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童话的美人鱼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美人鱼,我们的脑海里可能会立即浮现出安徒生童话中那个既善良又让人怜爱的海王的小女儿。然而,一部在国外热播的纪录片却告诉我们,美人鱼这一形象并不是虚构的,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种,美人鱼不但和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而且她们还可能和人类有着血缘关系。
  其实,早在多年以前,科学家普利尼就在他的不朽名著《自然历史》中这样记述到:“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她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
  科学家的记述无疑是有说服力的,但是在那样一个科学并不发达的年代里,这种思想和记述很多时候只会被人们当作异想天开罢了。但是,当时间的车轮行驶到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人们对美人鱼的探索却有了新的进展。
  那是1962年的一天,一艘来自前苏联的货船莫名其妙地消失在古巴海域。为了捞回船上秘密装载的核导弹,前苏联方面悄悄派出探测舰搜寻沉船,为了能更准确地找到沉船地点,这艘探测舰还配备了一部高清水下摄影机。就在探测人员集中精力搜寻沉船时,有一个奇异的怪物闯入了摄像机的镜头。这个怪物看起来既像是一条鱼,又像是一个在水底潜泳的小女孩,而且她的头部有两个鳃,周身裹着密密的鳞片。
  不一会儿。她向着镜头游去,乌黑、淘气的小眼睛好奇地盯着摄影机,打量着这个来历不明的大家伙。探测舰上的科学家当时判断,这个奇异的怪物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于是科学家当机立断,命令所有人想尽一切办法捉到她。因为科学家知道,这个小家伙,不管对科学界还是生物学界无疑都是惊天的发现。工作人员用诱食的方法捉到了这个小家伙。后来,科学家这样向世人描述当时的情景:“水槽的門被打开时,先是听到一阵像海豹似的啼叫声,一只绿色的小手从水槽内伸出来,这是一头0.6米长的人鱼宝宝,她的全身被亮闪闪的鳞片所覆盖,小小的头部上有一道细长的骨冠。”
  前苏联科学家的这个发现,无疑为美人鱼的传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人们终于知晓,那些被大家传得沸沸扬扬的美人鱼原来的确存在。但是在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同时,另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这些奇怪的小家伙为何和人类如此相像?她们的身上有没有人类的基因?是什么力量促使她们跑到那么幽深、黑暗的海底去生活?这个疑问不仅困扰了当时的科学家,也深深吸引了一个叫福克斯的美国人。福克斯从小就对美人鱼的传说充满了兴趣,他始终坚信,美人鱼不是传说,而是真实地存在于地球上。于是,长大后的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对美人鱼的研究之路。
  在长年累月的研究过程中,福克斯惊奇地发现,美人鱼和人类竟然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就是猿猴。只不过由于许多我们未知的原因,在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猿猴走到了地面上,而另一部分却进入水下生活。经过岁月的演变,进入水下的猿猴逐渐进化出了长长的尾巴,成为“海猿”,也就是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口口相传的美人鱼。
  2012年,福克斯和他的团队准备向世界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到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而是把对美人鱼的研究过程拍成了一部纪录片。他们认为,美人鱼本来就是惹人喜爱的一个物种,所以要以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即便已经知道了真相,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对美人鱼的传说乐此不疲,不仅增添了亲情的情愫,在对美的幻想与渴求上,也从来没有停下过追逐的脚步。
  编辑/申冬梅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人们都喜欢烟花,几乎每个人都会对烟花五颜六色的空爆效果赞叹不已,仅在美国,每年就有3亿美元花费在燃放烟花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3次烟花表演分别是:美国肯塔基州的赛马狂欢节,这是一年一度全美最大的一次烟花表演,光制作烟花的爆炸物就需要16吨;第二是加拿大的多伦多烟火节,这个节日将连续数日,所有的烟花都从湖中心喷发而出,每年都能吸引200多万如痴如狂的“烟花迷”的狂热追逐;第三是西班牙的瓦伦西亚
期刊
