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同时,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也在探究中不断更新。2004年至2008年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启动了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更好地实践校本教研工作,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校本培训作为一种全新的继续教育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1年至2015年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即将启动。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直承担着各校校本培训的指导与督查工作。特别是在2010年10月,我们又一次对全县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校本培训虽然以它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从操作形式和教师的实际收获上看,与培训目标相差甚远。50%的教师停留在“贵在参与”的层面上,校本培训的方式还依然有待改进。因此,我们认为,如何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实施分层培训,以实现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应成为研讨的重点。
一、案例与研讨,新教师成长的阶梯
新教师职业适应期一般在三年以内。在这一时期,新教师将要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从没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并具备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相应的素质。但新教师所在学校良好的校本培训,可以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缩短适应期,使新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专业发展期。在对新教师的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中,案例培训将是最佳的选择。
案例培训可以引导新教师学会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案例培训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培训可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纯粹从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
对新教师实施案例培训式要讲究培训的方法。一是要提供案例。对于新教师来说,校本培训中要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引导新教师进行阅读和理解,让他们从这些案例中了解、认识各种教育教学现象,初步理解对这些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二是要发现案例。对具有教育教学经历的新教师,应该让他们自己发现案例。先要求新教师联系自身的教学经历,寻找具体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三是编写案例。对于已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培训中可以引导他们根据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自主编写教育教学案例,并对编写出来的案例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评价,然后与同事共同讨论、分析评价,并付诸实施。
二、学习与反思,适应期教师成熟的根本
适应期教师是指已经初步形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已经适应或者胜任教学工作的那一部分教师。这部分教师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而且发展不平衡。他们往往把教好课的目标定位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他们一般认为把课程目标上规定的、教材上有的内容交给了学生,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学生的思维出现什么偏差时,他们都能够把教学过程直指事先确定的目标,使用准备好的方法。
现实中,大部分农村教师处于适应期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打好基础。学校就应该利用校本培训的空间正确引导他们,根据教育实践的要求和他们的兴趣,确立继续学习的目标。引导他们努力调整自己所学的知识结构,并尽力尝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逐渐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技能,增强了教育、教学能力。
对于适应期教师来说,学习和反思是他们发展的根本。人类已步入了终身学习时代,教师加强学习尤显必要。教师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适应期教师应该学习什么呢?一是教育理论。它包括师德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法规、新的教育理念等。二是业务知识。如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三字一话、多媒体应用等。学习的方式可以是看名师光盘、听专题讲座、参加说课演讲、开展交流讨论等形式。适应期教师通过学习要使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从过去的培训中我们不难看出,适应期教师仍然处于一种等待状态。他们的光和热依然有待开发。在新一轮继续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妨大胆地运用校本培训这种模式,对其开展有效性培训,把适应期教师一步步打造成一部耐读的书。新课程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需要适应期教师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只有具备了这种职业智慧的老师,才能挖掘出课程的精彩之处,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收获和快乐。
加强学习的同时,适应期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很重要的。新课改以来,反思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适应期教师教师只有对自己获得的经验不断地进行深入地思考,对原始的经验进行提炼与加工,才能使之得以升华。哪些是适应性教师适用的反思方式呢?根据已有的经验发现写教学后记、进行教育叙事、记下教育随笔都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
三、研究与指导,发展期、成熟期教师发展的动力
发展期教师已经完成角色过渡,已掌握了一定教学技能。他们关注的是教学效益、学生差异、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他们的需求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们的困惑是如何实现知识体系的转化。
成熟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风格、个性品质有了较深的了解,具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这一阶段的教师需要的是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探求自己的教学理想,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同时,这一阶段的老师能带动其他教师,他们往往是其他教师的表率。发展期如果和他们结为学习伙伴、交流伙伴、研究伙伴,那将形成学校科研的主体力量,使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对于发展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可借用校本培训的平台,采用“研究与指导”方式,实行“任务型”策略,使之承担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让他们树立教育科研是蕴含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观点。促使他们坚持写教育教学反思日记,捕捉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善于抓住思想的火花。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作铺垫,使之走向成熟。对于他们,学校要给与关注和重视。一是为他们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二是鼓励他们勤动笔。学会对看过的教育理论进行再思考,把教育反思加以梳理,并充实教育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使自己的风格渐趋明确,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分层分类优质高效地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们正在探究的培训方式,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然,这里所提到的分层培训,并非绝对。在分层培训的同时,我们也应根据培训内容适时进行调整与整合。只有将目标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校本培训才会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校本培训作为一种全新的继续教育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1年至2015年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即将启动。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直承担着各校校本培训的指导与督查工作。特别是在2010年10月,我们又一次对全县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校本培训虽然以它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从操作形式和教师的实际收获上看,与培训目标相差甚远。50%的教师停留在“贵在参与”的层面上,校本培训的方式还依然有待改进。因此,我们认为,如何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实施分层培训,以实现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应成为研讨的重点。
