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买她的下半生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日本NHK放送的关于陈潇出卖自己剩余人生的纪录片在网上热播,再次掀起了“陈潇”热。
  4年前,陈潇冒出要在网上出卖自己剩余人生的怪诞想法引发网络热议;4年后,网友再看到她时不禁感叹:“那时候我刚上大学,看到陈潇的做法深受感动,活得真实,是我从她身上学到的最多的东西。”“陈潇,你的剩余人生店还在开吗?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如果那真的是一场秀,那也是一场温暖人心的秀。”
  网络帖子又活跃起来,陈潇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把下半生
  交给网络
  陈潇从来没有想过,她会用她的“下半生”去赚钱。
  1983年,陈潇出生于湖南怀化,由于父母都是铁路上的工人,她的童年几乎找不到家的影子,常常是铁路修到哪,她就跟父母搬到哪。
  或许,正是这种奔走不定的生活经历使陈潇的性格里多了一些创新和挑战。
  2006年,陈潇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随后,她向父母、朋友借钱,在北京开办了服装定制店和成衣店。她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店里:想方案、做设计,连顾客的一个小小要求她也会亲力亲为。但这一切并未让她收获成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陈潇的店也没能熬过那个冬天,她借来的几十万元创业资金全部打了水漂。而此刻,苦苦支撑了两年的恋情也在不断的吵闹中走到尽头。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失败让陈潇的精神世界支离破碎,她常常独自一人茫然地走在北京街头,看着繁华而冷清的街道不知该何去何从。
  2008年12月5日凌晨,她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窗外吹进一股寒风,冷得她一阵战栗。她裹紧了被子,望向窗外,那仿如黑洞般的夜空让她恐惧和绝望。她打开电脑,想找个人聊聊,冰冷的十指却在键盘上敲打出这几个字:“我想只活在网络里,由全体网友来安排我剩余的生活。”
  对于这个念头,陈潇说她只是突发奇想,却没想到引来网友热议。网友说她这个想法太过离奇,觉得她是炒作,想出名。为了证明自己的真诚,她贴出自己的身份证、生活照、电话号码、QQ号等,并邀请网友来安排她的下半生生活,说她可以用拍照片的方式把过程记录下来。
  帮忙买杯咖啡
  送本书
  当天晚上,陈潇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做个胜利的手势,拍张照片发过来。”网友“猎虎狼”安排的任务让陈潇异常兴奋。她用镜头纸将好久没用的相机来来回回地擦了几遍,然后支起三脚架,按下自拍键,在镜头前很认真地做了一个“V”的手势,然后把照片传到论坛里。
  网友开始在论坛里起哄,还给她安排了第二天的生活:早上,去看升国旗;上午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门口拍照片;中午为一位网友去现代城的一家饭店吃一碗米线;下午去上地环岛拍一张照片,还要奔往长城和好汉石合影一张。
  第二天一大早,陈潇就起床,按着网友的要求一一完成了安排。她的真实打动了网友,网友纷纷从质疑转为支持和信任。陈潇的脸上有了笑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价值。
  随后,在网友的建议下,陈潇在淘宝上开起了一家名为“陈潇的剩余人生”的网店。购买方式分为:购买陈潇的8分钟、1小时、1天等,费用总计是时间费用+物品成本+交通费用。陈潇同时决定把8分钟的50%的费用捐赠给助学基金会,因为在她看来,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自从经营网店以来,她最多的一天赚了2000元。
  那是2009年1月1日,她被网友安排去长城上收集2000个笑脸。冬日的城墙上,风特别大,陈潇耐心地跟人们解释:“我在为一个公益活动收集笑脸,请你让我拍拍你的笑脸吧!”大多数人都配合她拍照,但还是遭到一部分人骂:“神经病,大冬天的搜集什么笑脸。”更有甚者喊来了城管,她被城管追得拼命跑。但这些都无法阻挡陈潇去完成她的使命。在黄昏迫近的时候,她终于收集到了足够数量的笑脸,当拿到这沉甸甸的2000元时,她激动地哭了。
