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肿瘤三级预防中的应用机遇与挑战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处理高通量、多维度信息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为肿瘤防控带来新的机遇.将AI技术与影像学、病理学、电子健康数据和组学资料结合,将有效促进恶性肿瘤病因和危险因素识别以推动一级预防,更早且更准确地发现和诊断恶性肿瘤而增进二级预防,并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后预测以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使三级预防受益.然而,AI的应用仍受限于数据库的系统完整性和可及性,在模型鲁棒性、泛化性和结果解读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因此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肿瘤防控中的应用.本文阐述近年来AI技术在肿瘤三级预防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况,介绍当前AI应用于肿瘤防控面临的挑战和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贝伐珠单抗+卡铂(CD-BEV)化疗方案与吉西他滨+贝伐珠单抗+卡铂(CG-BEV)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经济性.方法:基于已发表的一项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建立Mark-ov模型,将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分为无进展状态、进展状态和死亡状态,对CD-BEV方案与CG-BEV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对模型结果的稳定性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根据Markov模型分析结果,CD-BEV方案对比CG-BEV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为
目的:探讨国内眼用制剂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眼用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的所有眼用制剂项目信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临床试验项目登记的剂型与数量、申办者、研究分期、适应证、创新药研发现状、临床试验药物上市情况、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信息,分析国内眼用制剂临床试验的特点.结果:(1)平台共登记了73项临床试验;(2)药物剂型以注射剂及滴眼剂为主;(3)适应证以黄斑水肿、黄斑变性等眼底病变为主;(4)创新药物共有12种(2种为化学药物创新药、10种为生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疼痛专业联合培养临床药师模式的前提条件和所面临的困难,以期为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查看学员在各基地的轮转计划,分析单基地与多基地培养模式是否能覆盖培训大纲重点要求的病种;考察联合培养模式对疼痛专业学员的案例考核和培训过程评分的影响;对已经参加多基地联合培养的20名疼痛专业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结果:参与联合培养的3家培训基地在疼痛治疗领域各有特色,但各个基地均难以独立完全满足教学大纲的培训要求.多基地联合培养在优势学科互补、优势师资互补、优势资源
目的:建立医嘱智能审方系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以广州市天恒信息科技公司药慧士智能互动审方为平台,科学制订审方规则和流程及规则重置,设置问题医嘱分级.调取门诊和住院部智能审方系统应用前2018年10-12月总医嘱数199895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0-12月实施智能审方系统后的总医嘱数203480例为分析组,对2组问题医嘱数进行分析比较,统计2组问题医嘱及干预情况.结果:在对照组发现问题医嘱数15212例,占总医嘱7.62%.其中西药问题医嘱10189例,中药5023例;分析组发现问题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相关血管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Scopus、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集万古霉素相关血管炎的病例报道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万古霉素相关血管炎患者14例,其中男性10例(71.4%),女性4例(28.6%);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83岁,中位年龄56.6岁.万古霉素暴露至发生血管炎的时间为1~27 d,多发生在7
目的: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效期管理体系,评估其应用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以智能二级库为基点制定完整效期管理体系方案并严格执行,统计2020年下半年体系实施前后的月度质量指标并比对,评价PIVAS药品效期管理体系的价值.结果:体系实施后,PIVAS近效期药品品种数量显著减少,强化了效期意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幅提高.结论:基于智能二级库的效期管理体系使药品有效期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提高了员工满意度.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及CiteSpace软件探索国内外药物经济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国内外文献检索平台,检索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国家或地区、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和时间演化分析,绘制并比较国内外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国内外文献1509篇和1556篇.国内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的数量远低于国外,缺乏对外学术合作,国际影响力不足.国内发展趋势与国外基本一致,研究热点集中于成本效用分析、模型、健
许多与生物能量或生物合成相关的代谢物都可以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特别是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如琥珀酸、延胡索酸、D-2-羟基戊二酸、乙酰CoA和NADPH等,已被证实在肿瘤中发挥非代谢功能.本综述将对这些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采用传统的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无法完全根除或杀死肿瘤细胞,且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等现象.由于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可通过破坏目的 蛋白mRNA的完整性,达到抑制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且siRNA因其高效性、特异性特点以及作为基因药物的巨大潜力,备受研究者的青睐.本文就小干扰RNA技术的作用机制、小干扰RNA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在抗肿瘤领域的相关应用进行综述.
靶向治疗是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深度测序技术的发展、肿瘤临床技术的进展和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现有的标准化分子病理检测已不能满足对于晚期CRC患者精细化管理的要求.CRC少见基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扩增和重排等,患者往往预后不佳,对传统治疗方法应答较差.本综述总结CRC中少见基因变异的临床诊疗进展,以期使这部分患者得到更多关注和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