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四个区”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93792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是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份,也是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2019年又启动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优等生”,浙江将重点探索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協同治理体系,为全国数字经济建设提供示范。
  为全国创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浙江样本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将其作为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17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着力在推进数字技术新突破、壮大数字产业新能级、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释放数字赋能新价值、提升数字设施新智能、构筑协同发展新局面、完善体制机制新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注入新动力,为全国创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浙江力量、提供浙江样本。
  浙江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至少有四项重大意义:其一,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浙江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主攻方向;其二,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浙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新经济主战场的重要载体;其三,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浙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其四,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浙江自觉推进各领域智慧应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支撑。
  数字经济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近年来,浙江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的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日益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主引擎。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从2014年的1094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3346亿元,增长2.13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27.25%上升至41.54%,年均提高3.57个百分点,总量和占比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5位。
  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2852亿元增长到2018年5548亿元,年均增长18.1%,占GDP的比重从7.1%提高到9.9%,2018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7.5%。2019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0%左右,继续领跑全国。同时培育了通信网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型元器材及材料、信息机电、光纤光缆等5个超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安防等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浙江动力转换、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
  数字和传统产业双双焕发新生机
  浙江省在数字长三角、数字大湾区、移动支付之省、“城市大脑”和“5G+”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设中纷纷取得突破。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获选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奖;之江实验室的类脑计算芯片、阿里飞天2.0操作系统、阿里平头哥玄铁910智能芯片、杭州“城市大脑”等一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96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098家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60家,拥有5582项标准和7.5万件专利,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数字经济科研实力和发展水平。
  近年来,浙江扎实推进全国首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和“十万企业上云”行动,大力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联动推进“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推进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一批行业龙头企业SupET平台有效提高了工艺效率和经济效益。数字化转型不断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3年的16.78万元/人提高到2018年的22.5万元/人。
  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不断涌现
  浙江充分发挥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的优势,大力建设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目前,全省拥有1172个“淘宝村”和128个“淘宝镇”,分别占全国的36.6%和35.3%。2019年,全省网络零售额达19773亿元,同比增长18.4%,跨境网络零售出口777.1亿元,同比增长35.3%。“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加速推进,浙江移动支付总额及人均支付金额均居全国第二。2019年1—11月全省累计发生手机pay和二维码交易2.68亿笔,同比增长1.3倍。
  淘宝网和支付宝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和网上支付平台。杭州、宁波、义乌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设经验在全国广泛复制推广;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分别成为全国最大进口第三方平台和最大进口自营平台,占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份额一半以上。
  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控制等领域已形成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如阿里云的“城市大脑”、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数字安防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以新华三为代表的云计算、大数据、大互联、大安全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中控为代表的石化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解决提供商,不仅为全国数字化转型赋能,而且把中国数字技术与模式推向了世界。阿里巴巴推进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全球布局,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新规则,已与马来西亚、卢旺达和比利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协议或备忘录共建eWTP。   数字经济发展氛围浓厚、创新活力有效激发已经成为浙江特色亮点。全省建有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22个、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27个,创新要素加速汇聚,着力孕育数字安防等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以环杭州湾“三廊四区”为依托的数字大湾区正在打造成浙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平台。人才方面,形成了阿里系、高校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代表的双创“新四军”。杭州连续7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且连续3年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第一。
  未来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四个区”
  关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浙江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将致力于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产业发展引领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样板区。
  推进新治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聚焦数字政府,浙江不断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建成“掌上办事之省”和“掌上办公之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出台《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建立专项激励措施,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示范试点的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共治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创新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产业政策与引导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最优环境。
  培育新动能,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云计算产业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大数据、数字安防、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引领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到2022年,着力培育5—8家世界一流企业和3—5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前列,形成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构筑新优势,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浙江省重点产业、规上企业、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等实现数字化改造和提升全覆盖,培育一批融合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数据驱动实体经济转型的浙江模式,成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到2022年,建成100个“智能工厂”,在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领域各培育200家示范企业,加快推行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50万家企业上云,培育400家上云标杆企业,打造“1+N”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3000家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示范企业,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7%左右。
  优化新环境,打造全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样板区。全省共建共享、集约利用的公共支撑平台基本建成,公共数据依法依规实现按需共享、有序开放,“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全面推行、深度应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政府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22年,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掌上办事”和“掌上办公”实现政府核心业务全覆盖,大数据成为政府处理复杂治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数字政府有力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输出浙江方案、浙江经验。
其他文献
一手抓制造业的点、线、面,车间、设备、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一手抓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追求在国内实现建起区域性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近年来,宁波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创新政策举措,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进制造业改造提升。  总体来看,宁波的制造业发展提升走“两手抓”的路径,主攻追求一个目标。所谓“两手抓”路径,就是一手抓制造
期刊
自2016年以来,浙江积极落实《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取得良好成效  十三五以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为契机,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  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白皮书(2020年)》(以下
期刊
通过加快工业平台体系、产业支撑体系、网络基础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工作推进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以加快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工业平台体系、产业支撑体系、网络基础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工作推进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水平持续提升。根
期刊
必须借助数字化的创新手段,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变革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治理理念,推动融合与创新。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飞速发展及应用,为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创造出便利条件,直接促进三地要素自由流动,尤其是生活领域,这种改变十分明显。如互联网支付技术在三地普及带来消费体验的无差别感,促进民生相通;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激活了三地商业发展新空间;智慧交通使城市之间更紧密,人员流动、货物
期刊
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5G应用与5G产业高质量发展,5G将成为浙江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5G是新基建的关键要素,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同时也将成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党中央对5G发展高度重视,在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并将其列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
期刊
小镇采取“转、组、育、培”四位一体的方式,多策并举,推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培育。  浙江省从制造业起步,以民营经济、实体经济见长,这是富民强省的关键所在。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然而,作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的智能制造,却存在着制造业系统解决问题供应能力不足的现象。据记者了解,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尚未有将智能制造供给产业作为主攻发展方向的高新区。
期刊
联盟助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不断促进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积极打造合作共赢的5G生态圈  5G是网络强国的国之重器。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5G产业发展,多次批示要加大5G产业在浙江的推广力度,加快业务布局,并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打造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5G规模化商用城市,赋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字经济是世界潮流、时代机遇。  十多年来,浙江省坚持不懈地抓数字经济发展,勇当数字经济先行者,获批创建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并成为首个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同时也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2017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信息经济升级版,随后,浙江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计划。  而
期刊
虽然每个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面前转型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对自身和数字化转型本身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理解,才能走好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进步的企业就会落后和被淘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近两年,数字化转型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者和CIO对“数字化转型”也有了更多的关注,都在积极拥抱数字化。  然而深入企业
期刊
永嘉学派在经世致用学说浸润下,曾以创造“温州模式”闻名天下的温州,而今正在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步发展,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步迈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  2018年,温州制订出台了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全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数字金融发展中心和智慧物流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力争到20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