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静脉穿刺进针角度对乙型肝炎患者疼痛影响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0763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乙型肝炎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清醒的住院静脉输液病人,对440例患者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对照组220例)和45°静脉穿刺(试验组220例),注意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结果:试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穿刺以45°或接近45°进针,较传统20°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等特点。
  关键词 静脉穿刺 进针角度 乙型肝炎 疼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115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均选择2005年6月~2006年12月,清醒、疼痛敏感和对疼痛能正确描述,并且穿刺顺利的住院乙型肝炎病人440例,年龄15~75岁,其中男250例,女190例。患者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有56例,专科198例,中专62例,高中112例,初中12例。年龄16~30岁110例,30~40岁110例,40~50岁110例,50~70岁110例。均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和一次性针头,针头为7号。
  方法:①分组方法:采用自身对比法,将4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将440例患者根据不同年龄,对疼痛的影响,按以上年龄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10例。②穿刺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由笔者操作。对照组按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针头与皮肤之间以20°在血管上方或侧方穿入皮下,再沿血管方向潜行穿入血管,见回血继续进针少许。试验组选择好患者穿刺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左手绷紧病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血管上方与皮肤约45°快速进针,针头穿过皮肤及血管上壁后,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方向平行送入少许,按常规方法固定。
  疼痛程度判定标准:注射过程中,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变化,采用Wong-Baker[1]面部表情量表评估病人对疼痛的反应。0级为无疼痛;1级为有痛感,但不严重;2级疼痛轻微,病人不舒适,微痛的时间不超过10秒;3级为病人感觉疼痛和痛苦;4级患者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5级为剧痛,面部表情紧张、呻吟,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疼痛时间超过15秒[2]
  穿刺成功的判定:①静滴通畅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成功;②有回血但穿刺局部青紫或局部液体外渗和无回血,且不能滴入液体为失败[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静脉穿刺成功率:试验组220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214例,成功率为97.5%;失败6例,失败率为2.5%。其中在血管情况方面,出血患者有10例,青紫6例,皮肤黑红9例。对照组1次性穿刺成功有212例,成功率为96.7%,失败8例,失败率3.3%,其中出血1例,青紫8例,皮肤黑红7例。
  疼痛程度的比较:试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疼痛等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讨 论
  首先从静脉穿刺的角度与疼痛及成功率方面来分析,人的表皮厚约0.26mm,真皮厚0.5~2.0mm,其中痛觉神经主要分布于真皮内[4],疼痛程度与外在刺激强度、刺激时间、作用面积有关。采用穿刺病人血管上方与皮肤约45°快速进针,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相对减少,皮肤受损范围小,作用于针头的压力增大,使进针速度加快,针头刺激皮肤的时间短,所以痛觉就会减轻。这种穿刺法省略了针头在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的步骤,直接刺入到静脉腔,缩短了针尖在皮下运行的时间和距离,针头对皮下组织、神经末梢刺激程度小,故临床穿刺疼痛不明显。采用穿刺针从血管与皮肤约20°的传统方法进针,一方面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相对增大,皮肤受损范围也大,作用于针尖的压强相对较小,使进针速度减慢,针头刺激皮肤的时间延长,痛觉相对增加;另一方面,针头从静脉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针头对皮下组织、神经末梢刺激时间长,所以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且针尖进入血管后,落空感不明显,影响穿刺成功率,针头在皮下潜行距离长(0.5~0.8mm),拔针时按压皮肤着力点与静脉管壁进针点,易出现偏差,致使按压力度与受压面积不能完全有效的作用于静脉管壁进针点,故易出现皮下瘀血。
  另外,从静脉穿刺角度的作用力分析来看,根据力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当合力F一定时,随α角度的增大,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压力F1增大;当α=45°时,垂直分压力F1与水平分压力F2相等;当α>45°时,垂直分压力F1大于水平分压力F2。随着α的角度增大,针尖与皮肤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增大,容易进针,进针时省力,在进针时皮肤受到的刺激小,病人穿刺时疼痛就轻;如果α>60°,操作者不容易控制进针的深度,易穿透血管下壁,造成穿刺失败;当α<45°时,水平分力F2大于垂直分压力F1,则说明穿刺时皮肤随针尖向前推移不易进针。
  
  参考文献
  1 钟萍.用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27.
  2 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7,6(6):356.
  3 杨梅.改进静脉穿刺方法的研究.护理研究,2003,17:851.
  4 张朝佑.人体解剖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4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护理作用。方法: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发生的颅内感染21例,并对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引流5~27天后21例病人结果评定标准,18例预后良好,2例中残,1例重残,无死亡病例。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明显提高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护理 颅内感染 导管 脑出血    我院对20
雄鸡报晓,自远方传来温暖的消息。丁酉将近,从心底唤醒幸福的记忆。时光缱绻,岁月安然。关于农资人的故事里,有不老的情怀,有楷模的印记。在传媒厚重的笔墨里,设计师总体部署开宗明
目的:使用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时,每天需消耗一定量的原装清洗液来完成必要的清洗程序,以减少样本间交叉污染,保证仪器运行状态的良好,试剂成本高,为了降低试剂成本,根据
在第66届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上,公示栏中有四篇报告揭示了在拉美人群中Raptiva(efalizumab)(Ⅰ)治疗中至重度慢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在此人群中生物治疗的第一次评估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国家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而民宿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原生态文化成为其升级转型的战略
日本的生物公司AngesMG准备将其新的核酸诱杀物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用于特应性皮炎。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FOCUS-PDCA)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OCUS-PDCA程序的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9个步骤分析患者发生
社区概况 区内居民总户数(截止2007年10月):1498户,总人口数4611人,其中男性2295人,约占居民总数49.77%;女性2316人,约占50.23%;60岁以上老人989人,约占总数的21.45%;育龄妇女961人,约占总数的2
摘 要 目的:探讨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比较30例对照组(阿托品)及28例观察组(长托宁)治疗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治疗组相比,观察组明显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时间(P<0.01);明显缩短住院时间(P<0.01)。结论:长托宁治疗有机磷中毒可以明显改善意识障碍、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中毒 长托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人民的生活需求逐渐提高,我国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人们的关注由城市转向乡村,开始了高速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景观的建设也逐渐受到了重视。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