一、案例与研讨,新教师成长的阶梯
新教师职业适应期一般在三年以内。在这一时期,新教师将要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从没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并具备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相应的素质。但新教师所在学校良好的校本培训,可以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缩短适应期,使新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专业发展期。在对新教师的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中,案例培训将是最佳的选择。
案例培训可以引导新教师学会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案例培训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培训可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纯粹从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
对新教师实施案例培训式要讲究培训的方法。一是要提供案例。对于新教师来说,校本培训中要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引导新教师进行阅读和理解,让他们从这些案例中了解、认识各种教育教学现象,初步理解对这些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二是要发现案例。对具有教育教学经历的新教师,应该让他们自己发现案例。先要求新教师联系自身的教学经历,寻找具体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三是编写案例。对于已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培训中可以引导他们根据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自主编写教育教学案例,并对编写出来的案例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评价,然后与同事共同讨论、分析评价,并付诸实施。
二、学习与反思,适应期教师成熟的根本
适应期教师是指已经初步形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已经适应或者胜任教学工作的那一部分教师。这部分教师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而且发展不平衡。他们往往把教好课的目标定位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他们一般认为把课程目标上规定的、教材上有的内容交给了学生,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学生的思维出现什么偏差时,他们都能够把教学过程直指事先确定的目标,使用准备好的方法。
现实中,大部分农村教师处于适应期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打好基础。学校就应该利用校本培训的空间正确引导他们,根据教育实践的要求和他们的兴趣,确立继续学习的目标。引导他们努力调整自己所学的知识结构,并尽力尝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逐渐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技能,增强了教育、教学能力。
对于适应期教师来说,学习和反思是他们发展的根本。人类已步入了终身学习时代,教师加强学习尤显必要。教师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适应期教师应该学习什么呢?一是教育理论。它包括师德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法规、新的教育理念等。二是业务知识。如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三字一话、多媒体应用等。学习的方式可以是看名师光盘、听专题讲座、参加说课演讲、开展交流讨论等形式。适应期教师通过学习要使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从过去的培训中我们不难看出,适应期教师仍然处于一种等待状态。他们的光和热依然有待开发。在新一轮继续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妨大胆地运用校本培训这种模式,对其开展有效性培训,把适应期教师一步步打造成一部耐读的书。新课程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需要适应期教师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只有具备了这种职业智慧的老师,才能挖掘出课程的精彩之处,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收获和快乐。
加强学习的同时,适应期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很重要的。新课改以来,反思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适应期教师教师只有对自己获得的经验不断地进行深入地思考,对原始的经验进行提炼与加工,才能使之得以升华。哪些是适应性教师适用的反思方式呢?根据已有的经验发现写教学后记、进行教育叙事、记下教育随笔都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
三、研究与指导,发展期、成熟期教师发展的动力
发展期教师已经完成角色过渡,已掌握了一定教学技能。他们关注的是教学效益、学生差异、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他们的需求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们的困惑是如何实现知识体系的转化。
成熟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风格、个性品质有了较深的了解,具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这一阶段的教师需要的是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探求自己的教学理想,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同时,这一阶段的老师能带动其他教师,他们往往是其他教师的表率。发展期如果和他们结为学习伙伴、交流伙伴、研究伙伴,那将形成学校科研的主体力量,使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对于发展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可借用校本培训的平台,采用“研究与指导”方式,实行“任务型”策略,使之承担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让他们树立教育科研是蕴含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观点。促使他们坚持写教育教学反思日记,捕捉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善于抓住思想的火花。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作铺垫,使之走向成熟。对于他们,学校要给与关注和重视。一是为他们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二是鼓励他们勤动笔。学会对看过的教育理论进行再思考,把教育反思加以梳理,并充实教育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使自己的风格渐趋明确,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分层分类优质高效地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们正在探究的培训方式,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然,这里所提到的分层培训,并非绝对。在分层培训的同时,我们也应根据培训内容适时进行调整与整合。只有将目标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校本培训才会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