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间舞蹈与南北方舞蹈的交流与融合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_xi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舞蹈随着国家的兴衰崛起而发展变化,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贡献,中原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人们的民俗民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密不可分。中原民间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南北方地区舞蹈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原民间舞蹈类型。并传承发展了南北方舞蹈文化因素,从而更加深层地发展中原民间舞蹈。
  关键词:中原民间舞蹈 南北方舞蹈 交流 融合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民间舞蹈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巨变,岁月的洗礼,自出现之时起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56个民族的舞蹈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国舞蹈文化差异性的存在主要是受人文、地理环境、民俗民风等因素的影响,并随之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各民族人民以其较为独特的传统艺术行为展示着自身不同的舞蹈文化。其中中原民间舞蹈以它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兼而有之、广纳博彩的开放精神,使得这一地区的舞蹈呈现出的艺术价值也是多重的,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了南北方舞蹈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现今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类型。其吸收发展了南北方地区的优秀文化因素,从而更深层次地发展了中原民间舞蹈。
  一 中原民间舞蹈介绍
  中原民间舞蹈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刚柔并济、风格各异、雅俗兼备等特征使舞蹈艺术进入了一个较高的精神审美层面,这些民间舞蹈与群众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劳动生产、精神状态等,因此中原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当地群众大多自发自愿地加入表演队伍,在不同的参与性活动中纪念庆祝节日、抒发表达感情、寄托祈求愿望,伴随着音乐和节奏载歌载舞,以此来传达自己的意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模式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基本模式。而中原地区的舞蹈文化也吸收了周边优秀的文化精髓,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与传承,形成了我们现今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瑰宝。进入现当代,中原民间舞蹈艺术依然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多种民间舞蹈形式得到广泛流传,并结合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成为一些群众重要活动的表演形式。时至今日,这些民间舞蹈有着丰富的生活气息,易于被群体接受并深受大众喜爱。中原民间舞蹈同时还留存着重要的中国古代艺术信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原的民间舞蹈艺术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相当长的阶段内引领着中华舞蹈艺术不断向前迈进。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民间舞蹈文化还成为了不同文化交流的中转站,在封建时代汉民族舞蹈文化和其他民族舞蹈文化、中原舞蹈文化和西域舞蹈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基地,例如,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大量的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都具有汉民族和其他民族相互交融的艺术特点,龙门石窟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建都于盛乐后迁至于河南洛阳,同时将大量带有西域文化特点的舞蹈艺术带入中原地区,使得舞蹈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交流融合,其中的“飞天”形象就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无论从动作形态、服饰设计、道具的使用不仅显现了佛教文化的特点也凸显了中原地区的舞蹈艺术特色,使得这一形象更为绚丽多姿,栩栩如生。
  二 中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由于中原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使得中原地区民间舞蹈受不同民俗文化和地理自然影响,其表现形式各有千秋,但这一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
  第一,歌舞相溶,表演生动,民间传统艺术向来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呈现的,这使得艺术与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更为贴近,表演更为具体,表现的内容和船体的情感更为真实,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了解,中原地区民间舞蹈同样具备这样的艺术特征。
  第二,运用道具,展示技艺,中原民间舞蹈由广大中原劳动人民创造,为了增强舞蹈丰富的表现力,道具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者在运用道具上做了很多记忆动作,强化了舞蹈的表现力和造型感,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
