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胜存:文武兼备是学习谭派的必要条件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9岁高龄的谭元寿先生慨然应允“再开山门”,收33岁的韩胜存为徒。在2006年9月5日的拜师会上,韩胜存三叩首行拜师礼,谭元寿赠予韩胜存一套父亲谭富英和自己经典唱段的原声唱片为念。韩胜存有幸成为谭门入室弟子,从此韩胜存翻开了人生新的艺术篇章。师从谭派,从拜师前的初步了解谭派,到拜师后的深入学习谭派艺术,韩胜存受益匪浅。谈起谭派艺术,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热爱,更难以掩饰对谭派艺术的推崇之情。
  谭派老生,文武兼备
  当年的谭鑫培大师的改良,让京剧老生戏拓宽了戏路,文武兼备,成了谭派戏的最大特点。谭鑫培大师在他6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对京剧的唱、念、做、打,以至于服装、剧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京剧逐步走向成熟。他不仅为京剧老生的表演开辟了新的天地,同时也影响着其他的京剧行当,逐渐形成了“无生不谭”“无腔不谭”的局面。
  文戏是指突出唱功,对身段的要求少一些的唱戏,多数老生戏都是站在台上唱上一大段。说到武戏,一般人都知道,就是需要在台上做翻、打等的动作。“我们这一代学的都是我师爷谭富英的新谭派,但是不论老谭派还是新谭派,表现的特点都是文武并重的。”韩胜存说,“老生行当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帝王将相、布衣学士,是文戏,只有谭派在老生行里可以演武将,演的时候突出表现身段,比如《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定军山》《阳平关》等。在《问樵闹府·打棍出箱》中有一些翻打动作,演员身上还会插上靠旗,也就是一般人说的4个护背旗,这在其他派别的老生戏里是没有的。我们看到的很多武老生戏都是谭派的独有剧目。”
  说起谭派的文戏,韩胜存特别强调了演员的嗓音条件,“谭派老生的演员声音要很高。人们都说帕瓦罗蒂是高音C之王,可以向上升高两个八度的C音,依然声音悦耳。谭派老生要比帕瓦罗蒂还要高!”人们往往听说一个京剧演员是唱谭派的,立刻就会反应出这人有副好嗓子。谭派的唱做难度很大,声音高亢,唱腔要上到一条线,一下要达到位置,同时还要技巧流利,谭派的快板是别的流派不具备的。
  学习谭派,获益良多
  因为谭派戏文武兼备的特点,一个京剧演员首先就要具备既能文又能武的素质才能有资格学习谭派。也就是说声音要高昂,武功要扎实才行。以《打金砖》为例,这出戏表现的是刘秀杀错人后,被孤魂野鬼折磨,要表现出被摔、被打的细节,一个只会唱的老生是不可能演得好的。
  韩胜存在拜师谭元寿先生之前学习的是余派老生,偏重的是老生文戏。他嗓音出众、唱腔细腻、表演传神,具备很好的素质。谭派表演艺术,一直被韩胜存视为求索攀登的目标。拜师之后,他开始学习谭派,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私底下下足功夫,在武戏的掌握上进步很快。韩胜存说:“学习了谭派以后,我觉得个人的潜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谭派,我发现,我再登台表演的时候,动作要比以前利落了很多。比如演《红灯记》里的李玉和这样的现代戏,动作上更具有了表现力。学习谭派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戏路拓宽了。学谭派不仅仅要有本身的身体素质,更需要能吃苦,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巧、实力,才能更好地表现谭派艺术。”韩胜存扮相落落大方、清新俊朗、从容大气、台风飘逸,尤其是有一条宽亮纯正、高低自如且又韵味浓郁的好嗓子,加之多年的潜心钻研和不懈努力,艺事逐年渐进,在剧院的演出舞台上渐露头角,成为中青年艺术中坚力量。在梅兰芳剧团排演的现代京剧《红灯记》中,韩胜存领衔主演李玉和,无论是在唱腔还是在表演方面,都受到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不俗的舞台成绩和美誉度,说明了韩胜存在艺事上的长足进步和日臻成熟。
  未来谭派 欣欣向荣
  如果你看过谭派的老生戏,你会发现,谭派的唱腔很独到,音色跟其他流派区别很大。有些观众对谭派有一些偏见,认为谭派的唱腔与时代接不上轨。韩胜存认为,这和一些演员在演出的时候在音色上夸大了谭派的唱法有关系。他认为,学习谭派的时候要理解谭派艺术,不是照搬,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音色特点,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不要死学习,而是应该活学活用。
  从谭鑫培大师开始,谭派艺术历经风雨数十载,有过三次辉煌的鼎盛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谭鑫培被慈禧太后聘为“御用演员”时代,第二的时期是谭富英创立新谭派的时代,第三个时期是谭元寿在样板戏《沙家浜》的精彩演出时代。到了韩胜存这个70后人开始学习时,谭派遇冷,学谭派的人很少。但是,让韩胜存欣喜的是,现在学习韩派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学戏的时候,学杨、学马的人很多,现在学谭、余的多起来,我想这和教育体系有很大关系。现在戏曲教育越来越科学化了,教学材料、学习手段也多了。网络、光盘等等的学习方法很多。我相信,谭派还会再次兴旺起来。”
其他文献
