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的实践探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gge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福州市七所中学的初、高中生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学生主体性的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从认知心理层面进行中学生的生涯辅导探究,在确立学生生涯规划辅导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前提下,以生涯探索意识和学习辅导为主线的设置课程,将生涯规划辅导细化至学业和职业两个部分,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觉察、生涯探索四个部分践行生涯规划辅导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生涯规划;中学生;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0-0035-03
  一、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比例逐年增加,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量数据与咨询案例显示,高考专业的选择压力与高校的就业压力迫使高考学生及家长做出盲从性选择,选择专业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学习力[1]。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福州市七所中学随机抽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共计821名学生作为被试,调查初、高中生生涯发展状况及发展特点。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的生涯规划在认识水平上与自我规划期待上存在不相称的地方:在中学生的生涯规划上存在一些积极的方面, 如自我意识高涨、积极自信,但积极背后存在着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行动不足、职业价值取向单一、社会实践不足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研究就生涯规划进行系列课程设置的初步构想,辅以生涯团体活动的开展,从认知心理层面进行生涯辅导探究,将生涯规划辅导细化至学业和职业两个部分。
  二、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
  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架构参考了萨帕的生涯彩虹理论,以认知心理学、团体动力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理论为知识架构。
  (1)学习Ausubel的认知同化论,利用有意义学习,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既存的相关概念和命题做链接,并进行概念统整。认知同化理论认为,人类知识是一种有层级的知识结构体,这种结构体将会借由外显的语文符号进行书写表达[2]。本课程利用个体认知中上一层的主概念作为知识串的中心点,不断纳入新的次级概念,在进行生涯规划辅导的过程中,采用卡片联想的方式,利用后设学习策略检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知识结构组成的范围和程度,寻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及学习动力缺失的部分,而并非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进行。
  (2)使用概念构图教学法。在Ausubel认知同化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学习材料的使用需要对学习者本身具有意义;学习者需要具备先导知识,即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活化大脑神经元,以便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这是一种增进学生后设认知能力的有效教学法,也是检测学生在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
  三、基于学生主体性的课程体系设置
  (一)确定课程目标
  生涯辅导课程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课程以活动为载体,在确定各个主题的基础上开设相应课程。本研究的生涯辅导课程从探索“我是谁”开始,将自我认识与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相结合,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出更多的实境学习体验。在课程设置上,将学业辅导的着眼点落脚于学生的时间管理、情绪辅导以及大脑认知架构的再联结,利用时间管理工具,针对自我发展开展有效、有序、有力的生涯规划。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中学生对于自我认识、社会形势、职业了解、升学规划等方面有不同层次的关注与需求。因此,应系统安排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形式
  生涯辅导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过程,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生涯辅导课程重在联系学生实际,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和分享[3]。因此,在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活动类型:(1)案例讨论。通过对一些音像材料、案例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发学生共鸣。(2)角色扮演。例如开设“职业价值观大拍卖”“生涯幻游”等课程,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通过展示相应的行为特征,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他们的发展。(3)话题辩论。通过开展辩论赛及各种演讲,例如“职业价值大PK”等,让学生互相沟通想法,促进学生对职业、角色和生涯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教学形式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课程设立的初期,教师利用游戏导入环节将班级成员进行随机分配,并辅以小组初期的团队建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小组针对课程的内容、活动的安排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小组成员相互补充、说明。
  (三)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设置前期,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关于生涯教育开展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套生涯教育体系,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以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开展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每个主题下各有几个单元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内容展开,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并为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便利。
  在辅导过程中,生涯课程的设置通过自我认知、学习辅导、职业探索、生涯觉察四个部分进行,以生涯探索和学业辅导为主线,生涯探索突出学生的生涯探索意识的发展,其中以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为主要培养方向。针对学生出现的盲目选择的问题,引导他们了解自我和职业人的工作体验,了解教育和未来就业的相关性,并学会对自己的文理分科、专业选择、学校选择等重要生涯抉择任务负责。
  学业辅导是针对中学生的学习全程做整体的规划与指导,包括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的探讨以及同伴学习等内容[4]。使其在中学期间的不同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自己不同的能力。这种指导一方面基于学生在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信息,另一方面针对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与困惑。辅导中并不直接教学生如何用具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并为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指导。   四、生涯规划课程的辅导模式
