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4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过分强调“能力本位”、“就业导向”,在政策层面上缺乏有效的引导,加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有偏差,普遍缺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因此,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的构建、实施途径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宋岩,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7-0030-02
  一、高职院校推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
  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已取得了学术界的认同,并且从中小学向高校延伸。1995年前后,以华中理工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类本科院校,拉开了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序幕。当时的素质教育是以培育人文精神为重点,从人文课程的加强作为开始。这是中国大学的一次自我觉醒,这种觉醒与大学崇尚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本性和传统有关,但又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自身的产物。1998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号)文件中又明确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样就可克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科专业分工过细,学科门类互不统属和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弊病。因此,培养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目标,讲求全面发展学生心身素质的教育模式便应运而生。经过20年的探索和努力,本科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尝试了许多有效提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大学本科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被广为接受,而且越来越深入人心。
  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实践中,过分注重职业性,相对忽略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已导致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极度缺乏,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国家在高职教育的政策导向上,缺乏有效的引导。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指导性文件,都非常重视“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教育,但在素质教育方面缺少有效的引导;(2)理论研究缺乏。目前对高职院校为什么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的构建、实施途径的探讨等问题上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还远未系统化;(3)缺乏实践操作机制。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缺少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缺少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培养的学生是只有专业背景的“职业机器人”。现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校数、年招生数、年毕业生数均已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大众化的进程中,高职院校起有举足轻重作用。如果高职院校只是从着眼于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来考虑问题,只注重实用性,偏重强化实际操作,强调专业素质,而忽视学生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那实际上就是没有把学生作为社会人来考虑其全面发展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占有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相应的专项知识和专项技能,培养其适应岗位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外,还应为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高职院校所推行的能够体现办学特色的全面素质教育模式,以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全面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追求在充分开发学生的基本素质、个性潜能和创造潜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整体发展水平,适应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高职女子学院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实践中,总结出全面素质教育的模式:建立起由素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运行机制→教育评价所组成的教育体系。其主要内容有:(1)确立了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为基础、以专业素质与创新素质为主干的具有“四自”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目标;(2)重构了适合高职女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3)创新了具有高职女校特色的素质教育载体。;(4)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型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5)启动了素质教育成效的调查评价工作。
  在构建全面素质教育的体系时,重点考虑到五个方面的内容:(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它放在全面素质教育的首位;(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素质教育,这是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3)文化素质教育,包括科技素质、文学修养、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育;(4)立足女性特点的身心素质教育,这是体现学院素质教育特色的重要教育内容;(5)创新素质教育,即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之本。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中心,它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的灵魂。学生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都会发生变化;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为他们从事创新奠定专业基础。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融合,使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真正人才。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阶段是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也是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形成精神支柱的重要阶段。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必须着眼于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设计,力求全员参与。为此,学校在以下五方面做了努力:(1)完成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借鉴西方职业教育的“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素质教育与工学结合的内核,形成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三大模块的基本框架;(2)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从理论认识上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生的优良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深化;(3)以构建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体系为主线,塑造女生健康人格。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覆盖各年级的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心理教育与咨询的模式,学生的心理素质有较大提升;(4)开展了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体育素质、心智得到了锻炼。体育课进行改革是教学模式向内容丰富的选项课转变,将课外体育活动,女大学生的形体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之中,使得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能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5)学院通过教学主渠道与课外艺术活动培养的双管齐下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搭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平台,融艺术于其他素质教育之中,不断拓展,发展学生审美艺术素质。
  以上五方面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女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这是当代女性成长、成才、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女子学院素质教育的特色。为此,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旨在提升女生“四自”精神的“女大学生成才学”、“女性学”、“女性心理学”、“职业女性形象设计”等课程,使社会性别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从理论层面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使之成为在人格上自尊,能力上自信,学业上自立,创业上自强的现代女大学生。
  [责任编辑 李 漪]
其他文献
摘 要:双师型是职业教育教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标签性词汇,不仅出现在行政文件中,也是相关学术研究的持续热点。基于早期文献、高被引研究成果、有关标准的研究文章等典型文献的研究表明,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并未解决双师型的固有纠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教师应在双师素质上作出更多努力,职业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群体意义上加强双师结构的要求,兼职教师的引进和使用需要更多的制度供给。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困惑;追思;
期刊
摘要: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已成功举办多届,各高职院校以大赛为契机,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英语教学交流,展示了各自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改革成果。通过分析大赛试题情况,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写作课程进行了思考,强调高职公共英语写作教学应注重实用性和职业性,教学内容应全面真实,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应灵活多样,教学评价应不断优化。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写作教学;英语写作大赛  作者简介:欧妍,女,常州机电职
期刊
摘 要:“职业带”理论把工业人才分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明确了职业教育阶段专、本科的不同培养目标。以化工技术类专业为例,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针对专、本科分段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职业带理论构建专本衔接的职业人才培养策略,即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方式和教学评价。实现人才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的双衔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专本衔接的职业
期刊
摘要:中职化工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交叉多,理论上重复教学,实践时又彼此孤立,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不能适应地方化工企业对工艺岗位的实际需求。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对中职化工专业实践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设计,能够使其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  关键词:中职;化工专业;实践内容;整合设计;储罐测绘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Z
期刊
2015年6月27日-28日,由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主办的第二届“职业教育新思维”博士论坛于在常州召开。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6名博士、博士生代表以及《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教通讯(理论版)》等学术媒体单位代表,共计70余名学界同仁,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现实走向问题。  一、专题研讨:政策与理论 
期刊
摘要:传播学视野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把教学视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以传播对象为本位,以传播效果为核心,以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传播因素相互作用,成为有机整体。教学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为传播对象发挥导向作用。教学传播内容符合传播对象的经验。教学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适应了传播对象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传播
期刊
摘要:分析了高职“报检业务”课程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报检业务”课程通过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起点,设置项目任务,安排课程体系;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课程实施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等一系列改革探索,有效实现了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报检业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职业岗位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工
期刊
摘 要:以“知识+技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背景框架,从专业设置与建设标准的有效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对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方面,探索并实践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知识技能”视域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4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中高职教
期刊
摘 要: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表明,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现代学徒制下,要实现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骨干教师领飞,优秀教师展翅,新进教师跟随”、“双元制”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培养模式,将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与专业教师的团队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1+1〉2的团队效应,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建
期刊
职业启蒙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  编者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使曾经“低人一等”的职业教育解决了“断头桥”的问题,似乎增强了些许的自信。但问题又来了,与普通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腿脚是否健全呢?试想普通文化教育早就由原来的六岁提前到了三岁,而职业教育却从曾有的高小和初中阶段推迟到了初中毕业后,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现实。有人说,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不宜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