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a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创新思维?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高级思想、心理活动。
  爱迪生发明灯泡是创新思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道路;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也是创新思维,它创造性地使港澳地区顺利地回归祖国。对中学生而言,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不拘泥于书本,思维逐层推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思维。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轻松地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在讲到“抗美援朝”时,播放了视频《上甘岭》,学生立即身如其境,情绪也高昂起来,不知不觉地被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求知欲和表现欲也被强烈地激发出来了。我随即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抗美援朝?大家用一个成语(唇亡齿寒)形象地比喻中朝关系,并提出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讲到《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我播放了一段配乐诗朗诵《乡愁》,学生都被那凄婉忧伤的氛围所感染。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台湾人民都像余光中先生所抒发的“思乡”之情,那么,三月份的“入联公投” 会不会成功?学生们一致认为“陈水扁当局这么做是阴谋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是不得人心的,台湾人民坚决不会赞成, 所以,“入联公投”不会成功。大陆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为祖国统一浴血奋战,殚精竭虑,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学习“古代史”时,我播放过动画《草船借箭》,《烽火戏诸侯》等等。这些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极大地刺激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望。
  除了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外,我觉得还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一言堂”、“填鸭式”这类为应试而学习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了。多采用一些讨论法、情景法、竞争法、探究式、质疑式等方式,充分利用中学生好动多思的特点,经常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思考和探究中提高创新的能力。谈到“西藏的和平解放”时,我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解放西藏用和平的方式好,还是用战争的方式好?大家马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开动脑筋,查找资料,利用地理课上所学的知识,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答了问题。他们给老师的答案是:先礼后兵。因为西藏海拔高,气候恶劣,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群众基础薄弱,宗教色彩浓厚,宜“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因此只能和平解决,而不能采用武力威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要激发兴趣,还要着力培养思维的技能。创新思维的开发,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把握需求,因材施教,必须根据科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创新思维有什么特征呢?1、思维的深刻性和概括性。讲到“重庆谈判”时,我设计了一串问题让同学们讨论:蒋介石为什么三次邀请毛泽东谈判?毛泽东为什么去谈判?如果毛不去,后果将如何?毛赴渝表现了他怎样的大无畏精神?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同学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蒋介石假谈判真内战的阴谋揭露出来,了解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时代背景,从而有效地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在讲到“台湾问题”时,我让同学们列举史实,概括地说明台湾历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据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挑战权威和勇于创新的品质,因为思维的创造地是以批判性为前提的。关于历史,我们可以这样说,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书也是人学的,因而许多历史现象是人为的。只有不迷信权威,不陷于书本的框框,展开求异思维,才能发挥创新思维,才能真正学好历史,真正掌握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到近代史时,我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清庭高官或者皇帝,你怎样来挽救民族危亡?这样引发同学们独立思考,使之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思维的独立性。接着,又请同学们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评判洋务运动。3、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我曾经采取了这样一种做法:请你以一位记者的身份来采访周恩来和张学良(学生扮演),请他们谈谈对西安事变的看法。人物不同,经历不同,应对的思路和技巧也是灵活多变的,不反学活了历史,而且训练了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重点在于训练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有: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是想象或假设的一种思维方式。对毛泽东的评价,我引导同学们从他的“功”和“过”两个方面来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有利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发散就变成了创造。2、逆向思维,它突破常现的思维定势,变换角度,逆向求异。我举这样一个例子:“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肯定是错误的,那么,它究竟有没有好处呢?邓小平把它留给后人作教训和借鉴就是恰到好处。这就是逆向思维。
  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质疑式用得最多。但是,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起学生对探索知识的需要,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加以适当鼓励,才能使创新之火生生不息。在课堂上教师应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生有些想法“误入歧途”,我们不能粗暴地加以责备,而应正确地引导,让他们走出误区;有价值的闪光点,应加以激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积极思维的自信心,并指引他们进一步探索,因为探索的过程往往就是创新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养成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
  
  二、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丰富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具体体会知识的应用,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让同学们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地域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写一篇调查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之我见》,让学生发挥独特的见解和个性,体会创新的乐趣,发挥创造性思维。还可以由几人一组表演《鸿门宴》、《重庆谈判》等,让他们在表演中演活历史,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不仅从表演中学到历史知识,创造性地再现历史,也从中感受历史。
  另外,还可以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博物馆,浏览、发掘历史题材。例如参观史可法纪念馆后,写一篇《史公祠游记》,借以抒发对史可法率明军抗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赞誉。参观博物馆,通过一个陶器、一块玉片,、结合中国古代史,可以了解扬州在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这些课外活动越丰富,越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思考的主动性,使之在已学和未学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用已学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有利于思维的开拓。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225007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进行课程改革后,词汇量的激增给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遵循词汇教学原则,运用科学的词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度过词汇学习难关。  【关键词】词汇教学 原则 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没有词汇,人们就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大量英语单词。英语能力
期刊
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谓是高中英语教材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教材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对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采用模块划分的方式,一个模块三个单元,一个单元七个版块,教育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清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版式设计合理优美,图文并茂,色彩柔和,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
期刊
【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我们认为,听说交际活动是英语教学的突破口,也是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突破
期刊
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确立,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利益的引诱,容易使他们思想扭曲并误入歧途,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德育教育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
期刊
品德课教学要加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无论哪种能力,其核心都是思维,而是否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直接影响品德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持久效能。所以,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及现代化头脑的创造性人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任务。  第一,在培养青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期刊
【摘要】数学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诱导的方法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辩证教学、直观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激发 培养 兴趣    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如何,固然与他的智力因素即所谓的“智商”高低有关,但也与他的非智力因素即人们常说的“情商”高低有关,尤其
期刊
新教材在我县全面推行已有两年了,很大一部分教师已适应了新教材的教学,逐步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转化。但由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时间较长,加之信息闭塞,农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和培训机会较少,以及担心学生考试成绩差等因素,大部分农村教师还沉醉于自己习惯了的传统教学方法,因而我县乡镇中学的历史教学与新教材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学
期刊
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封建统治者通过公开的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科举人的制度,二是科举考试的制度(这是科举制度的主要方面)。  科举制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为当权的封建统治者招揽一些人才,使一些下层地主和社会知识分子能够参与到政权中来,为封建统治献计献策;另一方面,又成为笼络士子的重要手段,起稳定统治的作用,能扩大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期刊
历史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通过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整个人类历史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作为学历史的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是我们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期刊
当前,在不少教师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思想品德课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