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那穆地籍》译注

来源 :古代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乌尔那穆地籍》原文是用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写成,最早记于乌尔第三王朝建立者乌尔那穆统治时期,目前发现的2件比较完整的版本都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泥板复本,以及约11件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石碑碎片。该文献主要记录了乌尔那穆统治时期,乌尔第三王朝地方行省的区域边界划分情况,是我们研究乌尔第三王朝行政区划、地理分布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乌尔第三王朝;乌尔那穆;行省;边界;译注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7.01.001
  《乌尔那穆地籍》,原件写作于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前2004年)的创立者乌尔那穆统治时期,记录了国王乌尔那穆划定王国的行省边界的情况。现存较完整的版本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两件泥板复制本编号分别为Ni 2464和Ni 2438。它们都出土于尼普尔,现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两个复本仅保存了四个行省(基瑞塔卜、阿皮亚克、残缺地名、马腊德)的区域界限划分情况,1其他行省的划分情况残损缺失。此外,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出土于尼普尔的约11件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石碑碎片也保存了极少的符号,但是因残缺严重很难复原其有效的信息与涵义。《乌尔那穆地籍》详细记录了乌尔那穆统治时期,即乌尔第三王朝初期的地方行省的区域边界划分情况,包括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边界对应的具体地名,以及区域的水流(河流、运河、水渠)、山脉等自然环境,是我们研究乌尔第三王朝行政区划、地理分布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乌尔那穆地籍》原文用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写成。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10件石碑碎片由勒格兰(L. Legrain)于1926年整理出版,2第11件石碑碎片由卡特(M. Carter)和绍维尔(K. Schoville)于1984年整理出版。3古巴比伦时期的两件保存较完整的泥板复本最先由克劳斯(F. R. Kraus)于1955年整理出版并附德文翻译,1最新的版本收录在由弗雷恩(D. Frayne)于1997年在编辑出版的《美索不达米亚王铭》(RIME)第三卷第二部分“乌尔第三王朝”中。在此,他还将11件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石碑碎片一并出版,并附有英文译本。2本译文据弗雷恩的版本译出两件古巴比伦时期的复本,也参照了克劳斯的德文译本。
  译文中“()”内文字是译者为方便读者理解添加的内容,“[ ]”内文字是对原文缺损信息的补充;“? ?”内文字是对原文部分缺损信息的补充;“□”表示文献的缺失部分。
  一、复本一(Ni 2464)
  第一栏
  【译文】
  从神努穆什达之塔[1]到神努穆什达之神殿[2]:(是)它(=基瑞塔卜)的南边。[3]
  从神努穆什达之神殿到卡扎鲁运河:(是)它的东[边]。
  从卡扎鲁[运河]到[某某]山:(是)它的[北]边。
  从[某某地]到神努穆什达之塔:(是)它的西边。
  (这些是)基瑞塔卜城[4]之神努穆什达属地[5],国王乌尔那穆为神努穆什达为其确定了(边界)。
  【注释】
  [1] “努穆什达”dNu-mu?-da,神名,卡扎鲁和基瑞塔卜城的主神,在古巴比伦时期等同于暴风雨神阿达德,参见A. Cavigneaux and M. Krebernik, “Numu?da,” Reallexikon der Assyriologie und Vorderasiatischen Arch?ologie, 9 (1998), pp. 611-614。“塔”an-za-gar3(阿卡德语:dimtum),经常作为地名的一部分。在古代两河流域,塔可以作为城墙的一部分、作为独立的建筑体、或作为乡村防御区等,参见H. D. Baker, “Turm (tower). A. I. Philologisch. In Mesopotamien”, Reallexikon der Assyriologie und Vorderasiatischen Arch?ologie 14 (2014), p. 195-196。
