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 :物理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IDYRS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实验教学在各级学生教育与培养中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仅依托于实验器材进行教学,存在着实验室资源有限、预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器材维护与增加运行成本等诸多不足之处,通过引入AR等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鉴于此,我们将AR技术与传统纸质教材和实验仪器或实验装置实物进行结合,学生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就可以观看实验仪器或装置的内部三维模型和三维动画等内容,实现了仪器或实验现象的可视化和交互化操作,打破了实验仪器“黑盒子”或实验现象不可见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了预习和教学效果,增强了实验资源对课内课程、课外实践的支撑力.同时,该方法不需要专门配备VR眼镜等装备,易于大规模应用和推广.
其他文献
我们组建了课程思政工作小组,共同确定了突出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视野与态度的课程思政特色,在小班研讨式教学中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如大学物理课程中“狭义相对论”这一节,通过层层递进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从狭义相对建立过程中体验“怀疑—证据—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大一、大二理工科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其面向的学生群体数目庞大,对于学生形成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如何依托大学物理课程,打造一个具有推广示范效应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育平台,构建德育和智育协同育人模式,深化课程育人内涵是本课程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的具体实践,着重阐述了在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和案例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库持续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建议,为避免教师思政元素搜集工作中的重复投入,解决课程思政素材挖掘不足、思政资源匮乏的问题,促进本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提供点
本文通过回顾历史上物理学家关于热现象的浸渐过程、力学振动的浸渐现象、磁矩的浸渐不变量、磁通的浸渐不变量和电磁振荡电路中的“浸渐不变量”,来探讨弹簧缓慢腐蚀的情况.从日常生活中弹簧劲度系数变化的现象出发,先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单摆摆长缓慢变化.用经典物理的方法,功能原理和微小运动过程的数学处理得出结果,其能量E与摆长L满足:E√L为常数,即E与频率ν的比值为一常数.然后用单摆和弹簧振子振动频率的相似性进行类比给出了结论:弹簧腐蚀过程中的能量量子化,劲度系数缓变时,E/√K是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