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卡菌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TACRU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感染;奴卡菌;诊断
  中圖分类号:R5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4-0033-02
  Nocardia infection of 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SHEN Caihong
  (Infectious Department of Liuzhou Caitie Hospital, Guangxi Liuzhou 500547, China)
  KEY WORDS infection; nocardia; diagnosis
  奴卡菌病系由奴卡氏菌属引起的局限性或播散性、恶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疾病,分布世界各地,动物亦可被感染,我国各地亦有报告。本病可由星形奴卡氏菌、巴西奴卡菌或豚鼠奴卡菌引起,病菌为需氧菌,存在于土壤。带菌的灰尘、土壤或食物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然后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组织,或经血循环散播至脑、肾或其他器官。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瘤、艾滋病、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或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的增多,该病发病率较前增加。现就我院2例奴卡菌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1,男,85岁,“因反复咳嗽、发热4年余,再发3 d”于2018年8月10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诊断两肺继发性肺结核,予标准抗结核治疗。此后反复发作,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次住院,予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6个月前复查胸部CT考虑肺结核复发按肺结核复治予2HRELfx/6HRE方案再次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因不良反应停服结核药。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未测体温,无畏寒,少许咳嗽、咳痰,偶有白色黏痰,伴有纳差。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5/70 mmHg,神清,精神差,消瘦体型,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肺部感染、继发性肺结核复治。入院后给予抗炎、祛痰等对症治疗。8月11日查血常规:白细胞10.1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0.6%,淋巴细胞比率10.5%,红细胞沉降率120 mm/1h。实验室检查示:钾2.94 mmol/L,氯92.5 mmol/L,白蛋白42.1 g/L,谷氨酸转氨酶3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41 U/L。胸部CT显示两肺上叶、下叶背段多发斑点状、小片状及索条状影,密度不均匀,右肺上叶病灶内及周边见牵拉扩张细支气管影,两肺上叶局部胸膜粘连增厚(图1)。8月12日和13日痰涂片示G+杆菌长丝状大量(疑似奴卡菌)(图2),G+球菌中等量,G-杆菌少量。8月16日痰诺卡氏菌培养出奴卡菌,对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0.96(2次/d)治疗,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于8月27日好转出院。出院时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复查血常规:白细胞7.85×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1.1%,淋巴细胞比率15.9%。血钾4.0 mmol/L,氯100.5 mmol/L。
  患者2,男,42岁,因“咳嗽、咳痰3个月余,胸闷1周”于2018年3月14日入院。既往患者2012年诊断“肺结核”,因利福平过敏在当地医院未使用利福平方案抗结核治疗1年。患者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嗽发作无规律性,为白色黏液痰,无咯血、胸痛,无发热,1周前感胸闷不适,伴咽喉部疼痛。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5 mmHg,神清,精神差,消瘦体型,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CT示右肺上叶见多发结节、厚壁空洞,空洞内见气液平面形成,其内缘较光整,外缘毛糙,邻近胸膜、斜裂粘连增厚。结节密度不均,部分边界不清,周围见散在卫星灶(图3)。入院诊断:继发性肺结核上0中0下/上复治。入院后3月14日和15日痰涂片G+杆菌长丝状中量(疑似奴卡菌),G+球菌中等量,G-杆菌中等量,抗酸杆菌阳性(++)1~9条/每视野,痰液检出MTB及耐利福平基因,结核抗体IgG(+)。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2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65.2%,淋巴细胞比率19.35%。红细胞沉降率42 mm/1h,超敏C反应蛋白13.85 mg/L。实验室检查:钾3.94 mmol/L,氯102.5 mmol/L,白蛋白43.1 g/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41 U/L。按耐药结核方案予二线抗结核治疗:阿米卡星、帕司烟肼、丙硫异烟胺、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治疗。3月20日痰诺卡氏菌培养出奴卡菌,对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0.96(2次/d)治疗,于4月5日好转出院。出院时偶有咳嗽、咳痰,咳少量白粘痰,无胸闷、发热。
  2 讨论
  奴卡菌非人体定植菌,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侵入人体致病,吸入菌丝片段可引起肺奴卡菌病(PN),最好发的部位为肺,占70%~80%[1]。奴卡菌病好发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但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奴卡菌病的报道并不少见。肺奴卡菌病临床较少见,诊断困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奴卡菌病患者多有发热、咳脓性或黏液痰,胸痛,呼吸困难,血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胸部影像示小结节、弥漫或局限肺部浸润影、单个或多个脓肿、伴或不伴空洞等,与普通细菌性肺炎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多数患者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纳差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特点,影像学示肺部结节、空洞,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进行抗结核治疗[2-3]。   本文的2例患者均为肺结核复治患者,有反复咳嗽、咳痰史,单纯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例2因利福平过敏未使用利福平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效果影响较大,难以彻底清除结核杆菌。2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例1胸部CT显示两肺上叶、下叶背段多发斑点状、小片状及索条状影,密度不均匀,右肺上叶病灶内及周边见牵拉扩张细支气管影,两肺上叶局部胸膜粘连增厚;例2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见多发结节、厚壁空洞。空洞内见气液平面形成,其内缘较光整,外缘毛糙,邻近胸膜、斜裂粘连增厚。结节密度不均,部分边界不清,周围见散在卫星灶。单纯依靠影像学诊断极易引起误诊为肺结核而延误治疗。痰诺卡氏菌培养出奴卡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抗结核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均能好转出院。
