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照片

来源 :儿童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985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洞,多次挑起人们的关注。
  2019年4月10日,人类获得首张黑洞照片的新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预言
  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推导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不久,另一位科学家史瓦西根据这个理论,经过缜密计算,预言有这样的天体:它有强大的引力,无论什么物质,包括光都无法逃离,所以从外面来看,就是一个绝对黑暗的天体。后来一位名叫惠勒的物理学家把这个天体叫作黑洞,大家觉得挺形象,于是这个还没法证实的天体,有了名字。
  黑洞的边界,被叫作“事件视界”,物体能通过事件视界落入黑洞,但无法通过事件视界逃离黑洞。
  半个多世纪后,著名科学家霍金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意思是黑洞不是完全黑的,也不单纯是个吸入洞,它可以吸进物质,也会向外发射物质。
  对这个看不见的预言,人们越发半信半疑,管它黑不黑、吸还是射,总得眼见为实吧。
  黑洞黑暗,没法直接看到,人们就借别的方式来确认。
  科学家很明确,将要捕捉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黑洞事件视界边缘的“看得见的物体”,它们在黑洞周围形成了一圈光环,根据光环的轮廓来显示黑洞的轮廓。
  捕捉
  通过近百年的努力,人们终于能看到“真身”,哪怕是用其他物体“衬托”方式看到的,这至少说明,真有黑洞。
  在崇敬科学家之余,觉得相对论、蒸发论、事件视界......深不可测的普通人,很自然地把关心的目标转移到了自己能懂的事情上:这张旷世照片,是用了什么照相器材?是哪位摄影师的杰作?
  虽然答案也有点儿深奥,但毕竟知道了“照相器材”其实是“事件视界望远镜”。
  地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而要“拍摄”的黑洞属于银河系之外的M87星系,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实在太遥远,从地球上看过去,太小了。
  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星星,比如金星、木星都是一“颗”一“颗”的,实际上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金星则比地球略微小一点儿,想想地球有多大,就知道那家伙也是个巨无霸。
  而那么远、那么小的黑洞,不要说眼睛,一般的望远镜也看不到,需要一个很大的望远镜。要多大?像地球那样大!这可不好办,即便能造,也没地方放啊。人们想出了法子:由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多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虚拟大望远镜。一位身在德国波恩的科学家风趣地评价这个技术:如果用这个大望远镜,人在波恩能看清美国纽约街头报纸上的字,前提是,地球必须是平的。
  “摄影师”是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200多名科研人员,他们用这些射电望远镜联合接收与黑洞相关的电磁波信号。
  原来,射电望远镜并不能直接“拍摄”黑洞,它们的方法是收集海量的电磁波数据,用数据来描绘黑洞的长相。
  经过近两年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才获得第一张黑洞照片。
  照片上色彩鲜明,但原有的数据并不存在颜色的不同。
  虽然“看得见的物体”发射的电磁波有可见光、不可见光,但这个大望远镜接收的电磁波属于不可见光,原来,它本是一张“看不见的照片”啊。科学家们只能感应到信号的强弱,为了让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才用颜色做了处理效果。
  那火红的亮色部分就是“看得见的物体”,被称为“吸积盘”。
  有人形容黑洞,强大的引力使它像一头张开大口的饿兽。其实,黑洞很绅士,并不是急吼吼地“吞噬”物质,它“吃”起来慢条斯理,吸积盘就是例证。
  吸积盘是一些围绕黑洞旋转的物质。比如,如果有一颗恒星靠近了黑洞,并不会“欻(chu`)”的一下被吸入黑洞。
  就像地球上有潮涨潮落,主要是受到月球的引力一样。同一时刻,地球各部位有的面向月球,有的背向月球,有的侧向月球,受到的引力不同,所以有的是涨潮,有的是退潮。
  同样,黑洞对恒星不同部位的引力作用相差很大,这个引力的差别,会把恒星撕成碎片。这些碎片就环绕黑洞旋转,形成一个吸积盘。
  因为黑洞的引力,这些物质旋转着靠近黑洞,在旋转中因为互相摩擦,温度上升,会发出大量的电磁波,所以吸积盘能被射电望远镜“拍摄”到。
  随着旋转,一些物质会逐渐接近黑洞的事件视界,最终落入黑洞。照片阴影部分还不是黑洞的“真身”,它在阴影部分的中心。因为射电望远镜只能捕捉到超过黑洞直径三倍以外地方的物质。
  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60多亿倍,太阳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什么叫质量?告诉你它的计算单位就知道了——千克。
  出身
  “摄影师”中有我国的科学家。“照相器材”呢?基本没有,只是上海和新疆的射电望远镜参与了协同观测。
  过了7个月,黑洞新闻又来了,而且爆炸性不亚于那张照片:郭守敬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
  郭守敬?名字“很中国”啊。对,是中国的望远镜、中国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黑洞。
  这颗恒星叫LB-1,质量是太阳的70倍。
  咦?M87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60多亿倍,这个70倍的怎可自称“最大”?
