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外一篇)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吴祖上是城里裕泰隆染布坊的伙计,整天面对花花绿绿绫罗绸缎粗布麻坯。给东家当伙计需眼快手勤干活儿卖力,稍不慎就要被罚工,严重的被辞退没了饭碗。给人当伙计总比在家种地四处讨生活好一些。活计在手上干得熟练了,也会日久生情,印在脑子里,就琢磨出一些门道了。虽没有申请专利,却真实地研究出了几款染色技术,深得东家赏识。
  记不清什么时候,洋布日货大量涌进。一夜间,满大街都是洋货。染布坊的生意每况愈下。无奈之下,东家一再减员之后只能关闭店铺散伙。每人分得些碎银算是厚待了。唯有老吴的祖上,给的是几块现大洋。沉甸甸的,两指夹住,放在嘴边吹一口,耳边有回响儿。东家真心相送,婉拒不得。辞别了东家,回乡下老家与父母团聚,银子一事只字未提。
  老吴爷爷临终前留给孙子一个梨木小匣,外皮磨得油光锃亮,略微暗红。按理说,应该传给老吴的父亲,现在传给了老吴。爷爷了却了心愿,留下一句话,非贫困潦倒不能打开,吾孙,切记,切记……
  白云苍狗斗转星移,一晃过了几个春秋。突来一场洪水淹掉了整个村庄,那时老吴还是十六七岁的小伙。醒来,洪水已退去,家人没了,房子没了,所有的都没有了,斜背在身上的小木匣还在。也许是怀着对爷爷的想念,也许是洪水无情地夺走了亲人的生命,当年老吴的眼泪汹涌成另一场暴雨。嘶喊声响在山谷里就是一颗颗炸雷……
  木匣被打开,几卷粗布里面是一小卷丝绸包裹着的几块大洋。连续三天雾气缭绕,走散的乡亲陆续回来了,却没有家人的身影。重新搭砌房屋,又买了一头牛,犁地种田,孤独、悲伤的日子里,牛就是他的伴。
  一晃十年过去,老吴的牛群不断发展壮大,达到二十余头规模。他的生活就是放牛、喂牛、闷了和牛说说话,乐了对牛吼一嗓子,有时牛也回一声牛哞。
  昔日,洪水肆虐的河谷被改造成橡胶坝,集观景与蓄水一体,河畔水草肥美,鸥鹭翩翩飞。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长期的浸润熏陶,美的生态环境给了老吴美的心灵享受。将老吴心里的伤痛,一一展开抚摸成缤纷多彩的生活。心里纵横的沟壑,像绫罗绸缎粗布麻坯的皱痕,只有风吹起,才隐约可见。岁月在深处却不露声色。
  牛群里多了一个摄影的人,这个人是老吴。他想用原生态摄影记录下今天,抚平一条河流昨天的忧伤。
  牛背上的蜻蜓,牛舌触落的露珠,牛背上的小鸟……
  牛摄影——业余的摄影,丰富了老吴的生活。那些日子有只小牛犊子在老吴的心里撒欢儿。摄影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镜头,胶卷,各种设备,让老吴囊中羞涩。
  早年爷爷留下的银圆,洪水后动用了一块。现在这玩意儿值钱,卖给收藏家换回一摞钞票。没人知道老吴这么痴迷为了什么,剩下最后一块,永久珍藏。因为,他心里有个愿望。
  那天,夕阳下走来一个女记者,将镜头对准了老吴和他的牛群。咔嚓咔嚓,一顿狂拍。老吴说,别拍我。你要的照片,我家里有。一张张照片,让女记者惊叹之下开始仰慕。美丽的夕阳注定迎接新的旭日,女记者每次来,拍照片的時间短,和老吴聊天的时间长。河畔边,一起漫步,一起谈论,时而捧腹大笑。
  日久生情,这个词语用在他们身上再恰当不过。当一场春雨降临在牛背上,老吴迎来了他一生重要的时刻。那天,他向一个人求婚,大声喊出了三个字。像是《青藏高原》的高音部分,好似直上云端,又好似沁入肺腑。整个牛群也在发出美妙的伴奏,白鹭舞蹈,水草青又青。
  老吴终于当上了一生中最大的官——新郎官。老吴失去亲人后,终于找到了亲爱的人。那天的阳光格外美,那晚的月亮格外圆。婚后新娘继续摄影记者工作,老吴在老家办起了生态庄园,又在城里租下一间门面房,挂牌非摄影俱乐部,走进去,他和牛群的照片非常醒目。
  他自称是一个不懂摄影的人,他关注的是自然与生态。牛群、白鹭、阳光、彩虹,他收获的是美丽的摄影记者。两年后,他们生下了一个宝贝女儿——妞妞。
  如果你们没有来过我们小城,我向大家正式介绍一下老吴。老吴是我们县城牛部落的首领,非摄影家俱乐部的召集人,老吴的女儿叫妞妞(牛牛),妻子人称牛嫂,老吴真真正正做了回牛人。
  握手