  奴卡菌病的治疗首选磺胺类药物,但疗程较长,需要6个月至1年时间,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全身支持治疗。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可选择链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等,但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临床上当出现常规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尤其是肺结核复治患者,应排除是否有奴卡菌感染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Liu WL, Lai CC, Ko WC, et a1.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various Nocardia species in Taiwan: a multicenter study from 1998 to 2010[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1, 30(11): 1341-1347.
  [2] 賴志珍, 王良兴, 陈少贤. 肺奴卡菌病[J]. 国际呼吸杂志, 2008, 28(4): 223-226.
  [3] Yildiz O, Alp E, Tokgoz B, et a1. Nocardiosis in a teaching hospital in the Central Anatolia region of Turkey: treatment and outcome[J].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5, 11(6): 495-499.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和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的核苷酸序列设计检测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采用该方法检测21份鼻咽拭子样本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并与鸡胚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甲型H1N
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坏死为特征的危重急腹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SAP发病机制包括胰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胰腺血液循环障碍、白细胞过度激活等[2]。其中,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3]。
注射胰岛素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后可能会诱发体内产生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ntibody,IA),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表现为血糖波动大、严重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该组临床表现被称为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exogenous insulin antibody syndrome,EIAS)[1]。
目的探讨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INHB)水平在育龄期女性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女性APS患者86例[APS组,其中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患者32例(PAPS组)、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APS)患者54例(SAPS组)]、除APS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患者52例(疾病对照组)、体检健康的育龄期女性50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月经周期第2~5天的血清AMH、INHB、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同时进行窦卵
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属半知菌门、丝孢菌纲、丝孢目、丛梗孢科、青霉属,多合并感染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西安市胸科医院近期收治1例疑似结核性腹膜炎合并梅毒和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患者。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4种国产检测系统与由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组成的检测系统(简称i2000SR检测系统)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灰区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4种国产检测系统[2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种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CTRFIA)、1种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不同浓度的抗HCV抗体标准品,评价各检测系统的线性关系及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采用4种国产检测系统和i2000SR检测系统测定120例经重组免
目的探讨致密细斑点型抗核抗体在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SAR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683例疑似或确诊为SARD的患者,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对IIF阳性、免疫印迹法阴性和2种方法均阳性的样本进行抗核抗体核型分析。采用秩相关分析评价致密细斑点型抗核抗体滴度与SARD的相关性。结果IIF检测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与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在72例IIF阳性、免疫印迹法阴性样本中,核颗粒型、致密细斑点型、均质型和核
摘 要 目的:探討支持性心理联合脑电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2 mg/次,2次/d。对照组采用脑电治疗,5次/周,30 min/次。共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共8周。观察两组疗效、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变化情况。
摘 要 目的:探討Markov模型在社区骨质疏松人群健康状态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以社区专病数据库中2 199名有骨密度数据的人群为对象,年龄40~99岁,平均年龄为(70.97±9.03)岁;其中男性572例,女性1 627例。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其划分为健康、低骨量、骨质疏松三种状态,并进行Markov模型模拟,分析不同骨密度人群未来状态分布的发展趋势。结果:通过建立Markov模型的结果发现,
摘 要 目的:分析提升基層儿科服务能力的相关政策出台后,社区儿科服务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于2019年5—7月选取上海市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副主任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4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于2019年8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已开展儿科诊疗服务的1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4家,从未开展儿科诊疗服务的134家社区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