  [2] “神殿、圣地”bara2(阿卡德语:parakkum),参见M. Sigrist, Drehem, Bethesda: CDL Press, 1992, pp. 141。
  [3] 法拉出土的古朴苏美尔语文献记载的四方方位术语是:“北”IM-mir,“东”IM-kur,“南”IM-u5,和“西”IM-mar-tu。在本文献中,“北”和“西”的术语与法拉文献中一样,“东”IM-sa12-di3-um和“南”IM-ulu3的术语与之不一样。参见F. R. Kraus, “Provinzen des neusumerischen Reiches von Ur”, Zeitschrift für Assyriologie und Vorderasiatische Arch?ologie, 51 (1955), p. 52。
  [4] “基瑞塔卜”Kiri8-tabki(又作?ID-tabki),城名。位于两河流域西部城市卡扎鲁附近,参见F. R. Kraus, “Provinzen des neusumerischen Reiches von Ur”, pp. 55-56。
  [5] “地区”a-?a3,这个术语既可以作“面积、土地”之意,亦可译为“地区、区域、(行政)区”,这里适合于后者。
  【译文】
  从神努穆什达之塔到神努穆什达之神殿,从神努穆什达之神殿到山之塔[1],从山之塔到筛尔乌萨运河,从筛尔乌萨运河到伊比隆村[2],从伊比隆村到阿卜旮尔运河,穿过阿卜旮尔运河之后,从乌沙尔吞(运河)源头[3]直走560乌什(?)[4],(即是)边界的“界线” [5]:它(=阿皮亚克)的北边。   【注释】
  [1] “山之塔”an-za-gar3 hur-sa?-?a2,地名,具体位置不详。an-za-gar3意为“塔”,hur-sa?-?a2解析为/hur-sa?-ak/,其中hur-sa?原意是“山”,后缀-ak是属格小品词“的”。
  [2] “农村”e2-duru5(阿卡德语:kaprum),直译为“湿润的房子、可耕种的房子”,意指城市之外小的居住区、位于郊区的居民聚集地,参见C. Lecompte, “Zu Do?rfern, Weilern und la?ndlichen Siedlungen in vorsargonischer Zeit: Die Entwicklung der Bezeichnungen e2 und e2-duru5”, Rivista degli Studi Orientali, 86 (2013), pp. 103-120。
  [3] “源头”ka,原意是“嘴、口”,这里译为“河口、源头、开头”,与kun“河尾、末端”相对。
  [4] “乌什”u?,长度单位。1乌什约等于360米。参见Th. P. van den Haut, “Ma?e und Gewichte”, Reallexikonder Assyriologie und Vorderasiatischen Arch?ologie, 7 (1987-1990), p. 465。本文献中的560乌什约等于200公里,这么长的路程显然不符合实际。
  [5] “边界的‘界线’”RI ki-sur-ra,ki-sur-ra原意是“边界”,见A. L. Oppenheim, eds., The Assyrian Dictionary of the Orient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AD), Volume 8: K, Chicago: the Oriental Institute, 1971, p. 434, kisurr?。对符号RI的理解在这里有争议,一说可以作指示代词 ri 是“那个、那边”之意,参见M.-L. Thomsen, The Sumerian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Its History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Mesopotamia 10, Copenhagen: Akademisk Forlag, pp. 80-81;本文将其译为名词dal“分界线、横线”,参见E. Reiner, eds., The Assyrian Dictionary of the Orient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AD), Volume 18: T, Chicago: the Oriental Institute, 2006, p. 100, tallu。
  第二栏
  【译文】
  从边界的“界线”到美恩伊里:(是)它的东边。
  从美恩伊里到位于伊隆巴尼运河源头处的阿卜旮尔运河[1]河岸,当穿过阿卜旮尔运河后,从伊达温运河到因尼亚运河:(是)它的南边。从因尼亚运河[2]到那旮尔比[3],从那旮尔比到“沼泽城”[4],从“沼泽城”到“山岭”[5],从“山岭”到“山岭”的背面,到神努穆什达之塔:[(是)它的西边]。
  (这些是)阿皮亚克城[6]的神美西兰塔埃阿[7]的边界。国王乌尔那穆确定了它(=边界)。
  【注释】
