比预算数减少较多,主要是各部门切实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减少了相关支出等。
  楼继伟透露,关于2012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其汇总合计1028.52亿元,比2011年增长14.3%。他指出增长较多主要是:为理顺经费负担机制,经国务院批准,逐步将一些垂直管理部门原由地方负担的部分人员经费改由中央财政负担等。
  “剔除上述因素后,2012年中央本级行政经费为921.52亿元,增长2.4%。”楼继伟说。
  楼继伟还汇报了其他各项支出的具体情况。他透露,汇总各项支出,其中2012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4331.98亿元,增长22.9%。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12387.64亿元,增长18%。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和“三农”方面。
  他同时指出,民生和“三农”支出不是单独的预算科目,为了便于审议,将与民生和“三农”相关的支出项目综合反映出来,因而存在一些交叉重复。
  (本刊编辑部根据中国新闻网站内容整理)
其他文献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如何建立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机制,加快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广东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推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一、广东省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成效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凭借其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外来淘汰产业的资本进入,为广东省初期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高
期刊
6月24日,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楼继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精辟阐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楼继伟强调,财政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
期刊
近年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强力推进黑木耳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黑木耳生产基地和黑木耳集散中心,形成了全国第一个黑木耳及山产品进出口产业集群。小小的黑木耳是怎样成为东宁县第一支柱产业的?如何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促进东宁县黑木耳产业长盛不衰?牡丹江市农业开发办就此展开的专题调研,为我们揭开了答案。  一、牡丹江市东宁县基本情况和黑木耳产业发展脉络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端,与俄罗斯接壤,
期刊
编者按: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科技采用,构成了农业科技进步的三个系统。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创建和运作,为这三个系统的链接和功能发挥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桥梁,突破了彼此间的瓶颈束缚和制约,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扎根“三农”实际的运作模式精要之处何在?本篇调研报告将为您揭示答案。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一些院所的示范基地,在农业科技进步系统
期刊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为此,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业经济创新发展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吉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和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配套以及政策体制管理,财力投入,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的协调、协同、協作。吉林省由于财政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不足、机制
期刊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广东省认真探索和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通过建立组织管理架构、不断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施体系和有效的项目抓手,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从而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结合广东
期刊
一、切实加强科学管理,确保财政支农工作再创新佳绩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立足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市场稳定,着力于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的同时,完善政策,突出重点,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支农工作成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下一阶段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要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期刊
7月8日,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标识启用仪式在京举行,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仪式并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标识揭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12年底,全国已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2259个,占农业县(市、区)总数80%;共聘任仲裁员2万多名;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54.51万件,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了农村社会和
期刊
针对一些地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仍较薄弱,有的地方审计监督缺失等问题,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在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监督机制上,四部门要求落实村级民主理财,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民主理财人员应根据业务量按月或按季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对重要财务事项要随时发生随时理财。完善村级财务公开,村级组织的财
期刊
财政部表示,将继续研究完善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好地撬动金融资源回流“三农”。其中包括遵循“多级互动、形成合力”的原则,调动地方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划分,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减轻中西部地区财力负担。  财政部表示,由于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仍然不足,与“三农”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