  哦,因为“出身”不同,它们俩属于两个“派系”,在各自“山头”论资排辈,称王称霸。
  M87属于超大质量黑洞,这样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100万~100亿倍之间。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等所有星系的中心,都会有一个或几个超大质量黑洞。M87黑洞就在M87星系的中心。这样的黑洞来历成谜,有一种研究认为,在宇宙大爆炸之初,也就是宇宙诞生之际,就开始形成超大质量黑洞。
  恒星级黑洞的出身很明确,就像它的名字,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遗骸”。
  对,恒星会死亡。
  太阳也是恒星。太阳发光发热,为地球源源不断输送能量,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需要燃料,主要是氢,还有氦等。其他恒星也是时时刻刻进行着核聚变,挥霍着燃料。燃料挥霍完,恒星就死亡了。
  这么说来,太阳以后也会变成黑洞?
  哪里,死亡后的“变身”也是有级别的。太阳算恒星中质量小的,它将成为白色、体积比较矮小的白矮星。比它大的将成为中子星。成为中子星之前,那颗恒星会发生大爆炸,极其明亮,很久才会消失,这便是超新星,爆炸剩下的就是主要由中子组成的中子星。
  原子已经够小了,可中子比它还要小,是组成原子的物质之一。
  大质量的恒星才能成为恒星级黑洞。
  刚刚提到了超新星,那么有没有新星?有,白矮星从别的星中“偷来”燃料再次核聚变,就是新星。
  郭守敬望远镜从功能来说,叫“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缩写为LAMOST,这次的发现被命名为LB-1,就是为了纪念郭守敬望远镜的贡献。
  以前寻找恒星级黑洞,主要靠捕捉吸积盘发出的X射线。郭守敬望远镜发现的这个黑洞,X射线辐射非常微弱,所以用的是另一種方法:观测有可能是围绕黑洞转的恒星的光谱变化,来发现黑洞的蛛丝马迹。
  各种可见光、不可见光都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光谱观测能将各种频率的光分开。分析光谱,可以获取宇宙天体中的化学成分、温度、气体运动等信息。
  这样找寻黑洞,需要获取大量恒星的光谱,对一次观测只能获取数条光谱的望远镜来说前景渺茫。而郭守敬望远镜拥有4000根光纤,理论上每次都能获得4000条光谱,被称为“光谱之王”。
  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在月球上有他们名字命名的地貌,太空中有他们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他们是古代天文学家的代表: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沈括、万户(陶成道)。答案可以多选:
  1.名字用于月球的是___________
  2.用于小行星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万户
  2.张衡、祖冲之、郭守敬、沈括
其他文献
自己怎么会变成一棵树的呢?  好像只是因为一些很可笑的原因啊。  一  说好七月末,可直到八月中,妈妈也没来接蓝蓝。  下午和几个玩伴捉迷藏,一连被找到三次,同一队的小林指着蓝蓝吧嗒吧嗒嚷:“你怎么这么笨!难怪你妈妈不要你了。”  愣了足足三秒,刚想反驳,小林却鬼精地跑开了。  又躲的时候,蓝蓝已经河豚似的鼓圆了气。  但对村子到底不熟悉,脑子里转了几圈也没想到好地方。  10、9、8……  另一
期刊
报道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一次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上,对国际疫情进行了分析,他表示,金秋10月可能会是疫情低谷,之后可能还有高峰。他强调,疫情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要获得抗疫胜利,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  所以,作为“人民”的一分子,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要遵循一切必要措施,这也是对抗疫的贡献。  抗疫是人类对病毒的大战,战斗需要武器。鸟枪换炮,武器升级,战力增强。来看看那些身手不凡的各
期刊
不信?
