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受起步晚的限制还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在工作开展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为了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下文结合其在施工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造价管理工作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在建筑施工阶段,为了合理控制费用,必须做好工程造价的相关管理工作,发挥其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我国目前的管理工作来看,在工程的各个阶段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应该作为重点进行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众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成本,而且在管理中的一些不足已经日益凸显出来。为了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积极对策保证管理工作得到强化管理,为整个项目工程的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1、简介
在我国,进行造价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概预算定额进行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这其中有着时代发展的需要,但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行业的发展要求。目前在建设工程中多采用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方式,特别是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这种造价管理方式较为便捷,可靠性高。在我国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期,这种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方式已经全面的在我国施行及运用,同时根据工程的类型进行造价依据的制定,保证能够更好的与市场相结合,适应了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并在国家的要求下对节能技术制定了相应的定额补充。而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三五”规划时期,市场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决定性的地位,政府干预作用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并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不断提升造价管理的水平。
2、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合同条款有缺陷
无论是哪一个工程项目,其造价的依据都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同时在合同中也明确的记载了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内容和要求等,并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责分配,建设施工必须以合同为基准来开展工作,其中施工范畴、签证、付款方式、工程量、项目变更等内容与造价管理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严格规范合同条款,保证其清晰明确地描述这些内容,确保建设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但从目前来看,在有些建设项目中的合同条款并不规范,存在诸多的缺陷,如有些投标单位采取了压低报价的竞价策略,不符合实际的工程造价,中标后也不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存在偷工減料的现象,这就会使得完工后的工程存在较多的质量隐患。
2.2设计变更脱节
建设工程常常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如建设方的要求、设计缺陷的纠正、施工困难等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就要通过施工变更对建设工程的工程量、工程范围、工程内容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变更势必会使工程造价产生相应的变化。虽然设计变更需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违反操作流程,等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变更手续或者边施工边变更,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施工的进度,并且会相应的增加工程量,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不经建设工程其他参与方签字同意而进行的变更不利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2.3现场管理混乱
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混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由于建设工程的性质造成的,如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参与,且存在不同施工专业交叉作业的问题,加上现场物料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为保证,容易出现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在这种混乱的现场管理模式下,容易出现随意签证、以少报多、虚报工程量等情况,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3、对策分析
3.1合理规划施工
在施工阶段,施工的规划应当严格根据合同内容来进行制定,并确保符合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施工的工艺技术应当与施工要求相适应,在组织施工人员施工时,应当特别注意交叉施工问题,避免交叉施工引起施工条件相互冲突,出现等待施工的问题,导致拖延施工进度,造成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失控的问题。另外还要清晰明确地制定好合同条款,确保合同能够严格的约束施工行为,避免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现象。并应在规划施工时合理分配资金,保证资金用于限定的施工环节,防止资金不到位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
3.2控制施工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好坏,可以动态的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如在正常的施工顺序中,增加工作面、投入更多地人力物力、合理利用施工间歇期,加快施工速度,使成本能够更好的得到控制。另外也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统筹安排工程施工工作,使平行施工以及搭接施工等情况更加合理,调整施工的起止时间,在同等的人力物力投入条件下,施工效率更高。
3.3加强现场造价管理
工程现场造价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应当首先减少索赔费用,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及造价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对于合同中与索赔有关的条款进行反复的研究,从专业角度尽量降低索赔费用,从而减少工程费用的支出。其次,应当平衡工程质量、进度与费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出现赶工现象,同时还要确保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的现象。还要控制材料成本,尽量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从而降低直接成本。
3.4规范工程变更
严禁出现随意进行工程变更的情况,如非必要,尽量减少工程变更。进行工程变更时应当经过科学的计算和严谨的评估,减少因工程变更带来的损失。这就要求建立规范的变更制度,控制临时签证情况,并在合同中予以体现,为工程索赔提供依据。
结语:
我国进行造价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在很长一段时间使用概预算定额进行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方式,但目前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要求。目前在建设工程中多采用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方式,这种造价管理方式较为便捷,可靠性高。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与改进,作为造价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市场情况,对管理工作给予适当的创新与调整,对合同条款、设计变更、现场管理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工程造价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萍.现阶段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09(23):86-87.
[2]魏束强,方向阳.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S1):73-74+99.