  没有炒作
  不需要解释
  陈潇走红后,有很多国内外的知名媒体来采访她,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她网店的生意异常红火。红火的背后,却是一片骂声:“明显是打着卖下半生的幌子出来卖下半身!”“陈潇是网络推手立二的另一杰作。”“又是一个想出名的妞!”……
  除了谩骂,过分的要求也没有停过:“看完之后我就有愿望了,希望陈潇来找我一起拍艳照。”“陈潇,我付你50万,你陪我去澳洲玩一个月。”……一次,一个网友买她1小时的时间,约她吃饭。吃饭时,网友竟要求她去陪客户喝酒,陈潇很生气地拒绝了,网友直接甩给她20元,让她滚,嘴里还骂着:“都出来混了,还装什么清纯。”陈潇没有接钱,而是眼含泪水默默地走出去,那一刻,她心如刀绞,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对这些,陈潇只能视而不见,但这并不能代表她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每次受伤,她都会把心里的苦向黑狗珍妮说:“珍妮,我不是那样的人,你最懂我的……”话一说出口,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每当这时,珍妮就像听懂了主人的话似的,默默地靠在她怀里,用脑袋蹭着陈潇的脸。
  无视的结果就是惩罚。不久,陈潇收到淘宝网站的通知,说有客户投诉她没能按要求履约,网站要对她的店铺进行14天的查看处理。
  陈潇想不通,她只是拒绝了客户的过分要求,为什么要处罚她呢?她有了放弃的念头。网友听说她想放弃,纷纷在网上鼓励她。网友“烽火麒麟”在回帖中真诚地说:“在如今大多数人认为网络虚拟缥缈的时候,她让我们看到:让虚拟成为现实是如此简单!她也让我们看到了诚信并不太难。”看到这些话,她异常振奋:“他们欣赏我的真实,更期待着我继续做下去,我怎么能说不做就不做了呢?”
  被经历吸引
  的都不是爱情
  4年里,陈潇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她曾帮助过失恋的情侣重新复合,也给分居两地的恋人送过鲜花和巧克力,还为纪念日的夫妻挑选过礼物……但她却没能因此收获自己的爱情。
  立体的五官,火辣的身材,独特的性格,这些构成了一个丰满的陈潇,所以她从不缺追求者,但感情失败的经历让她再遇见爱情时很谨慎。她说:“知道我是网络红人,被我的经历吸引,都不叫爱情。”因此,当一位张姓网友为了能博得她的倾心,辞掉工作来到北京找她时,她毅然回绝了。
  她也期待着真命天子早点到来:“如果他真的爱我,真的不单是看上我的样貌,我应该不会反对有人真的买下我的一辈子。”
  现在,陈潇除了经营卖时间的网店,还在朋友新成立的公司做网络营销经理人。她依然如4年前一样,早上起来去遛狗,喜欢摄影和美食,有了假期就组织驴友一起去出游。
  未来,她已做好规划:“等这份工作告一段落,我就会去继续我服装小店的梦想,当然我会离开北京。”
  对于这段卖时间的生活,陈潇说她已从中领悟到了生活的本质:追求梦想,不计得失。
  (据《家人》)
其他文献
Quirky公司:休假创意吸引三千万投资  创意商品在线集市Quirky公司日前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停电周”制度来消除员工因高强度加班而产生的倦怠:公司每一季度都会有一周陷入强制停电状态,除了客服以外的所有员工都只能放假休息,以免员工去查看工作电子邮件。“我们所有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Quirky公司CEO本·考夫曼说,“人开始疲惫不堪的时候,就需要远离办公桌,看看别的东西。”  而对于Quirky
期刊
智人之所以称为智人,是因为他们做事比别人明智,说话比别人更富有哲理。在养生方面就能体现出来。  沉默。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却也有时候,你被最爱的人误解,你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然而,有时候,沉默并不是金,沉默有时能使你的才华淹没而不能发挥。所以,一个聪明的人懂得应该在什么时候保持沉默,而不是一味沉默或者排斥沉默。  平静。在你人生“走麦城”的时候,你身边的好心人
期刊
