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客文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发展趋势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8年中国第一个大众化的博客网站——“博客中国”开通算起,博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间,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博客文学作为网络文学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形态,其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也一直备受关注。博客文学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最终的选择权还在于大众。
  关键词:博客文学;合理性;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71-02
  一、博客文学及其特点
  “博客”又叫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是在互联网上新兴并且迅速发展的个人书写交流出版方式。博客与博客文学是有区别的,是不同的。大多数博客注重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博客,作者多传达一己的私人话语;一谈到文学,人们便会想“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鲁迅曾说:文学创作“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1]
  目前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博客多是日记类的个人情感、生活场景等无序的记录,基本看不到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因此,博客中很多内容都不能称之为博客文学。到底什么是博客文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大体说来,博客文学是博主用电脑创作,在博客页面上发表的新的文学形式,是网络文学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形态[2]。不能简单地把在博客上发表的文字都纳入到博客文学的范围,而是要看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博客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审美性、情感性和趣味性,体现了写手对现实生活、人生和人性的某些思考,文字比较优美的作品,都可称之为博客文学。
  存在的既是合理的。博客文学自2002年博客被引进中国后就以不可抵挡的迅猛势头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文学观念,木子美《遗情书》的出现,更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消解。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我的创作主要是在个人体验基础上,对女性情感、欲望毫不掩饰地关照和反思。”博客文学从出现到后来迅速发展壮大有着一定的原因,其中既不乏博客文学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刺激。
  传统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文学代表了知识分子精英化的叙述话语,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博客文学开始消解传统的文学观念,使文学不再是文人的专利,博客文学平等对待任何人,不要求作者一定要有较高的学历,只要会上网,会写日志,都可以从事写作。虽然也有专业性的博客,如文学博客网——专门性的关于文学的博客网站;名人博客,如徐静蕾、韩寒、方舟子等知名人物的博客;志趣相投的人聚集起来的专门性的职业博客部落,如教师博客群、大东北诗歌群落、南风诗歌群落、无声的群落等。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博客仍是平民化、大众化的产物。博客文学对文学门槛的降低使得极大部分人开始关注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博客文学使得文学更加深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由于博主们大多是写自己新近的心情或发表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因此,它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加之其表达方式的自由,博客文学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博客文学的审美性不仅体现在文字所带给读者的美感,也体现在视觉性和音乐性等方面。打开博客网页,读者面对的不仅是博主记录下来的文字,同时也会被一些插图和配套性的音乐所感染。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可以加深读者印象,方便读者理解博主要表达的心情。例如,打开大东北之歌群落,我们既可以欣赏优美的诗歌,又能听到动听的旋律。
  博客文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作品一经展示,就马上会有很多跟帖、回帖。例如女学家苏芩的博客就博得许多轻女性的青睐。她经常发表一些有关爱情的文章,如《女人失恋后最惯用的报复手段》、《男人最想娶哪种女人做老婆》等,这些文章受到许多有感情困扰的女性的关注。
  二、博客文学发展中传媒及读者心态的作用
  博客文学迅猛发展,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外部因素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是媒介的作用。从载体上看,博客文学实现了作品附载的形式由纸质到电子网络的转变。正是由于新兴的网络媒介较之纸质媒介的优越性,使得博客文学得以发展。新媒体给博主提供的平台使得博客文学以最快的速度上传到网上,有时,管理机构还未来得及审查,它就早已公开发表。而一般的文学作品的发行尚需经过文化、音像等管理机构的审批,从作者交稿到定稿再到出版,最后再到与读者见面,其间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这就使得博客文学的传播大大快于传统的文学。
  相对于传统文学单向传播的特点,博客内置的评论和留言的功能使得读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改为双向互动。过去文学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功能被新型媒体的愉悦功能所取代,它更关注大众的、日常的、人性的东西。
  据统计,每年有几百部甚至上千部优秀长篇小说在博客中与读者见面,虽然数量的庞大并不能代表创作整体素质的提高,但至少可以反映出大众对文学的需求并未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减弱。这种热情反而因博客这一平台得到了极大的释放[3]。