  [1] “阿卜旮尔”i7ab2-gal,运河名,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参见F. Carroué, “Etudes de Geographie et de Topographie Sumeriennes II: A la Recherche de l’Euphrate au IIIe Millénaire”, Acta Sumerologica, 13 (1991), pp. 123-125;S. W. Cole and H. Gasche, “Second- and First-Millennium BC Rivers in Northern Babylonia”, in H. Gasche and M. Tanret, eds., Changing Watercourses in Babylonia: Towards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cient Environment in Lower Mesopotamia, Volume 1, Ghent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Ghent and the Orient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8, p. 27-29。
  [2] “因尼亚运河”i7IM.NI-a,其中 i7 是“河流、运河、水渠”的限定符,运河名IM.NI-a的发音及含义尚不清楚。
  [3] “那旮尔比”NAGAR.BI,地名,其准确发音及含义尚不清楚。
  [4] “沼泽城”uru-ambar,地名,位于阿皮亚克城西边,具体位置不详。其中uru意为“城”,ambar意为“沼泽”。参见F. Carroué, “Etudes de Geographie et de Topographie Sumeriennes II: A la Recherche de l’Euphrate au IIIe Millénaire”, p. 128。
  [5] “山岭”hur-sa?,原意是“山、山脉”,在这里特指地名或山名,具体位置不详。一说可能位于阿卜
  旮尔河流域,参见F. Carroué, “Etudes de Geographie et de Topographie Sumeriennes II: A la Recherche de l’Euphrate au IIIe Millénaire”, p. 128。   【译文】
  到基卡勒埃丁[1],从基卡勒埃丁到埃库尔[2],从埃库尔到埃宁萨尔,从埃宁萨尔到卡伊基[3],从卡伊基到丁吉尔比尔,从丁吉尔比尔到新运河[4],从新运河到那旮尔比IV[5],从那旮尔比IV到盖什廷安纳(之地),从盖什廷安纳(之地)到乌如马什塔卜,从乌如马什塔卜到宁胡尔萨格[6](之地):(是)它的南边。
  【注释】
  [1] “基卡勒埃丁”KI.KAL-edin,地名,准确读音不详,一说为Dunni-edin“敦尼埃丁”,参见D. Frayne, Ur III Period (2112-2004 BC), p. 53。KI.KAL读作kankal,“荒地、未耕地”之意,edin原意是“平原、草原”,所以KI.KAL-edin可能有“荒凉的草原、荒地”之意,参见P. Steinkeller, Sale Documents of the Ur-III-Period, FAOS 17, Stuttgart: Franz Steiner Verlag Wiesbaden GMBH, 1989, pp. 123-125。
  [2] “埃库尔”E2-kur,地名或神庙名。最著名的E2-kur是尼普尔主神恩利勒的神庙,但在其他地方也有以此命名的神庙。所以,该词可用以指代一种神庙类型或者祭祀地,参见K. Szarzynska, “Names of Temple in the Archaic Texts from Uruk”, Acta Sumerologica, 14 (1992), p. 274。
  [3] “卡伊基”KA.IGI,地名,读音不详。
  [4] “新运河”e-gibil,地名,音译为“埃吉比勒”;其中e意为“运河”,gibil意为“新的”。
  [5] “那旮尔比IV”NAGAR.BI 4-kam-ma,地名,具体读音不详。其中,地名“那旮尔比”出现在上文复本一第二栏中。据此推断,可能有若干个被称为“那旮尔比”的地方,这里的“那旮尔比”是第四个用这个名字的地名。
  [6] “宁胡尔萨格”dNin-hur-sa?,苏美尔母神。参见G. Leick, A Dictionary of Ancient Near Eastern Mythology, p. 132;W. Heimpel, “Nin-hursa?a. A.”, Reallexikon der Assyriologie und Vorderasiatischen Arch?ologie, 9 (1998), pp. 378-381。
  【译文】
  从宁胡尔萨格(之地)到乌萨尔[某]旮巴安纳[1],从乌萨尔[某]旮巴安纳到筛瑞姆吞,从筛瑞姆吞到基西姆乌尔马尔达[2],从基西姆乌尔马尔达到杜卢旮勒乌如,从杜卢旮勒乌如。
  【注释】
  [1] “乌萨尔[某]旮巴安纳”USAR-x-GABA-an-na,地名,具体读音不详。
  [2] “基西姆乌尔马尔达”KISIM2-ur-Mar2-daki-ka,地名,具体读音不详。KISIM2读音不详;ur有“狗、仆人”之意;Mar2-daki城名“马尔达”或“马腊德”(Marad),位于今伊拉克瓦纳特·艾斯塞杜姆(Tell Wannat es-Sadum);-ka解析为/-ak-a/,ak为属格小品词“的”,-a为方位格小品词“在……”。
