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种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6098A×R5)。
审定情况:
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鄂审油2005003,国审油2006002。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三系杂种,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种植,全生育期为220天左右;苗期半直立,叶色深暗绿,蜡粉少,顶裂叶片较小,叶片长度中等,叶片较宽,侧裂叶在4对以上;开花期集中,花瓣黄色,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着生;在每亩1万~1.13万株的栽培密度下,株高为170厘米左右,分枝部位高度在40厘米左右,为上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12个,结角密度平均每厘米1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33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7克以上,种子黑色。湖北省及国家区域试验组织单位取混合种子样品,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中油杂12属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种子油中芥酸平均含量为0.33%,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平均含量为20.24微摩尔/克;国家区域试验中种子油中芥酸平均含量为0.15%,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平均含量为19.90微摩尔/克。
产量表现:
中油杂12(希望568)于2003—2005年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在2003—2004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07.3公斤,比对照中双9号增产16.72%(极显著),居参试第一位。在9个试验点中,8个试验点比对照增产,6个试验点增产极显著;2004—2005年平均为196.07公斤,比对照中双9号增产13.28%(极显著),居试验第一位,10个试验点比对照增产,1个试验点减产。2004—2005年参加长江中游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4.74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88%,10个试验点6个试验点增产,芥酸含量0.2%,硫代葡萄糖苷含量21.92微摩尔/克,含油量41.97%;2005—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75公斤,10个试验点8个试验点增产,芥酸含量0.1%,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7.87微摩尔/克,含油量42.64%,两年平均产量174.25公斤,芥酸含量0.15%,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9.90微摩尔/克,含油量42.31%。
栽培要点:
(1)适时早播:长江流域育苗应在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严格控制苗龄(30~35天),10月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播种。
(2)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为每亩0.9万株左右;肥力较高时,每亩0.8万株左右;直播可适当密植(1.5万株左右)。
(3)科学施肥:氮肥按7︰3︰2施用,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70公斤左右或尿素35公斤左右,硼砂1.5公斤左右,底肥氮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并注意氮、磷、钾配比施肥。追施苗肥,移栽成活后,适时追施提苗肥,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腊肥春用,在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有施硼,应在薹期喷施硼肥(浓度为0.2%)。
(4)防治病害:油菜初花期1周内喷施灰核宁,每亩用量100克灰核宁对水50公斤喷施。
适宜范围:适宜在长江中游区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种植。
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联系地址:武汉洪山区骆狮南路517号明泽大厦16层
邮政编码:430070
联 系 人:姜文嘉
联系电话:13377871225,027-52237661
电子邮箱:jwj516@sina.com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6098A×R5)。
审定情况:
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鄂审油2005003,国审油2006002。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三系杂种,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种植,全生育期为220天左右;苗期半直立,叶色深暗绿,蜡粉少,顶裂叶片较小,叶片长度中等,叶片较宽,侧裂叶在4对以上;开花期集中,花瓣黄色,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着生;在每亩1万~1.13万株的栽培密度下,株高为170厘米左右,分枝部位高度在40厘米左右,为上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12个,结角密度平均每厘米1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33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7克以上,种子黑色。湖北省及国家区域试验组织单位取混合种子样品,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中油杂12属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种子油中芥酸平均含量为0.33%,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平均含量为20.24微摩尔/克;国家区域试验中种子油中芥酸平均含量为0.15%,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平均含量为19.90微摩尔/克。
产量表现:
中油杂12(希望568)于2003—2005年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在2003—2004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07.3公斤,比对照中双9号增产16.72%(极显著),居参试第一位。在9个试验点中,8个试验点比对照增产,6个试验点增产极显著;2004—2005年平均为196.07公斤,比对照中双9号增产13.28%(极显著),居试验第一位,10个试验点比对照增产,1个试验点减产。2004—2005年参加长江中游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4.74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88%,10个试验点6个试验点增产,芥酸含量0.2%,硫代葡萄糖苷含量21.92微摩尔/克,含油量41.97%;2005—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75公斤,10个试验点8个试验点增产,芥酸含量0.1%,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7.87微摩尔/克,含油量42.64%,两年平均产量174.25公斤,芥酸含量0.15%,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9.90微摩尔/克,含油量42.31%。
栽培要点:
(1)适时早播:长江流域育苗应在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严格控制苗龄(30~35天),10月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播种。
(2)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为每亩0.9万株左右;肥力较高时,每亩0.8万株左右;直播可适当密植(1.5万株左右)。
(3)科学施肥:氮肥按7︰3︰2施用,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70公斤左右或尿素35公斤左右,硼砂1.5公斤左右,底肥氮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并注意氮、磷、钾配比施肥。追施苗肥,移栽成活后,适时追施提苗肥,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腊肥春用,在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有施硼,应在薹期喷施硼肥(浓度为0.2%)。
(4)防治病害:油菜初花期1周内喷施灰核宁,每亩用量100克灰核宁对水50公斤喷施。
适宜范围:适宜在长江中游区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种植。
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联系地址:武汉洪山区骆狮南路517号明泽大厦16层
邮政编码:430070
联 系 人:姜文嘉
联系电话:13377871225,027-52237661
电子邮箱:jwj51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