  第一次见到老孟的名字,是在扶贫包扶名单上。贫困原因:残疾。带着这点线索,顺着名单上的地址,沿着一条泥泞的山路,找到老孟的家。一处坐北朝南,背靠山的院落。走进东面的偏房,低矮,潮湿,逼仄,昏暗,有一股呛人的旱烟叶子味道。报过姓名,都是庆字辈,论辈分,我喊老孟大哥。论年龄,我是80后,孟大哥也是“80后”,今年八十二岁。
  握上孟大哥的手,我看到他一只眼里的微光,另一只眼里有些浑浊。
  孟大哥握住我的手不放,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缕秋天的暖阳照进屋里,照在孟大哥写满岁月沧桑的脸上。贫困不可怕,有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我们有信心让贫困户脱贫,一个也不掉队。临走时,孟大哥说,不忙的时候,打个电话,俺听到你的声音心里就高兴……
  孟大哥住在秀水乡孤家子村,山多,岭多,沟多,土地多,贫困户多,大洋河穿境而过。山上放春蚕,放秋蚕,可以增加点收入。孟大哥的儿子,今年没有出去打工,在家放秋蚕。那天我去的时候,正赶上秋蚕下山,孟大哥和大嫂正在摘大茧上的叶子,我没摘过,看着新鲜,边聊天,边摘叶子。
  孟大哥患有白内障,前几年做手术没成功,再加上双腿骨质疏松走路困难,做不了体力活儿。
  立秋后的一场大水,导致部分庄稼和房屋受损,对贫困户更是雪上加霜。市委派来驻村工作队,和县里的同志一起,积极筹措灾后重建,同时走村入户,了解情况。
  除了到村上,我去得最多的是孟大哥家。每次见面和临走前,大哥都用力握着我的手,好像握着春风。
  孟大哥说,俺们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土里耕种,土里收获,这辈子和土地握手最多。
  忘不了生产队那会儿,握着一杆鞭子驾辕犁地;忘不了改革开放,握着方向盘耕地;忘不了蔬菜大棚里,握着温度调控器,种菜种花种果树。唉,现在老了,身体也不听使唤,病也来了,给国家拖后腿了。
  我知道孟大哥的心情,浑浊的眼睛湿润了,有泪珠儿打转。
  咱们秀水乡地这么多,山这么多,咋就富不起来呢?我问老孟。
  地多?挨河边种的,一场大水,都拉走了。山坡地,逢旱雨水不及时,籽粒不全,每年都欠收,还不算大风和冰雹等。老孟说。
  隔天,抽空我去河边转了几趟,打电话给省里农业学院的同学,说了情况。同学建议,河边沙层两米至五六米的土地,适合种花生。我说,种了,就怕大水来了又拉走了。同学说,地膜覆盖早熟早收防虫害。
  记得孟大哥说过,秀水乡每年立秋前后易发水。
  推算一下时间,地膜花生可以赶在立秋前收获。立秋后,还可以种二茬毛玉米。错过早熟的玉米,晚熟的也能卖个好价钱。
  我和孟大哥说了,又和村书记说了,得到一致认可。
  孟大哥老两口年龄大,有病在身,一般劳动身体吃不消。我们单位结合帮扶对象中,老龄和病残居多。对扶贫户相应给了一批仔猪,孟大哥领到仔猪那天,又一次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我看见孟大哥的手指甲,因为长期吸烟被熏得发黄。忽明忽暗的烟火,在屋里缭绕着。
  外面猪圈里,仔猪在吃食,不时地摇着尾巴。房前屋后,白菜、萝卜、豆角、南瓜在晚秋的夕阳中,如画。
  孟大哥拖动两条不太听使唤的腿,坚持送我。
  山路蜿蜒着伸向村外,临别还要握一握孟大哥的手。祝他在脱贫的路上,早日脱贫。
  作者简介:孔庆武,辽宁岫岩人,作品散见于《词刊》《民族文学》《星星》等,曾获《人民文学》征文二等奖、散文华表杯奖,获鞍山市第四届、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获鞍山市德艺双馨奖等。系鲁迅文学院27期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岫岩满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 徐文)
其他文献
爱情诗的创作和其成果,古今中外都占据着诗歌甚至整个文学领域的重要位置,景色迤逦,春夏秋冬,令人荡气回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中国诗歌的开端,其第一首《关雎》就是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景仰和熟悉的许多大诗人,也都是书写爱情诗的高手,如古代的柳永、秦观、李白、元好问、李商隐、白居易、李煜,现当代的徐志摩、林徽因、舒婷等等.