期刊
“快来看!快来看!”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欢呼声。他们在干什么呢?让我带你去看看吧!  原来,班上正在进行“鸡蛋会浮起来”的实验。鸡蛋会浮起来?我们半信半疑,按照书上的实验要求,我们准备好了鸡蛋、水杯、盐、棒子等实验器材。我们先把鸡蛋放入杯中并倒入清水,而且清水要盖没鸡蛋哦,这时鸡蛋就像一个乖宝宝一样睡在杯底!接着我们放了两勺盐进去,并用棒子搅拌,鸡蛋随着棒子的搅拌轻轻旋转,就像在水中跳起了圆圈舞,可
期刊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每到这一天,家人、朋友都团聚在一起,欢庆春节。  记得小时候,我和姥姥、姥爷在中国长春的家里过年。一大早,姥姥就在厨房里煎炒烹炸,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整个房子早就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门上贴了姥爷亲自写的对联。鞭炮声响彻大街小巷,很有过年的气氛。  虽然我现在住在美国,但春节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  到了年底,我和妈妈会一起把房子打扫一遍。爸爸妈妈给在中国的姥姥姥爷、
期刊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作文,上一期,蚯蚓老师建议用日记的形式,将疫情期间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让读者看到疫情背景下生活的多样感受与色彩。  这次蚯蚓老师将教大家另外一种写作思路,这次内容的主角可不是我们人类,它们是——  蝙蝠的自述  据研究人员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病毒有可能来自蝙蝠身上。我们人类已经在蝙蝠体内发现了上百种病毒,最著名的有埃博拉、狂犬病、非典等,这些病毒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家伙!
期刊
马赫和朵娃是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乐于助人,他们俩得到了一件礼物——一只断了线的话筒。  对于马赫和朵娃来说,要发现“这只话筒竟然是可以实现愿望的宝贝”,并不难。聪明的孩子们(对,说的就是你们),总能找到“开启”新事物的正确方法,因为你们拥有无可比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  想想吧,和你们一样的同龄人马赫和朵娃,手握这样一只神奇的话筒,会发生多少奇妙、刺激而又惊险的事情啊!  穿越时空,拥有超能力,变大
期刊
一  白象站立在神台上,身材十分高大,头顶几乎碰到屋顶的藻井。他长着六枚圆满的长牙,垂着一条壮实的长鼻,长鼻上画满各种水果。  神案上的供品除了水果,还有鲜花和清水。  神案前,台下立着一群象,数一数,十三头。一头老象立在最前头,十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分成三排,立在他身后。他们穿着宽大的道袍,除了那头小象手上拿着经书,别的都持着笏板,正在高声诵经: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
期刊
70年前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中国福利会创始人宋庆龄为少年儿童栽下了一棵小树苗——《儿童时代》。她在这个新中国第一本儿童杂志的发刊词中写道:“《儿童时代》的刊行,便是在给儿童指示正确的道路,启发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走向光明灿烂的境地。”70年来,《儿童时代》陪伴了三亿读者的心灵成长,成为几代家庭的温暖记忆。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初期,《儿童时代》给小
期刊
在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背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似乎被这繁华的都市所摒弃,可怜地蹲在交响诗般的万国建筑群底下。污秽、荒僻、局促是它的代名词。然而,与这些代名词相反的是这里的人们,他们虽然贫穷,但是非常地聪明,充满着活力。他们可以在衰草丛生、荒无人烟的空地上,种上一株株桃花,用废弃的砖石,建成一栋栋房子,变成自己的家。有些实在没有砖石的,就把草席往隔壁的泥墙上一搭,围成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