  第四栏
  【译文】
  到美恩伊里,从美恩伊里到埃图尼旮安纳,从埃图尼旮安纳到王子之塔,从王子之塔到巴瑞,从巴瑞到布勒,从布勒到比比安纳村,从比比安纳村到胡乌姆之塔,从胡乌姆之塔到萨哈尔运河,从萨哈尔运河到杜古朱马,从杜古朱马到伊尔舒马运河,从伊尔舒马运河到基旮勒,从基旮勒到基旮勒II,从基旮勒 II 到位于卡扎鲁和基什边界上的基旮勒[1]:(是)它的西边。
  【注释】
  [1] 注意:文中出现了三个“基旮勒”,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名。它们分别是:“基旮勒”Ki-gal、“基旮勒II”Ki-gal 2-kam-ma、“位于卡扎鲁和基什边界上的基旮勒”Ki-gal ki-sur-ra Ka-zal-luki u3 Ki?ki(等同于复本二第一栏:“位于基什和卡扎鲁的共同边界的基旮勒”Ki-gal ki-sur-ra Ki?ki Ka-zal-luki)。
  【译文】
  (这些是)马腊德城之神卢旮勒马尔达[1]的边界。国王乌尔那穆确定了它。
  【注释】
  [1] “卢旮勒马尔达”或“卢旮勒马腊德”dLugal-Mar2-da,神名,马腊德城的主神,参见M. Stol, “Lugal-Marada”, Reallexikonder Assyriologie und Vorderasiatischen Arch?ologie, 7 (1987-1990), pp. 148-149。
  (责任编辑:郭丹彤)
其他文献
这评论根据心脏的心律不齐的巴西社会的指南和巴西 Cardiogeriatrics 指南讨论 atrial 纤维性颤动。我们强调 atrial 纤维性颤动的 thromboembolic 负担并且讨论怎么象进行 a
At the invitation of Professor Shiwen WANG,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I have assembled five papers that I believe will significantl
期刊
在心肌的梗塞(STEMI ) 是的尖锐圣片断举起以后的 statin 使用的 BackgroundThe 利益然而,很好证实预定 statin 管理的影响没被阐明。这研究的目的在经皮的冠的干预(一种总线
当前,人口的老化是主要现象,引起很多个调查者的注意。除了社会、经济的后果,在过去几十年的预期寿命的重要增加有在病态和长辈的死亡侧面导致一个主要变化。心失败(HF ) 是心不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an extremely common condition in the elderly, with increasing prevalence around the world as the population ages. AF may be associat
期刊
李约瑟所作《文明的滴定》提供了迄今对于"李约瑟难题"最具有系统性的解答,对于透视明清时代中国科技状态与发展潜质乃至理解整个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首先
The burgeoning geriatric population worldwide has resuited in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o the cardiology community.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ajor cause o
提 要:乌尔第三王朝贡物中心作为中央直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其档案管理和保存能力几乎代表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本文通过对贡物中心出土的档案管理类文献梳理分析,并结合前人对贡物中心机构研究的大量成果,认为贡物中心很可能存在一个专门的档案部门,这个档案部门随着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演化出相对成熟的档案管理制度。这不仅对研究乌尔第三王朝整体档案管理制度提供了帮助,也为深化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研究提供了
Heart rhythm disturbances become of special importancewhen patients reach a senior age.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the most prevalent arrhythmia among the old age
下文是拱玉书教授为吴宇虹教授文集所作序文。文集作者与序文作者均为国际亚述学界知名学者。两位教授既有共同的学术渊源与研究领域,其学问传承与研究志趣却又有所分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