期刊
《魔戒》系列小说是西方魔幻主义文学的史诗级代表作,小说中虚构的“中土世界”看似虚幻,实则也是基于现代人类社会的百态所搭建和构造的.小说中呈现了不同地理风貌、不同生物、不同文化与语言,故事围绕着一只有主宰世界力量的暗黑指环展开.本文重点从小说系列里的人物描写和部分环境描写来分析人性的复杂性,以甘道夫和咕噜两个角色为例.这两个人物都是从魔戒系列开篇《霍比特人》就出现的,并且两个人物的行为和活动轨迹贯穿整部小说系列,分析从细节的描写和人物刻画着手,从宏观处体现人性的复杂.
摘要:“冢”作为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在先秦便被引用。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其在本义的基础上又延伸出其他引申义。黄庭坚作诗学老杜,但又追求“奇新”,并提出“无一字无来处”。“冢”作为黄庭坚诗中常用的意象,凝聚着黄庭坚独特的思想情感。本文主要围绕黄庭坚《清明》中的“冢”字来展开分析,通过讨论“冢”字的含义,“冢”字在《清明》中的妙处,试图探究作者当时的心境。  关键词:“冢” 黄庭坚 《清明》  一、“冢
我是在父爱的滋润下长大成人的。年少的时候,父亲那种宽厚的胸怀,无私的关爱,给了我莫大的鞭策,无穷的动力。  那年,也就是三十多年前的秋季,我正在乡中学读高中,生产队里规定每个中学生都要出晚工,提着马灯去薅草皮,完成“三面光”的任务。队里的每一个中学生每天晚上都分配了薅草皮的路段与面积。  每到第二天的早晨,乡上派下来的工作组员都要和生产队长一起去薅过草皮的地方验收大家完成任务的情况。父亲看我身体弱
期刊
摘要:东北作家双雪涛擅长用冷峭的笔触和平静的语言来书写日常化的悲剧痛感,以此带给读者复杂的审美感受。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视角来看,双雪涛笔下以“安德烈”为代表的特殊人物群体由于无法调节“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导致其内在精神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出现双重“病态”表现。另外,通过对双雪涛笔下“安德烈”式人物和文学史上其他“多余人”形象的对比发现,虽然被时代边缘化,但他们身上却有着超越时代
清晨,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醒来,间或听见春风穿梭其间的声响,天色微亮,雨滴答滴答,不疏不密,听着雨声便再无睡意。想来,这场贵如油的春雨之后,必定又是百花在野,万物有色了,春天再一次横无际涯、声势浩大地来临了。  由于工作的缘故,每年的春天,要提前着手防范各种春季传染病,于是每年的春天,也似乎都过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夹杂着丝丝缕缕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伤。在春寒料峭忙忙碌碌的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微信朋友圈里
期刊
摘要:在萨克斯管艺术发展过程中,俄罗斯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度。曾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先后创作出了诸多萨克斯管佳作,培养出了多位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演奏大家。基于此,本文从俄罗斯萨克斯管的发展历程谈起,分析其演奏特点,并对由此获得的启示和借鉴进行总结。  关键词:俄罗斯 萨克斯管 特点 启示  一、俄罗斯萨克斯管的发展历程  与钢琴、弦乐等相比,俄罗斯萨克斯管的发展历程并不长,堪称是一门年轻的艺
摘要:张爱玲作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最为走红的女作家,其作品语言具有相当独特的个性,被称为“张体”。其中,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点,包括中西合璧的语言特点、电影镜头式的描写刻画、意味深长的话语蕴藉以及多种描写、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将以小说《倾城之恋》为分析对象,简要探讨此书中张爱玲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倾城之恋》 语言特色 意象 悲凉 色彩  194
期刊
摘要:钢琴是一种西方国家的古典乐器,自其問世至今,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形式在艺术界所占据的地位举足轻重。钢琴伴奏属于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单一乐符的组合,更需要融入演奏者丰富多样的情感才能感染听众。为了加强钢琴伴奏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就需要对演奏者的思维和素养进一步提升,做好每一支乐曲的演奏。  关键词:钢琴伴奏 先导性 多元思维 综合素养  一、引言  在很多非专业人士看来