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对HTLV-1在HeLa细胞中复制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iu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感染后的复制动力学及其对宿主细胞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HTLV-1病毒阳性细胞系MT2与HeLa细胞进行共培养,获得病毒早期感染模型,免疫印迹检测病毒核心蛋白p19、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9、自噬相关蛋白LC3;real-time PCR检测病毒载量;荧光素酶活性检测3′长末端重复序列(3′-LTR)转录活性;免疫荧光检测自噬体数目。

结果

通过细胞共培养成功模拟了早期病毒感染;共培养后4 h、8 h、16 h、24 h、36 h,病毒核酸载量及长末端重复序列3′-LTR转录活性逐渐增加(P<0.01),24~36 h达到平台期;而核心蛋白p19的表达4 h可以检测到,但8 h后降低,16 h后又升高,24 h和36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中caspase-3/7/9的活性及蛋白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自噬相关蛋白LC3B/LC3A比例逐渐上升,伴有胞内自噬体数目的增加(P<0.01)。

结论

HTLV-1病毒复制动力学与宿主细胞的自噬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B7-H3分子对不同活化状态T淋巴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从中分选纯T细胞,体外给予CD3/CD28单抗共刺激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不同刺激时间点T细胞表型CD28和CTLA-4的变化,分析T细胞活化状态。在此基础上,于CD3/CD28单抗预刺激第0、1、2、3、4天加入人B7-H3-Fc融合蛋白及同型对
目的:在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对镉的区隔化过程中,叶肉细胞等内含大型液泡的薄壁细胞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建立并优化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提取和纯化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为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明广东省牛羊蓝舌病(BT)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与2014年的4月~7月在广东省13个市的不同牛场和羊场随机采集716份血清样品.采用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对这些血清样品进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结合蛋白4(retinoblastoma protein associated proteins 48, RBBP4)分子在HIV-1潜伏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5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和10 ng/ml的IL-2刺激HIV-1潜伏细胞CEM-Bru后,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预防和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机制。方法通过临床评分、免疫组化、细胞计数等方法,评价腹腔注射可溶性MOG35-55的治疗效果,卵清白蛋白(OVA)作为对照;运用过继转移试验、Transwell试验、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内、体外MOG35-55、OVA对MOG-T细胞迁移、脾脏抗原提呈细胞(APCs)活化的作用。结果MOG35-5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BALB/c小鼠模型在不同条件下感染HSV-1后的临床表现、病理现象及组织器官中的病毒分布特性,为HSV-1不同毒株感染模式小鼠的研究提供综合的参考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利用HSV-1 17+和McKrae毒株,经滴鼻和角膜途径感染不同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急性感染模式;经皮下和足垫途径感染不同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慢性感染模式。结果实验小鼠的临床、病理学、病原学指标的观察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