  第三,人物形象化,表现力强,舞蹈多以故事传说为依据,依托生动的故事刻画人物形象,例如,“旱船舞”表演中的故事就是以渔家的艰苦生活进行,《萧恩打渔》中萧恩父女等民间故事传说的民俗文化和人物进行形象的表演。
  第四,以娱乐为基础,用舞蹈来表现,表演者就是群众,他们在自娱的过程中抒发情感,同时也表演给观众看,所以自娱性和表演性统一。中原民间舞蹈是中原广大人民群众以中原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生产作为素材和感情托付,运用人类肢体语言和群众的团结和创造力不断积累、发展并最终形成的。
  因此,中原民间舞蹈与中原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相影响、互为依托,在人类的不断传承和创新中共同发展。广为流传的中原民间舞蹈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其表演时在热闹的锣鼓声下,群众以团体为单位,用秧歌、龙舞、肘阁、高跷舞等艺术形式进行各式各样的民间舞蹈游行表演。这些都是中原民间舞蹈的具体表现方式,具有强烈和鲜明的的地域性。
  三 中原民间舞蹈与南北方舞蹈的关系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其南北地区的文化有着相互融合和交流的特征,这直接影响了舞蹈文化的生成,中原民间舞蹈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但影响与被影响着南北方舞蹈文化,更使之成为南北方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和吸收的集合点。中原民间舞蹈传承发展着中华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据有关部门调查整理统计,中原地区现存民间舞蹈种类多达几百种,仅河南地区就有百余种民间舞蹈形式,其中包括秧歌类歌舞、击乐舞类舞蹈、踩跷类舞蹈等,可谓异彩丰呈、各具特色。中原民间舞蹈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 中原民间舞蹈与南北方舞蹈的交流
  南北方舞蹈文化之间是存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巨大变化的,基于这些原因形成了中国舞蹈文化的种类繁多、形式丰富,因此民间舞蹈播撒着独到艺术魅力,传递着深厚文化意义。北方的民间舞蹈形式大多以“秧歌”为主。现今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娱性舞蹈,同时又是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民间舞蹈形式,集表演性与娱乐性为一体,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类民间舞蹈形式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北和黄土高原等地区。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有较为突出明显的统一性,地形绝大部分为河流冲积的平原和黄土高原,四季较为分明,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北方文化类型,秧歌就成为了北方地区的典型民间舞蹈。与之相反,南方地区的民间舞蹈类型则以灯类和花鼓类舞蹈形式为主。逢年过节人们在田间地头伴随着清晰明快的鼓点,配以优美简单的舞蹈动作,借助便携的道具翩翩起舞,尽情倾诉心中喜悦之情,其场面十分宏大。经过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对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类舞蹈逐渐成为传统风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仪式之一。鲜明的节奏和肢体舞动成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自愿积极参与的艺术形式。南方民间舞蹈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包括凤阳花鼓、采茶灯,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等,这些民间舞蹈动作较为柔美、舒缓,舞姿较为清秀优雅,舞风较为轻松惬意,体现了中国南方地区艺术的风格与特点,表现了这里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劳动景象,欣赏性极强,是南方舞蹈文化的典型代表。   五 中原民间舞蹈与南北方舞蹈的融合
  中原地区的民间舞蹈在形式上多样,包容性极强,并且吸收了南北方舞蹈的精华。首先,中原民间舞蹈离不开道具的使用,人们生产劳动中的道具便成为了舞蹈道具,这不仅是中原民间舞蹈的特点同样也是北方民间舞蹈的优势。“葛天氏之乐”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诗歌、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起源,也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歌舞。“操牛尾,歌八阕”的原始歌舞就在今河南省许昌长葛一带。虽然有些道具很小,但却是民间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人物使用不同的道具可变换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扇子和手绢,它可以细腻地刻画出女孩大方活泼的性格,也可以塑造出少女羞涩含蓄之美,又可表现丑角滑稽调皮的人物个性。就连狮舞、麒麟舞、仙鹤舞、龙灯舞这些模仿动物的民间舞蹈也大胆和频繁地使用精心制作的道具。有了道具的使用才描绘了绚丽多姿的舞蹈形态和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其次,中原民间舞蹈又是歌舞相融的,人们利用这种形式来传递情感表达意念,它吸收了南方地区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毛诗·大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歌和舞同样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当人们的感情无法用语言倾诉时,便用音乐旋律配以唱词进行表达,达到高潮时人们就以肢体有律动的舞蹈搬移唱词来传递情谊。歌与舞的结合,也是传递和表达情感的最高形式。如茶歌、商城小调、霸王鞭、固始花挑等。其中霸王鞭从两人到十几人均可,但要组成双数。舞者随着霸王鞭,八角鼓在身体各部位敲击的节奏,双膝轻轻颤动,肩、胸、腰、随之晃动,并唱各种小调,同时还有笛子或三弦伴奏。舞蹈中的歌词大多是当地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民间歌谣,流传广泛、旋律简单易学,歌词朗朗上口,多以地方小调为主,流畅平稳,深受大众欢迎。这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表现力丰富,并且符合中原人民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倾向,因此能够广泛流传。
