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资源库指的是由学校组织和规划,学校师生共同建设和维护,以满足学校师生工作学习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为目的,通过整合转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而建设的适用于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支持系统。校本课程资源库开发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建设与评价是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相互联系的两项工作,建设是根本,评价是手段。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调节系统,对资源库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方面的绩效进行测定,是校本课程资源库良性发展的支持和保证。
  评价价值取向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它引领并支配着评价活动的发生、行动的方向和旨趣,影响着评价标准和方式、方法的选择,标示着评价活动持续进行的有效性与真实性。欲科学地理解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的本质特征,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首先应澄清价值取向的问题。总的来说,校本课程资源库开发评价的价值取向应与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一致。
  首先,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开发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观当前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现状,可以发现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浓厚的“学校本位”的价值取向。评价活动往往从学校自身的需要出发,更确切地说是从学校上级领导部门的考虑和需要出发,很少体现构建的资源库是否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及其满意的程度。这种价值取向导致评价活动产生了一系列扭曲现象。因此,客观上要求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的价值取向必须由“学校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生本”是“校本”“师本”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目的。校本资源库开发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学校本身,也不是为了教师本身,而是为了学生本身,为了学生的未来。校本教学资源库的评价应强调以学生在使用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作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的一个主要标准是:能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选取和开发具有较大育人价值、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作为课程资源;能否创设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环境;能否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隐性知识,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从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成为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应全面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有利于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模式。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没有相关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传统的教学强调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仅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取决于教师教学观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多年来,教学领域出现了启发式、导入式、发现式和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要发挥他们有别于传统模式的优势,把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库是关键。同时,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资源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可以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各类资源,通过搜集相关资源,判断资源的真与假、是与非,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演绎、推理、概括等思维过程后,用合理的形式呈现结论,并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完成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校本课程资源库是基于资源学习实现的前提条件,通过提供丰富多样,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的资源,创设生动逼真的场面或场景。这些资源给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使学生乐于通过对资源库提供的信息资源的查询、分析和处理,发现和解决问题,由此改变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进而促使学生从传统的学习向基于资源的学习的转变。因此,能否促进师生互教互学,最终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应是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的另一个主要标准。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真正实现评价对建设、应用的导向、反思和激励作用,在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一些具体问题。
  第一,评价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契合。“校本”一词在英语中是“school-based”,有时也被译为“以学校为基础的”,其含义大约有三层: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因此,校本课程资源库开发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学校实际教育应用的需要。校本资源库是否能满足用户实际的需求,切实解决用户的困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传统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否给予用户足够的使用指导,方便用户了解和熟悉软件等等都应该是评价其质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脱离实际情况进行的评价工作最终不过是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变化,人们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会发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相应地改变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反映校本课程资源库在其生存周期中为组织创造的持续价值。
  第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目前,国内多数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活动往往是一个封闭型的过程,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主要信息来源,学科专家在此基础上做些验证工作,评价信息渠道狭窄、单一,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面貌,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不高。因此,要扩大评价的参与者外延,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资源库开发者、学科专家和社会有关人士均是校本资源库评价的参与者,要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评价共同体。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但同时应考虑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评价目的、关注重点、使用要求、思维习惯和技术特点,应对不同评价主体的结论采用相应的加权处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为我们提供多元化视角,从他们对校本课程资源库价值的综合理解来研究,才能实现对校本资源库社会影响、系统效果、效率的全面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权威性。
  第三,评价手段的信息化。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是多元主体对资源库有关信息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过程,这是一个相当庞大而又复杂的评价体系。显然,如果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力资源是根本无法实施的,更谈不上给出一个总体的评价结论。目前,虽然已有如SPSS、Excel等应用软件可以利用,但这些软件都只能作为辅助工具,无法全面、有针对性地为该项目服务。因此,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知识仓库、数字评价模型、高性能网络和多媒体集成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新型的评估模式和评估手段,实现评价管理、评价材料和评价过程的信息化已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要。智能、高效、科学、多元复合的评价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为校本课程资源库评价的管理和实施提供科学的流程和规范,进而节约评估成本,提高评估效率。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作为既有建筑的主要能耗之一,如何减低电力系统能耗成为现今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节能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节能办法,探讨对在运行电力系统加装节能装
“我们追求快速而实效的营销,在此基础上,追求开发商与项目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我们是负责任的代理商,没有把握的项目我们不接。我们不言失败,这是对自身专业的自信,也是对合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领导班子肩负着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责.陕西省委把县级换届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加强领导,统筹谋划、精心实施.
期刊
在我们进入职业规划的开始,怎样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呢?简单地说,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也就是看我们的兴趣所在。 At the beginn
本文对于企业的人力成本的组成进行了解,提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的方案进行解决.
期刊
经济水平在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水平,随着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越来越高,且普遍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园林是人造自然景观,不仅布局合理、
刑法中所规定的贿赂犯罪均涉及到“不正当利益”的规定,但对“不正当利益”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从“不正当利益”基本含义出发,对之进行论述,以期解决司法实践中的认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