徐海东奉命率部参加平型关围歼日寇板垣师团战斗后,1938年率部从山西打到河北,驰骋数千里,由于过度劳累,肺病复发病倒在华北战场。同年8月,徐海东奉命回延安养病,进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他在学习结业时,去找毛主席说:“我要到前方去打仗!”主席说:“你的病情刚有好转,就着急了?”他答:“只要有仗打,我的病全好了。”后来经开会研究,毛主席要徐海东到华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去。毛主席找徐海东单独谈了三小时,主
期刊
希望在李鸿章幕府中谋职  1894年6月,医生出身的孙中山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和药房,又通过关系找到上海名流郑观应、王韬、罗丰禄等人写了几张条子,北上天津找到当朝汉族第一高官李鸿章,希望能够在李的幕府中谋得一个职务。为此,孙中山精心撰写了一篇建议书,对清政府怎样才能摆脱困境、重建辉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正如许多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份上书中,孙中山提出了富强治国的四大纲领,即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
期刊
晚年的毛泽东有位鲜为人知的管家。这位管家姓吴名连登,江苏盐城人氏,陪伴着毛泽东度过了整整12个春秋,直到1976年9月将这位领袖的遗体护送到人民大会堂为止。  吴连登,生于1942年。1964年,他刚进主席家时,虽说国家已度过困难时期,但日用品依然紧缩,就是连肥皂吴连登每月仅有可怜巴巴的半块,洗脸洗澡洗衣都不够用。当然,若吴连登要去搞点肥皂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可这被毛泽东严令禁止。1959年庐山会议
期刊
由于荷兰监狱对犯人包吃包住,完成指定工作可以发工资,不少无以为生的人故意犯案入狱,造成监狱人满为患。荷兰政府日前提出议案,建议向每名囚犯收取每日16欧元,以缓解监狱庞大开支。  目前荷兰有近1.21万名囚犯,为削减开支,当局去年关闭最少19座监狱。荷兰政府提出议案,建议向每名囚犯收取每日16欧元、为期最多两年的费用。荷兰司法部指出,每名囚犯坐牢一日支出约250欧元,要求囚犯分担是公平做法。朝野政党
期刊
1935年1月29日,土城战役失利后,红军分3路纵队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此时,距离农历春节不到5天,但全军上下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为了执行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计划,红军主力与国民党川军苦战数回,战果甚微。川军顽固抵抗,中央军又尾追而至……所以,非但没有过节的气氛,全军上下还笼罩在一片失败的氛围里。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氛围,大年三十依然如期而至。  橘子的诱惑  2月3日(大年三十)清晨,
期刊
罗荣桓是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  一  1927年9月,罗荣桓参加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后,随部队来到文家市,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三湾改编”后
期刊
萧纲,即南北朝时南梁王朝简文帝,别人看书,一行一行进行,他却是一眼看十行,“读书十行俱下”。因为读得快,而且又好学,所以萧纲很博学,他们萧氏家族也是个好学的家族:老爸梁武帝萧衍当皇帝时还手不释卷;大哥萧统编纂出历代文人的必读参考书《文选》;萧纲博学多才,是宫体诗的杰出代表,不管宫体诗在后来看起来多么没面子,反正它在中国流行了几百年;弟弟萧绎藏书十四万卷,更离谱的是,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他还穿着盔甲
期刊
那是“文化大革命”初期毛泽东首次视察大江南北。杨成武是毛泽东指定的联络人员,负责毛泽东和在北京主持日常工作的周恩来的联络。  毛泽东是9月才到上海的。尽管毛泽东的行踪是绝对保密的,但人们还是能在一些新闻中分析出他的行踪。许世友的夫人不知从哪里得到了信息,辗转来到了上海,又通过一些关系找到了毛泽东的住处。她写了一封信,请杨成武转给毛泽东,信中她报告许世友的一些情况:文化大革命以来,有一些人要揪出许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