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人生的成长历程

来源 :珠江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人的素质提升、人格成长当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或者说美育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甚至支撑着、带动着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结构的完善。优秀人物、卓越人物,或者用马斯洛的话来说是“自我实现者”,都会有对美好的追求;他们的理性选择和意志品质,都会伴随着情感动力,伴随着审美眼光的追寻和对美好的向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质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还是古希腊的、文艺复兴的伟大的人才摇篮,都受到美育的滋养孕育。美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可以升华感性、
其他文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布朗运动,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提出了我们现在称
【摘要】音乐的主要内容是歌颂真善美,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对人们的思想引导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中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宣传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修身养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音乐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道德品质;民歌民谣;爱国热情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国是文明古国,从古至今无数经典音乐陶冶着人们的情
麦小舟先生倾心研究老子《道德经》,将老子的精神再现出来,可谓功德无量。道学文化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穷性命之源的大学问,以《老子》《庄子》《列子》《文子》集其
道家哲学蕴含了深刻的尊无、崇无、尚无的思想,是终极追求的思维达到一定境界的体现。有与无,是肯定性抽象和否定性超越的辩证统一。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以及相关论述,是
21世纪以来,粤剧发生了力度相当大的改革,在舞美、音乐、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传播形式等方面都有了不少改革措施。在改革创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短缺、人才缺乏、
从19世纪末开始,几乎所有的莎剧都被改编成了电影,但莎翁本人却没有登上银幕。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了有关他生平的影像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剧情片《莎翁情史》(Shake
苏小小是位史籍无载、生平难考却地上有墓、诗中有名的迷幻女性。南朝民歌《钱塘苏小小歌》给文人们提供了一个形象朦胧的“苏小小”雏形,唐宋以后的文人们不断地以诗词想象
建立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是天津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性质的大学。容闳作为中国首位留美接受现代教育的留学生,作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对于北洋大学的建立与发
理查德·赖特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对20世纪后半叶黑人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土生子》被人称为"抗议小说",小说展现了主人公别格·托马斯作为一个黑人的恐惧心理以及由犯罪走向死亡的过程。在最后一部分《命运》中,作者用大量篇幅来描写法庭上的场景,主人公别格内心出现了理性的回归。他对自己杀死善良白人的行为产生了质疑,也是他尚未泯灭的人性之光开始冲破怨恨、恐惧、报复等阴暗心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讲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做到“八个统一”。“八个统一”中关于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