  中原地区是汉族人民的集中地,这里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多姿多彩,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风格迥异。即便是种类相近的歌舞,也会有差异性,随着地区的不同在形式和表演风格上同样存在差异性。如麒麟舞,河北麒麟舞最具特色的就是它高大威猛、气势非凡,技巧性和观赏性极强,舞动中展示着表演者高超的技巧,表演中一般由两名青壮年脚踩高跷一前一后在锣鼓伴奏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闪、转、腾、挪等动作,动作难度大,演出场面磅礴。而河南的麒麟舞,麒麟虽外形凶悍,但表演风格细腻,由三人合作完成表演,分为穿头、穿尾、执绣球,不局限于地面表演,可在多层方桌上进行,表演过程中张弛有度、刚柔并济、风格诙谐,执绣球者形态丰富,时而伏地时而腾空,画面引人入胜、视觉冲击力大,舞动大胆灵活。这些民间舞蹈都传承着汉民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审美取向,在不断吸收和融合的基础上,展现着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地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和瑰宝。
  中国上下五千年,舞蹈文化一路相伴并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舞蹈艺术的绚丽多姿。民间舞蹈文化是舞蹈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存在与群众的劳动、娱乐中,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作为人口众多、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原地区,漫长的时光和丰厚的文化成就了中原民间舞蹈今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不同的信仰和语言,人文状况和景观存在这必然的联系和差异,中原民间舞蹈同时吸收和融合了南北方舞蹈的优势,在中国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原民间舞蹈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再加之人文风俗和人类思想不断创造发展下形成的,它与南北方舞蹈相互影响切密不可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也随之不断提高,保护和传承民间舞蹈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也颁布和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方针,中原地区的多种民间舞蹈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凝造出来的文化艺术更好地整理和保留,为我们继续研究它、发展它、表演它、创造它提供了有利支撑。这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河南民间舞蹈史》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2BE038。
  参考文献:
  [1]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 李北达:《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间舞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3] 刘晓真:《中国世界舞蹈文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4]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
  [5] 袁禾:《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李乐,女,1980—,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09级在读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舞蹈理论,工作单位:许昌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意大利一医疗机构称,服用阿斯匹林和钙肝素可改善下肢动脉阻塞症状。意大利老年人医疗中心在意大利安科纳市召开的第20届全国老年心脏病会议上介 A medical institution in
本文论述了新税制实施后的税负转嫁问题,诸如税负转嫁的存在,税负怎样转嫁及其作用和影响。这是一个应在理论界深入研究的税收理论问题。并提出了作者的分析和看法。 This a
1986~1989年间,系统调查了甘肃河西甜菜种植面积较大的11个县(市)的30个乡、87个村和3个场(站)的甜菜地,田间取样点3985个,样点面积总计为14165m~2,搜集甜菜象虫8316头。经过
《牧神午后》选用德彪西的同名音乐进行创作,是舞蹈史上的一场重大的革命,《牧神午后》让管弦乐在内容与形式上对古典芭蕾进行了首创式的革命,舞蹈者们不随意穿着衣服,《牧神
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我国的执业药师只有1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这一新生的社会需求。有专家预测,我国药师行业缺员将近19万人。实施的《药品管理法》,在药品的生产、经营和销售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情况及其困难与需求,为疾控机构改革发展和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四川省省、市、县3级疾控机构,对其领导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
近来报刊上经常出现频率较高的英文缩写符号“OTC”,它的含义是什么?它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从英文短语上翻译,意为“柜台销售的药物”,它是指不通过医师处方
桔褐天牛(Nadezhaiella cantor Hope)为钻蛀性害虫,在国内的陕西、四川、湖北、云南、福建等省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柑桔、柠檬、甜橙、葡萄等多种经济树种,而在我省的陇南
花生锈病 Puccinia arochidis Speg·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在1934年报道过河北省曾有此病发生。湛江市于1956年新鹿试验站曾在花生田中发现轻度病株,但未引起重视。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