  (一)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职业性向
  无论是对个人的主客观条件的了解,还是过自身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把握都是对自我的认识,只有认识清楚自己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规划。该辅导模式一方面为寻求辅导的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测评和分析;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测评分析结果去了解相关职业的市场信息,在综合个人与社会因素的情况下,确定职业性向。
  职业性向是个体各种品质特征要素与职业活动类型相适合的倾向性表现[5-7]。职业性向的培养要结合本人的兴趣特点和市场的实际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二)对中学生学业生涯的整体规划
  学生的学习辅导课程,主要是从动机和技巧两个角度联系大脑特点和认知过程来阐述学习辅导的具体因应策略,探讨人的记忆和心智概念图,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引导学生多次实际练习“十步笔记法”和“速读法”。
  首先,从时间管理方面的困惑入手,让学员们对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进行深入探索,感悟时间管理的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在“点燃时间管理渴望”后,解析时间管理四象限划分和甘特图等时间管理操作工具的使用,在加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的同时提高时间管理的技术。
  其次,使用概念构图教学法,设置学习辅导系列课程。评估学习者“起点”的重要性,并根据“起点”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和认知架构的活动,活化大脑神经丛,帮助学习者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结。
  (三)学习辅导课程后的生涯觉察
  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确立大学习观的观念之后,了解未来生涯学习对个人生涯发展的意义。通过探索职业兴趣和能力,澄清学生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做铺垫;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职业价值取向,并进一步探索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生涯人物的选择和采访搜集资料,探索个体的成长之路,将现实与学业作联结。
  五、效果评估
  在效果评估上,根据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评估模型,从反应层面来看,学生整体上比较喜欢上生涯规划课,参与积极性较高;从学习层面来看,本课程在学习与职业之间帮助学生提高了生涯规划的意识,学生们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完成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在实境学习中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继而讨论、规划未来的生涯;从行为层面来看,多数学生从对生涯规划没有认识到主动去了解,去采访自己父母的职业生涯,再到正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这对接下来的选科以及将来选专业有着重要帮助。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关于在中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EB/OL][2009-12-11].http://www.jiDaD.gov.cD/art/2009/12/11/art_722_2107.html.
  [2] 董珉,向丽,祝文慧.基础教育阶段推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問题与对策——以武汉市为个案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2A):52-55.
  [3] 朱益明.“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课程实施构想[J].教育科学研究,2010(8): 54-57.
  [4] 姜照雯.论中学生的职业探究意识及其对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J].教育探索,2013(5)::79-81
  [5] 安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生涯辅导[J].消费导刊,2010(8): 147.
  [6]吴炳进.高中生生涯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以梧田高级中学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张旭东,夏徽,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J].教学研究,2013.(1):71-76.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350001)
  编辑/于 洪 终校/杜文姬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胚胎角膜基质细胞(human embryonic corneal stromal cells,hECSC)条件培养液对人胚胎角膜内皮细胞(human embryonic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hECEC)体外增生的影响
目的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葡萄膜炎(EAAU)是研究人前葡萄膜炎的有用模型。本研究旨在观察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能否阻止EAAU发生。方法 将溶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的牛黑色素蛋白(BMP)注射于大鼠右眼前
介绍了济南炼油厂以润滑油抽出油为原料研制和生产浅色油墨溶剂油的过程,该产品生产工艺简便,附加值高,自1998年实现工业化以来,为济南炼油厂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为石油加工副
目的观察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影响。方法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是世界范围内角膜盲的最常见原因.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不仅可直接导致角膜的感染性破坏,而且还可
介绍目前汽车发动机油的换油准则,并从汽油机油的性质出发,对公交车辆发动机油进行取样化验,并对质量变化因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油样的大多数质量指标都在规定的换油周
LQC KD320导热油要求好的热稳定性、氧化安定性、传热性能和低温流动性等,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准为SH/T0677-99和DB31/T229-1999。通过对基础油及添加剂复配的研究,确定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严重化、复杂化的趋势,发生也更加频繁,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咨询师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半路出家”的心理咨询师,他们因社会
目的评价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与抗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偶联物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免疫特异性.方法采用过碘酸盐氧化法将抗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LM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1例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1例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