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刻意曲解“权威人士”对宏观政策的看法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权威人士”访谈引发了各界的热议。对于未来的宏观政策的方向,“权威人士”指出,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也就是说,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权威回答”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必须加强,适度扩大总需求是中央一贯的政策;二是必须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是主要矛盾,是主攻方向;三是明确表示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避免中国经济再次陷入重复的投资拉动的死循环。
  但是,对于“权威人士”的表态,一些市场分析人士刻意进行曲解,似乎只要一提供给侧,就意味着彻底否定了需求端的发力,似乎只要一抓供给侧,就是不要任何刺激经济的政策。这种刻意偏颇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外界很多不必要的猜测,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宏观政策要出现重大的转变。比如,在4月份的金融数据发布之后,由于和3月份及同期比,新增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以及M2都出现了下滑,一些市场人士甚至不惜用“触目惊心”等夸张的词汇进行解读。有人很自然地将“权威人士”访谈与4月份金融数据的下滑联系起来,然后进行了无限丰富的想象和解读,认为受“权威人士”访谈的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
  的确,“权威人士”在访谈中明确指出要“确保中央已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要全面、准确、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真正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就要更加突出”。并且在访谈中对高杠杆进行了多次的警示,认为高杠杆是去年中国金融市场动荡之源,提醒“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 对房地产市场不是通过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而是通过加杠杆行为的去库存进行了警示。但很显然,常识告诉我们,4月份金融数据以及其他数据的下滑肯定和5月9日才发表的“权威人士”的访谈没有关系。
  “权威人士”访谈针对的是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的“过度”不要大水漫灌,但并非不要任何刺激,更不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些市场人士刻意将“权威人士”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对高杠杆,警示风险,曲解为“权威人士”反对任何刺激,反对宽松,反对投资。“权威人士”明确反对的,是过度刺激,过度放水,过度加杠杆。强调供给侧是主线,但并没有否定总需求管理,强调“五大任务”,但从未否认通过政策的微调预调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货币政策而言,“权威人士”很显然是希望货币政策真正“稳健”,不要过于宽松,避免过去的错误再犯,而不是要收紧货币。这个基调和央行在数据发布之后的表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调并无二致。
  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宏观政策不可能不适度在需求端发力,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适当、适度的刺激仍然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选项。但是,政策不是为刺激而刺激,更不能为了数据本身的好看再次罔顾供给侧存在的种种问题。适度刺激的目的是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正如“权威人士”所言,在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情况下,“进”才是“稳”的根基。“进”,就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这需要时间,目前还处在起步期,新动力还挑不起大梁。简单地通过刺激,通过需求端的稳,事实证明只能“稳”一时,药效过后,故态复萌。
  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作为中国经济转型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其本质上是一种平衡的政策,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休克疗法。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有周期性、总量性的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的问题,供给侧是主要矛盾。基于过去多次刺激导致的负面后果和积累的矛盾,“权威人士”提出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强调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很显然,这是一种既看眼前,更重长远的协调性的政策,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其曲解为政策“大变脸”,对民众只会造成极大的误导。
  去杠杆也好,去产能也罢,需要一个过程,耐心和智慧一样重要。这点,决策层比任何人都清楚。