  其次,读者阅读心态的变化也促进了博客文学的发展。传统的阅读方式是纸质阅读,这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自身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过去,文学是少数知识分子的殿堂,文学大都被神圣化了。但由于网络的发展,读者已不再受那么多的限制了。博客文学本身的大众化、平民化的特质使得更多读者愿意去接触这些所谓的文学。
  三、对博客未来发展方向的预见性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使得文学由原来的单纯的视觉体验转变为全方位的审美体验,由原来的专业作家创作转变为网民自由地发表。诸种改变使得博客文学能够在20世纪初出现,并且在各种考验中得以发展。博客文学兴起之时,其尚且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博客文学也是良莠不齐的,大多数是一般网络写手在博客中发表的一些个人情感类的东西,并没有形成专业性的博客群落,更缺乏规范性的指导与管理。现在则不同了,博客文学也在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它在逐步迎合大众口味的同时,也在对自身进行规范和升级。
  从博客文学的发展中我们不难预测其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网络的日趋规范化,博客文学的创作平台也在日益朝着有利于大众、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博客的无序现象正在改变。品次较低作品正在减少,专业性的层次较高的文章正在增多;由过去的杂乱无章到现在的开始出现群体性的博客群落,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这当然也与网络环境的规范化有关。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博客文学应该是文学发展的方向,文学不仅仅是几个带着光环的作家及其作品,更是迎合大众,符合历史潮流的作家及作品[4]。网络写手在网上发表作品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那么博主在博客上发表连载的小说或者其他文字亦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因此,那些经常在博客上发表作品的博主便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得到一定的收入,收入的增加会促进作品质量的提高,形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会使得博客的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博客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虽然它具有很多的优势和进步性,并且可能在今后有长足的发展,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它本身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把博客文学做大做强,是博客文学发展的关键。文学创作的生命力在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关注,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并提炼文学元素,用艺术的眼光去把握变动中的时代脉搏,不断提升作品的品味,博客文学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鲁迅.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并Y及T来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陈庆.博客文学:“零壁垒”的“自媒体”文学形态[J].当代文坛,2010,(2).
  〔3〕聂晨曦.论博客文学的文化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2008,(5).
  〔4〕欧阳文风.“博客文学”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1).
  (责任编辑 张海鹏)
其他文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一次讲话中说:“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提高组织化行为,变得更强。”他的这番话,点明了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旨,也回答了今后谁来种
英语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语言偏离,文学语言偏离是对常规语言现象的突破、超越。莫里森的《宠儿》的语言偏离不断超越、突破、违反传统常规语言形式,形成语义、语法、书
摘 要:杨利民这个新时期极具有影响力的剧作家,凭借着他对石油大地的满腔热爱,凭借着他内心的淳朴与本真,凭借着他对这个时代特有的敏感,写出一部部引人深思的优秀剧作。究其话剧的成就,其中之一就在于对荒原、风雪及月亮意象的运用上。剧中常常通过意象渲染气氛、勾勒外部环境、表现剧作深刻的主题,进而表达悲剧意义,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引发读者思考。  关键词:地域文学;杨利民剧作;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美国财大气粗,但政府也面临节约开支的压力。2011年秋季司法部一份122页的内部审计报告披露,2008年和2009年,该部共计主办或参与了1832次会议,花费1.21亿美元。这些会议主题林林总
053我崇拜伟人的气魄、气概、气质、气节;喜欢穷人的忠心、忠厚、忠诚、忠贞。来信我崇拜生命里的真诚、坦率、大度和包容;喜欢岁月验证过的友情、亲情、人情。天凉了,别忘了
本文针对中小学教育的现状,通过生理、心理的科学分析,阐明教育首先要讲科学,不仅要遵循学生身体的发展规律,更要遵循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是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
从宴游、娱乐的角度看,因欢度佳节而产生的节序词,本应是欢乐的协奏曲,但到了命运多舛的苏轼笔下,便产生了多种情感意蕴:或抒发良朋佳会之欢,或描摹伉俪绸缪之乐,或表现手足离散之苦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黑人戏剧作品也把身份认同、种族主义、边缘化作为创作主题。本文根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既出席了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又成为党的领袖的,只有毛泽东一人。所以,毛泽东对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印象很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