书法家、收藏家、艺术鉴赏家、教育家、慈善家等多重身份加身,刘国柱却始终像闲云野鹤一般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悠游自如。在当今风云变幻的艺术品市场中,茹古斋以独到的经营方式立于不败之地,刘国柱更是被誉为中国书画市场运作第一人。  少年宫岁月  父亲是一名建筑总工程师,北京的许多大型建筑都由他亲自主持。童年,刘国柱总是拿起父亲制图用的钢板尺在纸上比画,画个红旗飘飘或者红宝书什么的,标准极了,大人看了都“吓一大
期刊
那一天,我来到了大石窝。同来的还有我的两位同事。一位是司机,一位是总编室主任杨云中。杨云中非常喜欢研究、挖掘铁路和城市的历史文化。那天我对他说:“走,云中,跟我到房山大石窝走一趟!”他一听到汉白玉的故乡,高兴坏了。  去大石窝,是我积心已久的想法。这个想法的实施,绝非只因为我贪图大石窝石雕美的一己之私,也绝非美好心想的肆意怂恿。其中重要原因,是本人就职的报馆创刊55周年时,我们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
期刊
王岳凌:后来者居上  80后青年京剧演员王岳凌近年来成绩斐然、颇受瞩目——2012年获得第七届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花旦组银奖,今年更是凭借《勘玉钏》斩获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花旦组擂主!  2012年,王岳凌正式拜荀派名家孙毓敏为师,而《勘玉钏》则是她拜师后学习的第一出戏,也是师父孙毓敏的代表作。王岳凌在开始学这出戏的时候,不太适应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之间迅速的转换,
期刊
话说吃货来到台北,意外见识了胡椒饼的美味,之后顶风冒雨来到酒店,甩下碍事的行李,便马不停蹄地杀奔夜市而去。  夜市者,并不是王府井那种满地脏油,扎堆烤臭肉的小吃摊。在台湾,勤劳的劳动人民,已经将夜市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辉煌的草根文化,号称台湾之光,实至名归。  咱私底下说——去台湾,你当我真是想观光?错错错!对资深吃货来说,去台湾,只有夜市这一个理由,就已经很足够了。  台北夜市林立,离不了几站地
期刊
《鲁迅日记》:“晚访季市。永持德一君招饮于陶园,赴之,同席共九人,至十时归。”永持德一设宴招待日本留学生竹田复,邀蔡元培、鲁迅、许寿裳等同席。席间鲁迅为永持德一书《诗经》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个时期,正当爱罗先珂在北京,世界语在中国渐趋兴盛。来北京大学留学的竹田复应该也有世界语的背景。他曾出现在鲁迅、周作人与爱罗先珂的合影中。永持将竹田介绍给蔡元培、鲁迅和许寿裳,请
期刊
高老爷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70大寿的喜筵上,会闹出这么一场。席间,他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刷微博。老人不高兴了,甩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之后摔了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间。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场面,立刻变得尴尬无比。一位心理学家沉痛地说,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和别人说话时不看对方眼睛,这和他们长期低头玩手机或iPad有很大关系。他甚至接触过说话时用后脑
期刊
过去神路街人气好极了。  过去神路街这一带都是营房,满族人多。我们家房后头是一座土山,前院是我二大爷家,二大爷家前面是一个大空场,那有一户是个宅门。  我们家隔壁是个花生店,院子里有一大垛,装的都是花生。这个老头娶俩媳妇,满族人,好吃,好喝,提笼架鸟儿,玩大鹰,非常富足。街坊到他家买花生,给得多,一分钱、二分钱给一大捧。老头有点儿老门户的派头,闻着鼻烟,提着鸟笼,迈着四方步晃着去公园遛弯儿,真有那
期刊
生命按照它特有的轨迹行进,人生充满了变数,任何一个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都会影响人的命运。在21世纪的今天,换一份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非易事。不可否认,不论选择是什么,你的人生总会随之而改变。对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技术学院京剧表演青衣行当的教师滕莉而言,17年前的那次选择,不仅让她从黑龙江来到了首都北京,更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让她的人生与梦想一同绽放出绚丽的多彩之花
期刊
李玉芙:一缕梅香的传承  75岁的李玉芙依然是漂亮的。她在小小的客厅一角坐定,倚着一盆清逸的兰花,身后则是杜月笙家祠落成的大幅合影,里面梨园界的明星云集。蓦然回首,从第一次踏入艺培学校(北京市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前身)那天到如今,已逾60载。滔滔时光从指缝间溜走,李玉芙在京剧界收获了数不尽的荣誉,她对母校的那份眷恋和感恩深藏心底。  机缘巧合进艺培  1952年对李玉芙来说,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年。 
期刊
不是吓唬你,养老问题像悬在大家头上的一块巨石,越来越大,早晚砸下来。你也可能眼下幸运,拥有着健康的双亲,但很多家庭已经陷入养老危机的挣扎之中了。  95岁患脑梗卧床快8年的陈老伯,快把4个年近古稀之年、羸弱多病的子女拖垮了。因为伴随而至的脑软化和诸多艰难护理,高价请来的保姆往往干不了两天就闹着要走。陈老伯4000多元退休工资早已经捉襟见肘。尽管陈家的女儿们咬着牙把保姆工资涨到了3500,外加替保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