[3]马欣,王海,解新宇.浅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29-30.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在建筑施工阶段,为了合理控制费用,必须做好工程造价的相关管理工作,发挥其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我国目前的管理工作来看,在工程的各个阶段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应该作为重点进行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众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成本,而且在管理中的一些不足已经日益凸显出来。为了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积极对策保证管理工作得到强化管理,为整个项目工程的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1、简介
在我国,进行造价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概预算定额进行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这其中有着时代发展的需要,但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行业的发展要求。目前在建设工程中多采用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方式,特别是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这种造价管理方式较为便捷,可靠性高。在我国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期,这种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方式已经全面的在我国施行及运用,同时根据工程的类型进行造价依据的制定,保证能够更好的与市场相结合,适应了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并在国家的要求下对节能技术制定了相应的定额补充。而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三五”规划时期,市场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决定性的地位,政府干预作用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并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不断提升造价管理的水平。
2、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合同条款有缺陷
无论是哪一个工程项目,其造价的依据都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同时在合同中也明确的记载了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内容和要求等,并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责分配,建设施工必须以合同为基准来开展工作,其中施工范畴、签证、付款方式、工程量、项目变更等内容与造价管理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严格规范合同条款,保证其清晰明确地描述这些内容,确保建设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但从目前来看,在有些建设项目中的合同条款并不规范,存在诸多的缺陷,如有些投标单位采取了压低报价的竞价策略,不符合实际的工程造价,中标后也不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存在偷工減料的现象,这就会使得完工后的工程存在较多的质量隐患。
2.2设计变更脱节
建设工程常常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如建设方的要求、设计缺陷的纠正、施工困难等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就要通过施工变更对建设工程的工程量、工程范围、工程内容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变更势必会使工程造价产生相应的变化。虽然设计变更需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违反操作流程,等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变更手续或者边施工边变更,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施工的进度,并且会相应的增加工程量,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不经建设工程其他参与方签字同意而进行的变更不利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2.3现场管理混乱
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混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由于建设工程的性质造成的,如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参与,且存在不同施工专业交叉作业的问题,加上现场物料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为保证,容易出现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在这种混乱的现场管理模式下,容易出现随意签证、以少报多、虚报工程量等情况,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3、对策分析
3.1合理规划施工
在施工阶段,施工的规划应当严格根据合同内容来进行制定,并确保符合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施工的工艺技术应当与施工要求相适应,在组织施工人员施工时,应当特别注意交叉施工问题,避免交叉施工引起施工条件相互冲突,出现等待施工的问题,导致拖延施工进度,造成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失控的问题。另外还要清晰明确地制定好合同条款,确保合同能够严格的约束施工行为,避免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现象。并应在规划施工时合理分配资金,保证资金用于限定的施工环节,防止资金不到位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
3.2控制施工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好坏,可以动态的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如在正常的施工顺序中,增加工作面、投入更多地人力物力、合理利用施工间歇期,加快施工速度,使成本能够更好的得到控制。另外也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统筹安排工程施工工作,使平行施工以及搭接施工等情况更加合理,调整施工的起止时间,在同等的人力物力投入条件下,施工效率更高。
3.3加强现场造价管理
工程现场造价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应当首先减少索赔费用,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及造价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对于合同中与索赔有关的条款进行反复的研究,从专业角度尽量降低索赔费用,从而减少工程费用的支出。其次,应当平衡工程质量、进度与费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出现赶工现象,同时还要确保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的现象。还要控制材料成本,尽量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从而降低直接成本。
3.4规范工程变更
严禁出现随意进行工程变更的情况,如非必要,尽量减少工程变更。进行工程变更时应当经过科学的计算和严谨的评估,减少因工程变更带来的损失。这就要求建立规范的变更制度,控制临时签证情况,并在合同中予以体现,为工程索赔提供依据。
结语:
我国进行造价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在很长一段时间使用概预算定额进行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方式,但目前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要求。目前在建设工程中多采用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方式,这种造价管理方式较为便捷,可靠性高。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与改进,作为造价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市场情况,对管理工作给予适当的创新与调整,对合同条款、设计变更、现场管理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工程造价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萍.现阶段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09(23):86-87.
[2]魏束强,方向阳.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S1):73-74+99.
[3]马欣,王海,解新宇.浅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