  (作者系远见智库首席研究员)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底,吴登盛总统领导的缅甸政府结束任期,4月1日新当选的总统吴廷觉领衔的新政府正式履职。  对于半个多世纪以来战乱、纷争不断的缅甸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五年前,缅甸军方主要领导人吴登盛出任总统的时候,人们对军人政府当初所承诺的和平、民主的未来将信将疑。直到去年底吴登盛领导的巩发党在大选中一败涂地,甚至直到吴登盛挥手告别、新总统正式履职之时,民众才长舒一口气
外卖App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本着帮扶之心去规范这个新兴餐饮业态,是监管部门的应有之义  “饿了么”终于在央视道歉了。疯狂的外卖App大战应当反思。  不可否认,现在叫外卖越来越方便了,只要存着若干送餐电话号码,或下载个外卖App,一切可以搞定。  像打车软件一样,外卖App开始了圈用户大战。圈用户的“一元大餐”“霸王餐”一出又一出,抢商家、画饼融资、烧钱撒补贴,成了平台这两年的必选动作。某平台为了
面对大选中的惨败,巩发党虽然接受成为反对党的现实,  但依然保持着自信。在他们看来,在治理国家和发展经济方面,  巩发党比民盟更有经验。而为了5年后的回归,巩发党会努力’  在缅甸联邦议会进行的总统候选人竞选中,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以下简称“巩发党”)推选的两名候选人双双惨败。  2016年3月11日,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和民族院分别就总统人选进行投票。全国民主联盟(以下简称“民盟”)资深成员吴廷觉在
一个炎热的下午,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浙江龙盛集团的证券部部长陈国江向我回忆起6年前那次涉及2200万欧元的海外并购时,平静得就像在倒一杯白开水。他身材精瘦,戴眼镜,内敛中似乎还有些拘谨。乍看上去,他就像个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但实际上,他15年前就加入了龙盛集团,现在的职位是总经理助理兼证券部部长,主要负责龙盛集团的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  他用带一点点上虞口音的普通话,跟我说起如何通过一个印
4个月前,房产商梁先生刚刚收购了一家民营医院,便接到了北京某名牌大学总裁班的电话。女客服竭力向他推荐该校“院长班”项目,梁先生想到自己不是医院口出身,不懂医院管理,而且对方又显得很单纯实在,便口头上答应了。此后不久,在打电话核实真伪之后,梁先生缴纳了22万元的学费,正式参加了该校“院长班”项目。  4个月后,梁先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开始家人朋友都觉得是传销,劝我别去。但几个月下来我觉得收获
2016年6月中旬,敦煌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这座河西走廊最西边的城市拥有不到20万居民。它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有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  敦煌所接待的这批客人是来当地参加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的。他们当中,包括100多位中国各地的公司老总、创业者和VC(风险投资)合伙人。他们来参加一个名为“混沌大学”的民间创业培训班。培训班的组织者叫李善友——原中欧商学院的一位知名教授。此时,在台上激情四
从旅行的书籍谈到关于旅行的公众号,再到结合最时髦VR和直播的旅行节目,韩国辉的生活似乎都是围绕着旅行,以及在这其中沉淀的对行业、对生活的“偏见”  《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香菱在评价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曾说,“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但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精妙的文字会让人看到背后的画面,聆听到作者内心的声音。  “我其实挺喜欢看名人的书的,尤其比较熟悉的人写
到底哪种生活是我们想要的?以彻底崩塌为代价的诚实的生活,  还是接受“每个人都有秘密”的,灰色的生活  这是意大利版的《手机》,一个在密闭空间里的绝望故事,一次万劫不复的人性试探。一张餐桌,七位好友,其中三对夫妻,还有一位单独赴约的男人,大家吃饭聊天,有说有笑,直到有人提出既然大家都无法放下手机,那就一起玩个游戏——把手机都放在桌子上,从现在开始,无论任何人收到的电话和短信,都必须向所有人公开。这
此次被IACC“除名”事件,像一道裂口,将整个打假问题背后的深层矛盾托出水面:在国际反假联盟的平台上,电商和品牌商之间,究竟应该是盟友,还是宿敌?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打假”之路再次出现波折。  4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IACC),成为首个新设立的“普通会员”之一。短短一个月后,5月13日,IACC却在一封公开信中宣布,迫于一系列知名品牌的不满和压力,将暂停阿里巴巴的会员资格。
这些年,我们既注重增强“一把手”的自律能力,更注重为“一把手”定制度、立规矩,  确保“一把手”正确用权、远离腐败、廉洁从政  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建被提到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由于每个省(市、区)发展水平不一,党建工作亦各有侧重。  宁夏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基层党建的一些创新,受到关注。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泽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宁夏党建的创新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