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最佳作用点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优势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servermainten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是上好一堂电教课的关键。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教学重点处
  
  俗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向右移,小数与原来相比是缩小;向右移,是扩大”的实质。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多媒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使学生的知、情、意、行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过电教媒体的参与。把一本由枯燥的文字表达形式的教材书变成了文图、声形并茂的活教材。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2+1/3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屏幕展示第一个圆的画面,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使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之旋转。从1/2部分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的部分,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让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l,2+I/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屏幕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因此,电教媒体能使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浓,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中有乐,欲罢不能。心中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激励了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小学生的智力潜力。
  
  三、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四、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其他文献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
期刊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怎样解决好这一难题,成为众多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  数学应用题的构成要素是:具体内容,名词术语,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这些构成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造成学生解答应用题困难的原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数量关系。确定了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到解决方法,因此应用题教学应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名词术语进行
期刊
数学活动课的课型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来设计实际的课型。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型。  1.数学阅读训练活动课。  从心理学角度讲,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追究学生的学习失误,很多是因为不读题或读题不仔细造成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几百年来被人们公认的读书真谛。的确,在实际教学中,“读”历来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
期刊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    (一) 在实践中发现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
期刊
近几年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千姿百态。然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只拥有教学模式还远远不够。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个框架,就好像是一个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教学中,让其指导教学,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本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把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实施好呢?  第一,教
期刊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期刊
1、树立学习信心,加强学法指导    可以说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不可乐观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首先向学生指出中学数学中解题技巧是难点,这正是过去数学差的主要原因,而数学中更侧重概念、思想、方法。只要从开始学习时就抓住这点,过去学习不好。现在不一定就差,以前学生中就有不少成功的先例。要求学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我们不可能无所
期刊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众说纷纭,如何把握好这些模式,把它们充分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上来,是一个关键而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把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实施好呢?  第一,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一切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因素虽然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却有着微妙的差别。例如:以掌握数学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和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为主要目的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启发,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机会,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好习惯。  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期刊
随着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