人类战争有化学战,动物界同样也有化学战。许多动物拥有诸如毒液、麻醉液、腐蚀液、粘结液之类的“化学武器”,经常展开一幕又一幕生死存亡的斗争。  毒蛇、毒蝎、毒蛙、毒蜘蛛等能够分泌毒液,以此作为武器,用于进攻或防卫。它们分泌的毒液一般含有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类型。前者作用于对手的中枢神经使其心脏停止跳动,后者则经过对手的血液循环系统破坏其组织,最终使其丧命。如非洲有一种毒蜂,蜂王一旦发现可以进攻的目标,
期刊
据笔者对2014年150道中考作文命题的统计,全命题作文在中考作文命题中呈穩中有降之势,占比由去年的69%降至53%。但从总体上看,全命题作文“龙头老大”的地位依旧,“领跑”态势未变。近六七年来,中考全命题类题目的制作大都精益求精,稳中求新,令人点赞回眸。如此感悟,可借用2014年的南通题来表达——“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命题形式更加多样。有“裸题”式(只出示题目,不加导语或提示语),如上海
期刊
含冤风波亭  大宋的皇帝不思抵抗,被金兵打得满世界乱跑,但其实他手下的大将们还是很善战的,最典型的就是岳飞。  岳飞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当时金军最厉害的便是“铁浮屠”和“拐子马”,但一遇到“岳家军”,几乎是全军覆没,金军无敌于天下的神话就此被打破。趁着这个形势,宋军继续进攻,准备收复开封。当时中原父老给岳飞敬酒,岳飞说:“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不着急,这酒先留着,我去系统里把他的CPU拆了
期刊
素数是数学中一种有趣的数字,素数的定义是:对于大于2的正整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是任何其他数的倍数,那么该正整数就是一个素数。比如说,4不是素数,除了1和4以外,它还是2的倍数;而5则是一个素数,不能被1和5之外的其他数整除。  寻找素数  早在古希腊,就有了素数的概念,对素数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认为,如果从乘法运算的角度来看自然数,那么素数就是自然数的最小组成单元。
期刊
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以及各种各样“重口味”的东西,给自己注射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里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有一群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要问他们为何做出这些事来,那实在是一部部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1908年,美国医生克劳德·巴罗对血吸虫病产生了兴趣。当时他在中国农村传教,发现经手的病人有半数感染了血吸虫病。这让他非常好奇。为了找到感染原因,巴罗吞了一些从感染者身上取
期刊
你肯定听说过磁铁,可是你听说过反磁铁吗?  磁场让物体无所遁形  在磁场中,大部分物质可以任由磁感线穿过,这样的物质对磁场来说好像是透明的,就像玻璃对于光那样,让光容易透过,也像鱼网对于水那样,几乎不会影响水的流动,生活中的物质一般都是这一类的。但铁镍等铁磁类的物质却会吸引磁感线,把附近的磁感线吸引过来,穿过自己的身体,看上去铁磁物质就像是束紧磁感线的套圈一样,因此把铁磁物质放入磁场后,其内部的磁
期刊
食物与食物相逢能产生更多的美味,但是世界上也不尽是美好的相逢,在美食诞生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些失误。不过正是由于这些美丽的失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些美食才得以诞生。  面包  传说公元前2 600年左右,有一个用水和面粉为主人做饼的埃及奴隶。一天晚上,饼还没有烤好,他就睡着了,炉子也灭了。  夜里,生面饼开始发酵、膨胀。等到这个奴隶一觉醒来时,生面饼的体积已经比前一晚大了一倍。他连忙生火把面饼塞
期刊
2013年12月,在哈勃望远镜的帮助下,科学家发现“木卫二”的南极存在地下海洋的喷射水柱,且高达200千米。这项最新发现再次暗示这颗卫星适宜生命存活。  在这个神秘的星球上,也许还住着和地球海洋里一样娇憨可爱的海豚。让我们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谁是“木卫二”  “木卫二”,好怪的名字。它的全称是“离木星第二近的木星之卫星”,这个名字太长,人们通常叫它“木卫二”。  它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欧
期刊
科学幻想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代名词,更不是胡说八道。科幻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科学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所以,若干年后,人们发现,科幻作品中的很多新奇的玩意儿竟然变成了现实。比如手机,再比如直升机……这些东西的发明其实都是从《星际迷航》和《世界大战》等科幻作品中找到的灵感。以下是受科幻小说启发产生的十大发明。  1. 潜艇  美国发明家西蒙·莱克被誉为“现代潜艇之父”,他在1870年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